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的我們能夠擁有如此美好幸福的生活,那都是英雄英烈們帶給我們的,是他們掙脫曆史的禁錮,克服重重困難,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與敵人廝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不過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不隻是有流血和犧牲,也充滿愛情與親情,開國大將陳賡,戎馬生涯幾十載,曾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而在艱辛的革命生涯中,也曾有兩次愛戀,而且兩任妻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刻骨銘心的愛戀王根英
1923年,陳賡曾在上海的工人夜校當教員,課上他侃侃而談,課下與學員們打成一片,成為學員們最受歡迎的教員。而學員中最出類拔萃的是17歲的王根英,她長得美麗漂亮,落落大方,成績也非常好,而且很有主見,陳賡竟慢慢喜歡上這個姑娘,隻不過沒過多久他就被組織安排報考黃埔軍校,離開了上海。
1927年,陳賡來到武漢參加五大會議,竟與王根英意外邂逅,原來王根英是參會的上海代表,陳賡抓住這次機會表白,在大家的撮合下,王根英答應了他的求婚,並在會議結束後在武漢結婚。

充滿艱辛的革命生涯,夫妻兩人分分離離,在上海執行地下工作時,還都有被捕入獄的經曆,陳賡入獄後,在昔日校友幫助下有幸逃脫,而王根英於1933年被捕,直到抗戰爆發後才被營救,1937年8月,兩人在離別四年後才在雲陽總政治部團聚。
令人悲痛的是,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在一次敵襲時,為搶救裝有重要資料的公文包與日軍遭遇,壯烈犧牲,當陳賡得知噩耗後當天隻寫了一句話:“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此後月餘沒有寫下一字日記,後來還對別人說要為她守節三年。
陳賡的第二次婚姻
陳賡的第二位夫人叫做傅涯,是1938年來到延安參加抗戰的女學生,1940年兩人第一次相遇,當時傅涯跟隨抗大總政文工團在山西蟠龍鎮演出,而陳賡正在當地養傷,有一次傅涯跟同兩個女團員去抗大訓練部長王智濤家借道具,正巧看到在找王智濤聊天的陳賡,雖然兩人沒有談話,但直爽沉穩的陳賡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久在王智濤和夫人吳靜安排下,傅涯在他家裏又再一次見到了陳賡,兩人聊了很多,談話中他對前妻王根英的那份厚重的愛深深地打動了傅涯,很快兩人成為戀人,不過兩人直到1943年2月25日才結婚。
當晚陳賡給愛妻說了自己的諾言:“一、我會尊重你的革命事業心,不會妨礙你對前途進取的努力;二、也不會把你調到我的身邊做秘書;三、我會愛你到永遠,這是真心。”
婚後的日子是幸福的,但因為繁忙的戰事,兩人聚少離多,直到全國解放後才有了穩定的生活。

傅涯曾說:“陳賡外表看起來很健壯,其實他身上多次有傷,建國後他的工作仍然很忙碌,從越南到朝鮮,惡劣的環境加重了他的傷情,戰傷時有發作。”
夜以繼日的工作,嚴重影響陳賡的身體健康,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為心髒病複發病逝,而陳賡離世後第一天就是他的生日。
在丈夫去世很長時間,傅涯才從悲痛中解脫,她在照顧幾個年幼的孩子時,也在考慮能為他的身後做點事,這些年來,傅涯除了整理丈夫的日記,還每月堅持給王根英的母親寄生活費,直到老人1982年去世,而在同一年《陳賡日記》也正式出版發行了。
1992年,傅涯為何去了趟台灣
丈夫的身後事都已完成,兒女也都成才,但在傅涯心裏還有個多年的心願。
自全國解放後,傅涯就與家人失去了聯係,後來跟隨部隊來到廣州,才通過南方局的同誌打聽到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去了台灣,但卻無法取得聯係。
1980年,傅涯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的信,這是定居美國的小妹寄來的,信中說明父母已經去世,臨終前他們希望去世後骨灰可以葬回大陸,1984年小妹帶著父母骨灰來到北京,姐妹幾十年後終於見了麵。

兩人將父母骨灰葬回家鄉,在一起十多天,姐妹倆有說不完的話,傅涯從妹妹口中了解親人的很多情況,也讓她更想與兄弟姐妹們見一麵。
1992年,在陳賡去世31年後,已經74歲的傅涯不顧高齡,乘坐飛機去了台灣,剛下飛機就見到前來迎接的親人們,熱淚盈眶的傅涯終於實現心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