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為何曆代皇帝都不敢拔?

來源: 海叔說春秋 2020-07-05 09:40: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732 bytes)

《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紫微宮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而地上的皇帝貴為“天子”,其居所便也與天帝對應,因此帝王宮殿的代稱便有紫微、紫垣、紫宮等,如隋唐洛陽宮城就名為“紫微城”。

在明朝前期,北京原是明太祖之子朱棣的封地,1403年,朱棣獲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從而登上了皇位,為明成祖(嘉靖帝之前稱明太宗,嘉靖帝之後為明成祖),並且決定遷都,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

永樂十五年,朱棣帶著後宮嬪妃、文武百官遷都北京,同年又征召全國各地工匠,繼續工程的建設,18歲的匠師蒯祥擔任了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蒯祥在京有40年,曆經永樂帝、洪熙帝、正統帝三位皇帝,負責興建了宮廷正門的承天門,以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後來嘉靖帝登基後,將北京的宮城改稱為“紫禁城”,“紫”依然是對應天帝的居所,“禁”則是因為皇帝的居所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而得名。

明末,承天門再次遭到焚毀,而明朝也似乎在這場大火中宣告結束了,1651年,順治帝下令重建,宮廷正門為33.7米,廣9間,進深5間,以示皇帝的尊嚴,改名為天安門。

紫禁城見證了明清兩朝的興盛與衰亡,清朝結束後,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館成立了,之後這裏便稱為“故宮”,人們還發現位於隆宗門的匾額上還插著一支箭?為何會有一支箭插在這裏,曆代皇帝都無人敢拔?是誰射的?

史學家們研究了相關曆史,找到了這一切的答案。嘉慶年間,有一個叫林清的人,他的父親曾充南路巡檢司書吏,不過林清的生活是一波三折,終日為生計奔波,先後幹過不少活,眼瞧著沒有任何出路,林清被其姐夫族人引進了龍華會,而龍華會是京畿一帶紅陽教的一支。

很快林清在教中混的是風生水起,並且成為了龍華會的頭目,繼而合並了坎卦教和和滑縣震卦教,創立了天理教,成天理教首領,打著“反清起義”的口號,此時的林清再也不用擔心沒有錢,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教,林清慷慨解囊,對外宣稱“凡有送給錢文、糧食者,許俟李文成(震卦教主)事成之後,給與地畝、官職,每錢百文,許地一頃……”

這個誘惑是非常大的,因此林清的隊伍瞬間擴大了數十倍,連宮中的太監以及一些旗人都加入了其中,林清的準備工作做好後,就對奪取皇位展開了行動。

1813年9月,嘉慶帝帶著文武百官去木蘭圍場狩獵,宮中的重兵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危自然是跟隨前往,因此宮中的戒備並不是非常森嚴,但嘉慶帝和群臣萬萬都沒有想到,有一群人打進了紫禁城,並且林清的起義軍與清兵展開了激烈的爭鬥,一度打到了養心殿,期間有一隻箭就射在了隆宗門的匾額上。

不過林清最終還是沒有坐上皇位,起義失敗後就被淩遲處死了,而嘉慶帝聽聞消息後就匆忙趕回來了,望著宮中的一片狼藉,嗬斥道:“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致有此事,皆朕涼德之咎。”

又為了記住這恥辱的一天,嘉慶帝就下令不許任何人將箭從隆宗門的匾額上拔下,然而這箭似乎也預示了清朝的衰敗,已逐步走向滅亡。

所有跟帖: 

沒見過這支箭,天安門前石獅上的槍眼是確實有的 -Timberwolf- 給 Timberwolf 發送悄悄話 Timberwol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20 postreply 12:23:12

我還以為是李自成射的,嗬嗬 -swmpsp- 給 swmps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20 postreply 08:12: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