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東路事件,一場以卵擊石的衝突

中東路事件,一場以卵擊石的衝突 

1

張學良一輩子其實做過兩件震驚中外的事。

一件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西安事變”。

另一件事,知道的人就沒那麽多了,那就是“中東路事件”。

這場事件,前後一共持續了5個月。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與蘇聯發生的最大一次武裝衝突,戰爭規模遠遠超過1969年大家所熟知的中蘇“珍寶島事件”。

這個事件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影響了東北,更是影響了中國,乃至在一旁隔岸觀火的日本。

張學良一輩子不缺錢,不缺女人,也不缺一樣東西。

正是這樣東西,促使他引爆了“中東路事件”。

這樣東西,叫“衝動”。

張學良

張學良

2

還是先科普一下,什麽是“中東路”。

中東路是一條鐵路,又稱“東清鐵路”或“東省鐵路”,是沙俄時代侵略中國的產物。

這條鐵路呈“丁”字型,連接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一路經過我國的哈爾濱、長春和大連,貫穿中國東三省,可以說是控製中國東北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大動脈。

哈爾濱中東鐵路大樓

哈爾濱中東鐵路大樓

這條鐵路如果沙俄一直占著,暫時倒也沒人來管——中國國內軍閥混戰,一下子誰都沒功夫來管這件事。

但是出現了一個叫列寧的人,他在俄國發動了“十月革命”,把沙皇的命給革了。

革命成功後,列寧給中國人民送來了一個大禮包——1919年7月25日,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正式發表了一份宣言(《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國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宣布放棄沙俄政府在中國的一切秘密條約和權益,至於中東路,蘇俄政府願意與中國共管,專門協商。

蘇聯在1920年又提出過一次,但因為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並不承認蘇俄政府,所以是“熱臉貼在冷屁股上”。

直到1924年,中國政府才和蘇聯正式簽訂了《中俄協定》,協定規定,除了商業用途雙方共管外,其他主權都歸中國。

此外,因為當時的中國東北,實質上屬於奉係的張作霖,蘇俄政府還根據當時的“中國特色”,和張作霖簽訂了一份《奉俄協定》:

除了包括《中俄協定》的全部內容外,還承諾把中東路無償全部交給中國的期限,從80年縮短為60年(到1956年9月7日)。如果這期間中國方麵想要提前贖回,贖路價款由雙方估定該路實價後,以公道原則確定。

中東鐵路明信片

中東鐵路明信片

應該說,盡管中東路本身依舊是一個不合理的存在,但蘇俄政府覺得自己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

但張學良不滿意。

3

我們的少帥為什麽會覺得不爽呢?

從客觀原因上來說,蘇聯人並沒有完全遵守條約上的規定。當時按照規定,與鐵路本身無關的電報、電話、礦山、圖書館、天文台、學校等設施,應該交給中國,但蘇聯根本就沒交。鐵路管理局也由蘇俄單方麵控製,在各方麵處處把中國職員排除在外。中國方麵的怨氣越來越大。

但與客觀原因相比,張學良的主觀原因更重要。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半年後,拒絕了日本人的百般拉攏,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領導。

這是一個服從國家利益,眼光長遠的正確決定,也確實為張學良在全國範圍內帶來如潮水一般的讚美和支持。當時才27歲的張學良,子承父業,雄霸東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

巨大的榮譽麵前,張學良的胃口被吊起來了,手握幾十萬東北軍,他尋思著,接下來還要幹一件讓全中國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大事情——這是張學良自己在後來的回憶錄裏承認的:

“那個時候就很想要施展一下子。”

東北少帥躊躇滿誌

東北少帥躊躇滿誌

當時擺在張學良麵前可以“施展一下子”的,是在東北境內的兩條鐵路。

一條自然是蘇聯的中東路,而另一條,是日本的南滿鐵路。

相對於中東鐵路,日本人霸占的南滿鐵路其實囂張得多:日本人在鐵路沿線霸占大片土地,並行使行政、司法、征稅、警察權等。同時,在南滿鐵路沿線的重要城市,日本人還部署了野戰軍和守備隊。

無論是從對中國的威脅,還是從國內民眾的支持來看,張學良都應該拿日本人的南滿鐵路開刀。

但張學良並沒有。

一方麵,奉天張家一直與日本人打交道,即便有殺父之仇,張學良也知道日本人不好惹。

另一方麵,是有人給張學良傳遞了錯誤的信息。

4

第一個給張學良“吃藥”的,是蔣介石。

在日本和蘇聯兩個國家之間,蔣介石不斷地向張學良灌輸“蘇聯威脅論”——無論是派人談,還是自己談,蔣介石盡力讓張學良相信,真正威脅東北的,是蘇聯。

蔣介石為什麽要這樣做?當然有他的道理。

張學良雖然易幟,但黃河以北,都是奉係張家的天下,國民政府是插不進一顆釘子的。和日本人幹一場,風險實在太大——日本本來就野心勃勃要侵略中國,反而給人借口。和蘇聯人幹一場呢?蘇聯的重心在歐洲,不在遠東,幹一場無論誰勝,都是好事——要麽蘇聯滾出中國,要麽東北軍實力受損。

1929年7月,蔣介石與張學良會麵

1929年7月,蔣介石與張學良會麵

光蔣介石還不夠。第二個給張學良吃藥的,是他自己的東北軍下屬。

比如當時的中東路督辦呂榮寰,就極力鼓動張學良用武力收回中東路。根據東北軍一些人事後的回憶,呂榮寰一直希望中東路能夠分紅,以便從中拿錢,但蘇聯人一直不肯。

還有中東鐵路理事長李紹庚等人,也都極力勸張學良動用武力手段。他們的一個理由更為奇特:聽說蘇聯國內在鬧饑荒,這時候來硬的,蘇聯人肯定不敢還手,還手了也打不過東北軍。而通報饑荒消息,慫恿東北軍和蘇俄軍隊開打的,是沙皇時代的一位將軍。

值得一提的是,呂榮寰和李紹庚這兩位當時口口聲聲為了東北著想的人,在“九·一八”事變後都做了漢奸。

有沒有反對和蘇聯開戰的?

有。

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學良的“輔帥”張作相就堅決反對。他對張學良說:

“收回中東路是好事,可是這事非同小可。進兵接收,勢必要打仗,我看用全國力量對付蘇聯,也未必能打勝,隻憑東北軍去打蘇聯能行嗎?恐怕收不回中東路,反而惹出麻煩。”

張學良麾下的一些旅長,也認為沒必要去主動招惹蘇聯。

但張學良的意見卻是:蘇聯人不可能在遠東作戰,我們肯定能收回中東路。

當時的東北軍,從裝備到人數,都堪稱中國最強的軍隊。但士兵訓練較差,軍官多為土匪出身。

當時的東北軍,從裝備到人數,都堪稱中國最強的軍隊。但士兵訓練較差,軍官多為土匪出身。

張學良覺得他的推斷是正確的:

在之前的中東路談判中,蘇聯步步退讓,已經同意一些關鍵部門全部使用中國人做一把手,對於張學良大規模驅逐和逮捕蘇聯僑民,也忍氣吞聲,甚至默許東北軍收回了哈爾濱氣象觀測站。

這讓張學良更堅定了蘇聯人“不敢打”的判斷。

其實在這個時候,張學良如果能見好就收,再通過媒體的放大宣傳,能得到一個他原先希望的結局——施展一下子,讓大家誇一下嘛。

但他堅持要取得一場“完勝”。

可惜,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已經不是列寧,而是鐵腕的斯大林了。

在忍讓了幾步之後,斯大林發現張學良的要求,觸及到了他的底線(雖然也不知道,他在別國要求鐵路權益的底線是怎麽構建起來的),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要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張同誌。

蘇聯當時抗議“中東鐵路”被收回。

蘇聯當時抗議“中東鐵路”被收回。

最關鍵的是,之前一路退讓,是因為蘇聯在遠東的兵力確實不多。但通過兩個多月的打打談談,蘇聯用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兵,已經在東北集結了一支超過8萬人的強大部隊,組成了“特別遠東集團軍”,並配備了大量飛機大炮。

蘇聯人為了維護自己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成果,準備幹一場了。

而那時的張學良,還以為蘇聯不敢真打。

5

1929年10月12日,中蘇“三江口之戰”爆發。這是整個“中東路衝突”中的一場著名戰役,是一個標誌,也能折射出當時東北軍與蘇聯軍隊的巨大差距。

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在蘇聯飛機和軍艦的協同攻擊下,“東北江防艦隊”近10艘軍艦和武裝輪船全軍覆沒,死傷700餘人。按蘇聯的自己的統計,蘇軍死傷在兩位數。

當時,蘇聯的一艘軍艦炮位發40發炮彈,東北江防軍的軍艦才能打一炮。

在陸戰中,當時號稱中國最強的“東北軍”,也完全不是蘇聯紅軍的對手。當時的蘇俄紅軍,剛剛經曆與白俄的生死戰鬥,也還沒有經過“大清洗”,戰鬥力強悍,鬥誌旺盛。

而反觀東北軍,不僅僅是裝備不如對手,而且思想也不統一:盡管是維護東北主權,但很多人覺得當時和蘇聯沒法打,對張學良的一些命令也是陽奉陰違。

1990年,張學良自己回憶起當初的這段往事,自己承認:

“我跟俄國打仗,很自不量力啊。”

“那打得慘呐,有一個旅整個全滅了,是一個姓韓的當旅長,整個全滅啊!團長自殺的自殺,陣亡的陣亡,全軍覆沒,都沒有了。”

張學良說的那個“姓韓的”旅長叫韓光弟,他的17旅確實全軍覆沒了。還有一個旅長叫梁忠甲,他的15旅在死守無望之後,全軍投降,梁旅長自己也被俘了。

蘇聯軍隊展示俘獲的15旅督戰隊隊旗

蘇聯軍隊展示俘獲的15旅督戰隊隊旗

東北軍和蘇聯的這場衝突,東北軍最終傷亡2000人,被俘7000人,而蘇俄自己報出的數字,是陣亡143人,受傷600多人。

之所以說是東北軍而不說是中國軍隊,是因為等到仗真打起來的時候,一直勸說張學良和蘇聯幹一架的蔣介石,沒有派來中央軍的一兵一卒。並且,不承認張學良後來和蘇聯簽訂的和約。張學良對此曾這樣說:

“南京隻管叫我們打,什麽也不管。打既然不行,就得和吧,可是南京又不叫我管和的事,這簡直是整我們呀!”

當然,南京政府也不是完全不管。在事後,蔣介石給張學良等6個東北將領,各頒發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6

該說說“中東路衝突”的影響了。

首先自然是這條鐵路。

“中東路”全部恢複交戰以前狀態,依舊中蘇共管。這場仗算是白打了。

但這倒也算了,關鍵是張學良把麵積多達335平方公裏,處於中國地圖“雞冠”的“黑瞎子島”給丟了——蘇聯撤軍至這個島,就再也不歸還了。為了要回這個島的主權,中國後來費盡周折,直到2004年,才達成了“各占一半”的協議(中國分西半部,俄羅斯分東半部)。

黑瞎子島的位置

黑瞎子島的位置

第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這個事件中的立場不容回避。

剛經曆過“四·一二事變”國民黨血腥屠殺的中國共產黨,在這場事件中喊出的口號是“武裝保衛蘇聯”,認為是國民黨軍隊主動攻擊蘇聯的合法權益(“中東路事件”最初確實是張學良派人逮捕大批共產黨人引起的)。無論是出於何種考量,無論張學良是否應該主動挑起戰端,麵對國家主權問題,中共這種做法在當時的形勢下,都應該說是有欠考慮的。這次事件也一定程度上讓中共在國內的聲譽受損。

第三,這場失敗給張學良心裏投下了巨大的陰影。

他開始意識到,父親留給他的“東北軍”,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所向披靡。更重要的是,一旦東北軍為了國家和別人打起來的時候,中央政府居然不聞不問——很難說,“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有沒有受到那次“中東路事件”的影響。

第四,日本人的野心被滋長了。

目睹這次衝突全過程的日本人,終於全麵了解到了所謂“東北軍”的真正實力。“九·一八事變”的策劃主謀之一石原莞爾當時就聲稱:“對付這樣的東北軍,連真刀都不用,揮舞竹刀就可以了。”

當然,日本人自己後來也“以身試法”,在張鼓峰和諾門坎被蘇聯人揍了兩次,但他們對東北的野心,卻因為這次“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暴露的實力,而大大膨脹起來。

兩年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

【饅頭說】

晚年張學良

後台一直有讀者問我:這麽看待張學良這個人?

中國近代史,絕對繞不開不開張學良這個人。但他這個人,卻真的很難評價。

比如這篇的“中東路事件”。

盡管文章通篇對張學良有些戲謔,但必須承認的是,張學良的出發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他或許隻是基於一個正確的出發點,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錯誤的事。

這就是張學良這個人難以一口評定的地方。

按照給張學良做口述曆史的曆史學家唐德剛先生的說法:

把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鬥量,沒啥稀奇;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拚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

今後,我們說到張學良的地方肯定還會有很多。通過他的一個個故事,或許可以逐步還原這位東北少帥。

活到101歲高齡的張學良,稱自己人生活到36歲就結束了。

千秋功過,自有評說。

所有跟帖: 

是蘇連進攻進來的。當然雙方都説是対方先開槍的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557 bytes) () 07/05/2020 postreply 21:57:05

講的很好,被寧波人忽悠了 -longmarch- 給 longmarch 發送悄悄話 longmar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20 postreply 22:42:00

不會是影射今上吧。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20 postreply 00:38:39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20 postreply 00:44: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