1. 黃克誠南下是在40年5月。由於40年4月汪偽政權成立,江蘇日偽力量徒然加強,所以南下支援。轉戰5個月,到40年10月與粟裕會師。
2. 皖南事變是在41年1月,不是42年。
3. 到43年,韓德勤本部已經是呆在新四軍根據地裏麵躲避日軍,他已經沒有兵力搶地盤了,不存在搶地盤的事情了。而新四軍擴大的根據地,也不是日軍主動放棄,是新四軍打下來的。日軍確實因為太平洋戰爭抽調了兵力,所以守城能力變弱,但還是打下來的。
4. 三師進東北,是朱德軍令而非林彪軍令,而且是在鬼子投降前就得到了這個命令。當時朱德是總司令,而林是抗大校長。不存在林彪發軍令的可能。在45年夏兩淮戰役之後,7月8月間,黃部就開始安排謀劃北進,當時鬼子都還沒投降。在10月份就到了山東東營一帶。兩個月走這段路,很不容易了。期間日本投降、蔣軍搶接收、美軍登陸青島控製濟南,而三師的任務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趕到渤海沿海再說。要是等林彪就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再給黃發軍令,黃花菜都涼了。黃克誠在得到赴東北的命令後,就開始給中央發報建議林彪掛帥東北--其實毛澤東就是這樣安排的,但並未告知黃克誠。所以黃克誠一直以為林彪還是抗大校長。
5. 三師進東北,把很多江蘇籍戰士留在了蘇北和山東,而從山東八路裏抽調了東北籍和華北諸省的戰士加入。這個過程是在從江蘇到東營的路上完成的。然後到了東營稍事修整,就渡海奔東北了。這個換兵過程,可謂神奇,各方配合極為默契,時間點掐的很準:三師到了一處,就有北方籍戰士等在那裏,然後留下一部分南方戰士,帶走北方戰士。可見當時中共各方麵組織能力之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