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抗日不上將”嗎?

55年授銜時“抗日不上將”嗎?

     前些天網友小寧波轉了作者叫王銘葦的“55年授銜:紅軍不下校,抗日不上將”一文,文中說,1955年授銜時,中央軍委規定了一條授銜時的控製原則,叫做“紅軍不下校,抗日不上將”。
 “抗日不上將” 就是從1937年才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的,如果沒有特殊貢獻的,原則上不授予將級軍銜。

 “老紅軍不下校”,就是抗戰前入伍的紅軍,最低評少校。
  
       這些說法並沒根據。網友znr0505已列出了8位55年授少將是七七事變後參軍的:殷希彭、李福澤、李曼村、李震、高存信、傅繼澤、馬衛華、梅嘉生;

        以下這些55年授少將的也是在37年七七事變後入伍的:
   李耀文,1938年1月參加山東省人民抗日救國軍;劉春,1938年1月,參加山東抗日武裝;張秀川,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還有:王蘭麟,仲曦東,張秀川,孫端夫,黃遠,張西三,劉秉彥;

     他們被授少將並不是因為“特殊貢獻”,而是他們的職務級別達到了授少將的條件。

      中央軍委發布的《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指出:評銜應以幹部1952年評定級別為主要依據,並參照編製軍銜的規定,進行評定。編製軍銜的規定:正、副、準軍級,多數可評為少將;
    
     這裏的規定並沒有須抗戰前入伍的條件,上麵提到的十幾人都是在52年定為副軍級和準軍級的軍職幹部而被評為少將的,不是因為有什麽“特殊貢獻”(和其他評為少將的相比)而評上的。
  
   至於什麽規定:
“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中央政治局委員待遇;

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國務院副總理待遇;

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

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待遇;

少將是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更是瞎扯,那時哪裏有什麽“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的說法!再說55年副總理最低行政三級;部長最低行政五級,兩邊怎麽對起來的?

   我貼過一些少將的行政級別:從行政六級到行政十級的都有,見下麵幾例:

   唐鐸,準軍級,55年少將:

“紅軍不下校”,基本也是傳說,評少校的條件是準團級以上。55年評銜時,紅軍時入伍的起碼有17年以上的軍齡,到不了團級的應該基本都已複員轉業了,看下圖,一些連級幹部在50年前就複員了。

   我沒有也沒見到過紅軍不到團職授少校的資料。說有3000多人是這種情況,不可能。現在網上這類文章錯訛太多,網友雖是轉貼,也要把把關,不然就在以訛傳訛了。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