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2009來看你們家門口。。。 - 法製文學 -

來源: wtd999 2020-07-07 23:20: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995 bytes)

點鏈子看圖,裏麵有石碑胡同

https://m.toutiaocdn.com/i6846272978599019011/?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94186334&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70813321301000804310801129AEF&group_id=6846272978599019011

 

六部口,位於北京城中心,是真正的天子腳下。

大六部口街南起西絨線胡同,北到西長安街。站在胡同北口,往西望路對麵是電報大樓、西單路口;往東望,路對麵是高高的紅牆,牆裏麵就是神秘的中南海。

大六部口街北口西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電報大樓,居民們每天都會聽著電報大樓的鍾聲起床。圖源 | 網絡

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是“皇城子民”,說是跟天子當鄰居一點也不為過。據老居民回憶,以前國慶閱兵時,胡同裏的街坊們都會拿著小板凳到街邊看。

六部口占盡地利,胡同裏一溜青磚灰瓦,再加上鴿哨沙燕,以及電報大樓的鍾聲,交織在一起,就匯成了一幅京城百姓的生活圖景。

大六部口街俯瞰。圖源 | 網絡

六部口 進入六部要打這兒過?

胡同形成於清代,最初稱六部口,顧名思義,和六部有關。

六部是舊時中央行政機構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形成於隋唐時期,是尚書省的直屬單位,明清時期廢尚書省,六部直接歸皇帝統領,成為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

清代的六部位於天安門外千步廊東西兩側,而六部口就在天安門千步廊以西,距天安門隻有半袋煙的路程,據傳各地來京辦事的官員,一般都在六部口一帶候著,一接到旨意,就會從六部口超近路往東經絨線胡同、兵部窪胡同直達六部。

1865年北京地裏全圖中的六部口和六部的位置。周培春 | 繪

這樣看來,這裏就相當於進出六部的巷口,因此就被叫做“六部口”了。而後,又被析為大、小六部口兩條胡同。

最新北平大地圖(解放版)中的大六部口、小六部口和耳朵眼兒胡同,後耳朵眼兒胡同被並入小六部口。

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裏過去是大、小六部坑,隨時間推移,胡同常住人口增多,“坑”便逐漸填平,形成胡同,名字也隨之變為大、小六部口。

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中的六部口,西側確實有水坑。

清嘉慶時期京城全圖中的六部口和六部衙署。

胡同真正的起源,根據現有資料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六部口確實距離六部比較近,說是進出六部的巷口,似乎不無道理。

據傳過去那些來京辦事的人,都是各地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他們很多都選擇在六部口吃住,想來當年這裏一定茶館酒館飯堂旅店一應俱全,魚龍混雜人煙輻輳,熙來攘往車馬喧囂。

可能比不得“東四西單鼓樓前”的豪華與大氣,也沒有老天橋那種接地氣的擁擠與熱鬧,六部口卻自有一種“小家碧玉”的親切氣質。

六部口地區的胡同景象。圖源 | panf

胡同裏都是青磚灰瓦,曾經匯集了十幾家風味各異的飯館:

春天可以吃著湘鄂風味,領略南國風情。

夏日可以點上一鍋水煮魚,再上盤花毛一體,倒上一杯冰鎮的燕京啤酒,絕了!

秋天還可以進四合院裏,點上幾個北京菜,就著二鍋頭,也很爽心。

寒冬來臨,躲進西域美食,烤上幾個熱饢,要上一鍋羊雜湯,幾口下肚,驅走一身寒氣。

圖源 | 藍調正品

不長的胡同裏,還有數家旅館,雖說都不大,卻因為地理優勢,家家爆滿,少有空房。

大六部口街北側的北新平胡同裏有家建苑賓館,賓館內有一方天井,魚池、盆景、綠毯、瓷桌瓷凳,頗有古意。每到夏日,棚架上都會爬滿藤條,偶爾能看到幾跟葫蘆瓜。夜幕降臨,晚風和煦,約三五好友於此,品茗賞月,促膝長談,好不愜意!

建苑賓館 圖源 | 美篇@卡米拉耶曼

胡同畢竟占盡地利,確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

比如西長安街對麵的電報大樓,它的鍾聲早已成為附近居民的“作息鈴”,在無數人的童年回憶裏揮之不去;

比如胡同北口的首都電影院,作為長安街上“獨一份兒”的老字號影院,曾是無數街坊四鄰看電影的首選之地;

1955年的首都電影院,影院門口掛有“‘華沙美人魚’首映招待會”的字樣,圖源 | 微博@頤和吳老。

再比如胡同東側的北京音樂廳,是我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大家欣賞高雅音樂的好去處,直到不遠處的國家大劇院落成,這裏才稍顯落寞……

圖源 | 網絡

除此之外,胡同北口西側還曾有京城最大的棚鋪——陳記六合棚鋪,北口東側的西長安街郵局曾是集郵愛好者的淘換心愛之物的市場,胡同南部東側有六部口交通隊,後被並入中心區,有著“神州第一崗”之稱,胡同14號裏還住著一位文學、電影、戲劇大家夏衍先生,在這裏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六合棚鋪 買賣做到了皇室和軍閥政府

先來說要說的就是清末民國年間京城最大的一家棚鋪——陳記六合棚鋪。說它大,不僅指店鋪的規模,更是指他家的買賣,都做到皇家和軍閥政府去了。

光緒初年,六合棚鋪的少東家是在清內務府當過差的旗人陳毓山,早年在奉宸苑管理三海修繕工程。因為職務便利,他父親承應了三次皇室的大買賣,即慈禧太後的兩次“萬壽慶典”和光緒皇帝的“大婚”喜慶用棚,並承包了“萬壽”的點景工程以及紮彩子等活。

皇帝大婚圖。圖源 | 網絡

自此,六合棚鋪一舉成名。據傳他們家承辦慈禧萬壽慶典掙的銀子,用大車往回拉,一時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棚鋪,是指舊時專門為辦紅白事的搭建棚席的行業,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娶親嫁女,要搭喜棚;出殯埋人,得搭喪棚;過生日,搭壽棚;正月的廠甸廟會,搭畫棚;四月裏去妙峰山,沿途有茶棚;六月裏什刹海荷花市場開市,要搭飯棚、書棚;趕到冬天,還要搭粥棚……

崇文門大街上商戶搭起的涼棚,攝於1917-19年,圖源 | 美國杜克大學。

北京有句老話講“天棚魚缸石榴樹”,這說的是四合院的基本配置,天棚在首位,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天棚魚缸石榴樹 圖源 | 張儒剛張石

過去北京的棚匠,也是一絕。平日裏搭棚,不論多高多大,不用挖坑,都是平地起杉蒿,也不用梯子,繩扣係得既簡單又結實。

清道光年間楊靜亭就曾在《都門紀略》中記載:“京師搭蓋喪棚工細絕倫,點綴有花木鳥獸之形,起脊大棚有瓦壟柁頭穩獸璃頭之別,以及照牆轅門、鍾鼓樓高插雲霄”。

怪不得嘉慶年間文人碩亭讚歎:“京師棚匠之巧,當為天下第一。以蘆席做成玲瓏窗槅舍宇牌坊,無不逼真,可稱妙手。”

彩牌樓,攝於1917-19年,圖源 | 美國杜克大學。

辛亥革命之後,六合棚鋪還給慈禧太後遜清皇室和北洋軍閥理解政府搭過不少大棚。

不過,由於連年戰爭,時局混亂,六合棚鋪最終也沒能挺過去,到1945年正式歇業了。

 

西長安街郵局:百年老郵局 曾是集郵市場

六部口北口東側不遠曾是西長安街郵局,曾是中國郵政的對外形象的代表,有著“西長安街第一局”稱號。

這是家百年郵局,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是大清郵政設立的第六個郵政網點,位於西長安街郵傳部的西隔壁。自此之後,這座郵局便紮根於此,直到2009年4月1日被拆除,一起被拆除的,還有旁邊的攝貿金廣角,也曾是京城第一代攝影發燒友的搖籃。

西長安街郵局和旁邊的金廣角。圖源 | 北京晚報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西長安街郵局曾服務過清政府、民國及國民黨執政時期,北京解放後又為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中宣部、新華社等80多家市級以上機關單位服務。

1982年,十二大以後,人民大會堂郵電所劃歸西長安街郵局管理,每年大會堂舉行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西長安街郵局都會啟動最高規格的郵政通信服務。

圖源 | 藍調正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京城曾出現過一段集郵熱潮,價格瘋長的日子裏,人民甚至認為“存錢不如存郵票”。

當時的集郵市場大多為民眾自發聚集形成,六部口北口東側不遠的家西長安街郵局,和東華門、三裏河、禮士路、黃莊等地就是其中代表。

圖源 | 北京的青格爾

和如今寬敞明亮的集郵市場相比,當年的集郵市場要簡陋的多。大多都是露天的,有以票易票的,也有直接買賣的。其中最正規的,要數六部口這家。

但那也不過是幾十平米的兩間屋子,就在西長安街郵局東側,經常擠著幾十到上百的集郵愛好者,他們來自京城各處,每個人都拿著郵冊,互相傳看、買賣和交換郵票。

據了解,當時在和平門郵票總公司門前,每天也都雲集了數以百計的集郵愛好者們,甚至到了阻塞交通的地步。

1991年1月5日,北京和平門南區郵電局外,等待購買生肖郵票的市民。“猴票”的身價倍增,引發生肖郵票熱,並

終於,在1987年,第一個正規的郵票市場在月壇公園誕生,後來郵市數次搬遷,最終落戶馬甸橋東附近,大家習慣稱之為“馬甸郵市”。

如今,人們動筆寫字的時間越來越少,寫信,似乎已經成為“古人”才會幹的事情了,人們去郵局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2009年4月1日,正好是愚人節,這座存在了103年的郵局轟然倒塌。

西長安街郵局職工在牆上留下的話語。圖源 | 央廣網

一起被拆的,還有附近胡同裏共100多個門牌。圖源 | 開心的老傅

同年6月6日,在宣內大街6號重新開業。

不過,如今您要是再查地圖,西長安街郵局已經搬到了西絨線胡同東口的北京昌盛大廈裏了。

2017年西長安街郵局在北新華街北京昌盛大廈重新開業當天發放的紀念封。圖源 | 兵團戰士btzs

如今,六合棚鋪是我們口中遙遠的過去,西長安街郵局離開了西長安街,電報大樓也早已停止營業,北京城大變樣,老房子變成了一幢幢高樓大廈。

所幸,六部口的胡同還保留了不少,走進胡同深處,似乎還留有舊日時光的模樣。

等北京的疫情結束了,一定再去那裏看看。

胡同裏的喵,像是在威嚴地巡視著自己的領地,圖源 | ZOL論壇@yishouguo。

限於篇幅,本文隻是六部口內容的一半。六部口交通隊原來是“神州第一崗”的前身,大六部口14號曾住著我國第二個“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夏衍……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明天下午為您帶來的下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