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錯,尿素生產在文革之前就引進。

本文內容已被 [ 蕭嵐 ] 在 2020-07-17 11:00: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尿素是文革期間引進的。老生常談122020-07-17 10:22:42

又錯了。

尿素生產在文革之前就引進。

 

先說化肥,錯。

再改口尿素。還是錯。

 

我回帖是扛頭,你回帖算什麽頭?

 

引文章一段,專門談中國六十年代初的大規模成套設備和技術引進。這些都是可以查證的公開資料。

 

其中多次談到尿素。

 

 

========================

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

從西方國家引進成套技術設備是一項新的、極其重要的任務,為此,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成立成套設備進口五人小組,由方毅(外辦兼計委)、李強(外貿部)、張有萱(科委)、葉林(經委)、柴樹藩(計委)組成,方毅為組長,柴樹藩為副組長。五人小組的任務是在從西方國家進口成套設備的談判和進口過程中,就各部門提出但外貿部和其他部門所不能解決的有關政策和工作問題提出意見,向總理和外貿三人小組作報告,並處理總理交辦的其他工作。

為盡快解決人民吃飯穿衣問題,1962年6月25日,國務院財貿辦、國家計委和化工部聯合向李先念副總理、李富春副總理和周恩來總理報告,提出向資本主義國家購買生產維尼龍和合成氨先進成套設備。報告指出,日本生產維尼龍的方法比較先進,其原料消耗定額比朝鮮低得多,自動化程度高,占地麵積小,也可能做到五年以上的延期付款,從發展中國合成纖維的需要和幾年之後的外匯支出可能性考慮,可以購買日產30噸、50噸的各一套,作為樣板廠,兩套需用外匯6400萬美元。同時,從意大利進口年產5萬噸的合成氨廠,轉口給阿爾巴尼亞。毛澤東、周恩來很快批準了這個報告。隨後在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中國政府先後與日本、荷蘭、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聯邦德國的廠商簽訂了15項成套設備進口合同,總金額達13127萬美元,其中現匯交易3050萬美元,延期付款金額為9126萬美元。這15項成套設備是:(1)日本供應的五項:年產11000噸第一套維尼龍成套設備,年產18000噸第二套維尼龍成套設備,每小時產乙炔1100立方米的幹式乙炔設備,氣動與電動量儀工廠成套設備;(2)荷蘭供應的年產16萬噸的尿素工廠;(3)英國供應的三項:年產10萬噸合成氨廠,年產5000噸的聚丙烯成套設備,年產28000噸的高壓聚乙烯成套設備;(4)法國供應的二項:年產7500噸的丁醇、辛醇成套設備,磁帶地震儀勘探設備;(5)意大利供應的三項:年產5萬噸的合成氨廠(轉口阿爾巴尼亞),年產5萬噸合成氨所需要的重油氣化裝置,年處理10萬噸原料油的鉑重整聯合裝置;(6)聯邦德國供應的年產36000噸乙烯、22000丙烯石油裂解及烴烯分離裝置設備。

上述成套設備中,有10項是為了解決中國人民的吃、穿、用問題所需的,其餘項目同發展中國機械、石油工業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體現出這次引進成套設備的重點。而且,這些設備和技術都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在購買條件和價格上一般也比較合理,如:(1)在支付條件方麵,有9項成套設備訂貨是延期付款,一般在簽訂合同後先預付合同總金額的10%,在交付設計和設備時再付15%,其餘75%的貨款在交貨以後分五年付清。這對當時外匯緊缺的中國是一個優惠的條件。(2)合同規定的交貨也比較集中,一般從第一批交貨開始到交完,相隔隻有半年時間,最多不過一年,而且賣方還承擔在規定的期限內使工廠正常投入生產的義務。(3)合同中都明確賣方必須保證產品數量、質量和消耗定額三大指標,否則賣方應向買方支付一定比例的罰款。此外,大部分合同都規定中方有權派人到賣方工廠參加設備驗收,這對中國摸清國外的技術是有好處的。

中蘇關係惡化以後,中國更加注重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和與之配套的工業技術,以及國民經濟中缺門短線的新技術。1963年,在《1956-1967年十二年遠景規劃》基礎上修改編製的《1963-1972年十年科技發展規劃》,一改50年代全麵發展科學技術的做法,本著“有所趕、有所不趕”的原則,提出:“集中力量解決中國經濟建設中急需的、重要的科學技術問題,在任務的安排上,著重打基礎,抓兩頭。抓兩頭就是一頭抓農業和有關解決吃穿用問題的科學技術,一頭抓配合國防尖端的科學技術。打基礎就是要迅速提高工業科學技術,尤其是基礎工業的技術水平,要迅速提高基礎科學中的許多有關學科的水平。”所以,這個時期中國引進技術設備的另一個重點是,突破國防尖端技術所需的精密儀器儀表和電子工業設備。1963年11月,國家計委、科委聯合向中央提出從西方國家進口一批精密儀器儀表的報告。報告指出,1958年以來,中國儀器儀表工業開始有了發展,已經掌握的有800多種,但多屬於中低級精度的產品,高精度的剛剛開始試製。據各方麵提出的近幾年需要的12大類通用儀器儀表,大約3500種至4000種。除了加速中國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速度外,還必須有計劃地組織進口一批高級、精密儀器儀表。

上述報告提出,在1964年至1967年內從西方國家進口儀器儀表共需外匯10795萬美元。因為高級精密儀器儀表不是年度訂貨可以訂到的,必須有一個幾年的較長期的安排和洽談時間,為此,研究選擇了一批大型的、精密的儀器儀表,約6000多台,約需3380萬美元,先提出長期預訂貨方式,1963年開始洽購。其餘儀器儀表則視外匯情況在年度進口計劃中安排解決。這次要訂購的6000多台儀器儀表,包括無線電測量儀器2100台、射線儀器250台、光學儀器1000台、機械量儀300多台、熱工儀器450台、電工儀器儀表約350台、分析儀器350多台、氣象儀器40台、計時儀器110多台、材料試驗機250多台、實驗室設備1100多台、電子計算機及外部設備36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很快批準了這個報告,開始洽談和進口。

1963年9月,國家科委提出了引進冶金、機械、電子工業設備和新技術的66個項目,周恩來總理批準後,向國外派出考察組進行考察和相機詢價,此後總理又陸續批準了7個項目。1964年,中央各部門先後提出170多個進口設備的項目,500多個購買技術資料的項目,國家計委結合工業、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長期規劃,會同有關部委對這些項目進行綜合研究,於9月對個別項目作了調整,最後提出:成套設備項目63項,單項設備項目50項和購買技術資料項目70項,共183項,作為1964年至1965年向國外詢價和相機簽訂合同的項目,這些項目共需外匯3.3億美元。

這批項目涉及領域,除了石油化工以外,擴大到輕工業、重工業、交通、農業各個行業,重點則逐漸轉到冶金、精密機械、儀器儀表、電子工業等基礎工業方麵新技術的進口。進口的國家,除了日、荷、英、意、法、聯邦德國之外,增加了瑞典、瑞士、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等,共十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批項目主要包括:在冶金工業方麵,進口氧氣頂吹轉爐、大型煉鋼電爐、特殊鋼廠的關鍵設備、冷軋帶鋼、冷軋矽鋼片、合金鋼擠壓機、大口徑鋼管擴管機、矽的冶煉及提純、稀有金屬的冶煉及加工、法國的電解鋁、瑞典的鐵礦開采和銅礦開采等先進的設備工藝,金額約1.1億美元。在機械、儀器儀表工業方麵,進口生產儀器儀表材料和元件、液壓機械、精密測試儀器、精密軸承、重型汽車、大功率內燃機車和燃氣輪發電機、真空設備、大型空氣分離機等的設備和工藝,金額5100多萬美元。在電子工業方麵,進口製造矽、鍺半導體器件,以及為製造遠程雷達、導彈、飛機、電子計算機、自動化和控製設備所需的各種新型電子器材和元件的設備和工藝,金額約3000萬美元。在石油工業方麵,進口新型深井鑽機、新型測井儀和地震儀,一種新型煉油方法(加氫異構裂解),製造一些新型油品的添加劑、溶劑、催化劑的設備和工藝,金額約3000萬美元。在化學、輕工、紡織和非金屬材料工業方麵,進口生產尿素、高能燃料、化學纖維漿粕等的設備和工藝,以及一些輕工、紡織工業的樣機和小型樣板廠,金額約6000萬美元。在國防工業方麵,引進直升機金屬機翼的設備和製造技術、製造導彈精密部件的防塵廠房、裝甲車輛發動機的製造設備和工藝,以及膠質炸藥原料的噴射法硝化甘油設備。

 

引進成套技術設備項目的落實

從1962年起,中國開始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項目落實情況總體上是好的。1962年10月,根據幾次出國考察的技術代表團的報告和外貿部門同日本、意大利廠商接觸的結果,經周恩來總理批準,開始進口。196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先後同日本、荷蘭、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聯邦德國的廠商簽訂了15項成套設備進口合同,總金額為1.3127億多美元,其中現匯交易3050萬美元,延期付款金額為9126萬美元,支付利息946萬美元。這15項成套設備包括用石油和天然氣製造合成氨,用石油裂解、分離取得乙烯和丙烯(這兩種氣體是有機合成工業的主要原料),從石油提取苯、甲苯、二甲苯(這三種液體是許多有機化學品和梯恩梯炸藥的原料),製造新品種的化學肥料,如尿素,製造新品種的塑料和合成纖維,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維尼龍等的成套設備和專利技術。這15項成套設備是當時世界上在石油化學工業方麵主要的新技術成就,有助於加速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在自力更生基礎上的發展,以利於逐步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按照合同規定,上述已經訂妥的15項成套設備於1964年至1966年交齊,1965年至1967年底陸續建成和投入生產。

1964年還洽談了12個成套設備項目,即丙烯腈設備,聚丙烯腈纖維廠,硝酸磷肥設備,五千米深井鑽機,第一套頂吹氧氣轉爐,大型電爐,銅礦井下采礦設備,電解鋁廠,鍺半導體器件廠,精密線繞電阻及電位器製造設備,實心電阻、實心電位器製造設備和加氣混凝土設備。這12個項目在1964年底或1965年初簽訂合同,成功引進。

1965年從西方國家引進、簽訂合同的成套設備項目有50項,即一、二、三甲胺設備,第二套全循環法尿素設備,鋼絲輪胎設備,氰化鈉設備,電熱法磷酸設備,預水解硫酸鹽法製人造纖維漿粕設備(技術資料和關鍵設備),棉紡廠,加氫異構裂解聯合裝置,羰基合成裝置,聚異丁烯裝置,微球型矽酸鋁催化劑製造裝置,新型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儀,特殊鋼廠(技術資料和關鍵設備),大口徑無縫鋼管擴管車間,合金鋼擠壓機成套設備,1200毫米20輥冷軋帶鋼機成套設備,矽半導體材料廠,光柵刻劃專利及設備,寶石加工廠,玻璃電極廠,彈性元件製造廠,金屬膜應變儀電阻片廠,濾光片廠,微型電機廠,聚酯薄膜連續化生產工廠,熱彈性膠的製造和應用技術專利及設備,精密金屬材料廠,精密軸承生產線,機床數字程序控製技術和設備,車輪生產線設備,高級磨料和磨具製造技術專利和關鍵設備,重型汽車技術資料及關鍵設備,液壓元件製造廠,分配式高壓油泵廠,拖拉機液壓升降裝置技術資料和部分精密量具,高速柴油機製造技術和關鍵設備,大功率內燃機液力傳動裝置製造技術和關鍵設備,大型電子計算機,大功率多腔速調管製造技術和設備,金屬陶瓷管製造技術和成套設備,光電管及光電池廠,矽半導體器件廠,大功率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玻璃布表麵處理成套設備,玻璃棉製品成套設備,石棉選礦設備,聚酯樹脂車間,連續磨光玻璃成套設備,第二套頂吹氧氣轉爐,合成纖維設備。

從1963年6月中國同日本簽訂第一個進口維尼綸成套設備合同開始,打開了西方國家從技術上封鎖中國的缺口。在隨後的幾年中,中國從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瑞典、意大利、瑞士、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等9個國家引進石油、化工、冶金、礦山、電子和精密機械等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的成套設備和技術,共84項。④受資料限製和篇幅限製,這84項中的部分項目基本情況列表如下:

 

成套技術設備引進的重要意義

60年代初期的成套技術設備和新技術引進工作,取得了多方麵的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1.通過大規模成套設備的引進,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

通過引進成套技術設備和專利,學習和吸取發達國家許多有益的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生產經驗,填補了中國科技空白,縮短了科研周期,增強了工業設計能力,完善了生產工藝等。為密切配合原子彈、氫彈和導彈的研究和試驗,研製了品種眾多、規格特殊、技術條件嚴格的新型材料、儀器儀表、精密機械和大型設備等,如電子計算機、電子顯微鏡、高速照相機、氨分子鍾、30萬千瓦雙水內冷發電機等,設計建造了像攀枝花鋼鐵基地、第二汽車製造廠、成昆鐵路、大型水電站和火電站、重型機械廠等成套設備。在一些重大的高科技領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取得令世界歎為觀止的重大成就,而且帶動核電、航空、航天等相關領域科學技術的跳躍式發展。同時,也學習和吸收國外某些先進的理論、觀念及普遍適用的法規和科學管理方法,對中國科技政策的製訂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通過成套技術設備和專利的引進,也促進了中國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馬克思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引進成套技術設備提高了生產率,解決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的不少難題,加深了我們對這一論斷的認識。1963年12月16日,毛澤東在聽取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時指出:“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築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搞上層建築、搞生產關係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係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1964年5月,毛澤東聽取國家計劃委員會領導小組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初步設想的匯報,當匯報到國家技術政策時,他說:“技術政策很要緊。”當匯報到要逐年減少糧食進口,增加新技術進口時,他說:“很好,必須從明年起就這樣做。”周恩來也指出,科學技術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1963年1月,他在上海科技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此後十幾年,他反複強調和闡述這一思想,並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不懈努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樣混亂的歲月,他仍極為關注科學技術的建設,並竭盡全力利用一切機會保護科技工作少受幹擾,保護一大批科技英才,從而使中國的一些尖端科技(如氫彈、衛星的研製)非但沒有中斷,而且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為改革開放後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理論先導。

2.成套設備和新技術引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60年代初期,中國剛剛經曆“大躍進”,國民經濟遇到嚴重困難,其中最大問題是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這次引進的成套設備和技術,相當多的項目是用於解決吃、穿問題的生產化肥、化纖和烷基苯項目,重點十分突出。成套合成氨和尿素項目,建成投產後,促進農業發展是不言而喻的。農業科學資料表明,施用1公斤尿素,至少可增產稻穀4公斤,增產效果非常顯著。在穿的方麵,化纖項目全部投產,大量的滌綸、腈綸等合成纖維紡織品和塑料製品對解決中國的服裝、鞋帽供應問題,也有重要作用。通過引進這些設備和技術,使中國的化學工業技術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有了一個大的發展,石油工業在勘探技術和油品品種方麵趕上世界水平,同時在冶金工業、機械工業,特別是儀器儀表工業、電子工業方麵解決了一批中國長期摸索、或者曾向蘇聯提出而未得到解決的問題,填補了中國工業生產的空白,壯大了工業生產的實力。如1965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進口氧氣頂吹轉爐,大大提高了中國鋼鐵工業的現代化水平。而且,引進尖端技術及重點國防工程配套用儀器2100台,對中國在60年代成功爆炸原子彈、氫彈和70年衛星上天,無疑有重要作用。

3.通過大規模成套設備的引進,培養了技術、管理和外事人才,積累了經驗,為70年代初期的大規模成套設備引進和以後的對外開放創造了一定條件

通過50年代第一次大規模成套設備的引進,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專家和管理幹部,但其局限性也很明顯,主要表現在技術和企業管理上。盡管蘇聯、東歐國家把當時自己比較好的技術給了我們,但這些技術大多是40年代的。而通過60年代初期成套設備和技術專利的引進,我們真正從西方發達國家學到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管理知識,積累了同西方發達國家打交道的經驗,特別是怎樣引進軟件、怎樣開展更高層次的合作等,都有益於70年代初期的大規模成套設備引進乃至後來的對外開放。後來大規模技術設備引進的很多骨幹人才,不少是參與60年代初期大規模成套設備引進的人員,如這次引進成套設備和專利技術五人小組組長方毅、副組長柴樹藩,成為70年代初期大規模引進成套設備的重要成員,參與重大成套設備引進的談判。

4.這次成套設備和技術專利引進,為70年代初期中國與西方國家建交奠定了一定基礎

新中國成立時,處在東西方冷戰的國際環境下,受美國敵視新中國的影響,西方國家封鎖中國,大多數沒有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這時新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是:“在對各國進行貿易時,都必須密切配合我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資本主義國家貿易中,必須緊密配合對外政治鬥爭。”通過60年代初期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新中國與這些西方國家有了更多經濟貿易往來,推動了中國與這些國家政府之間的聯係,為70年代初期建立外交關係奠定了一定基礎。例如,隨著中日民間經貿關係的發展,1962年9月,周恩來會見日本友人鬆村謙三一行,雙方確認以積累漸進方式實現兩國政治關係正常化。1964年4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主席南漢宸在訪問日本期間,對積累方式的存在目標作了明確解釋:“積累方式的目標就是恢複邦交。”1964年7月和1965年1月,中日雙方分別在東京和北京設立了半官方性質的“廖承誌辦事處”和“高崎辦事處”。正是有了經貿關係的積累,到70年代初期,隨著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等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綜上所述,60年代前期,麵對嚴重經濟困難和蘇聯中斷對中國的援助,中共中央做出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決策。這是新中國嚐試突破意識形態束縛,第一次麵向西方發達國家引進成套技術設備,加快了中國工業化建設、科技發展、國民經濟恢複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在引進和落實這些成套技術設備的過程中,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培養自己的科技人才。另外,在引進過程中,做了大量的調查、勘查勘測、綜合配套、反複比較等研究工作,最後選擇最佳落實方案,為項目的投產奠定了基礎。利用這些引進設備,加上國內生產設備改造,中國興建了一批大型工業項目。雖然引進和建設過程中難免有一些缺點,但這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推進了中國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大規模成套設備引進起到了承前啟後、率先開拓的作用,使中國較早地從蘇聯、東歐國家轉向西方發達國家,為後來的成套技術設備引進,乃至對外開放積累了經驗。

 

所有跟帖: 

樓上,你說的和樓上宋運輝說的不是一回事。你那個叫化肥,他那個是大化肥。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38 bytes) () 07/17/2020 postreply 15:12:27

你是相當無聊的杠頭一個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6632 bytes) () 07/17/2020 postreply 20:00: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