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風
柏林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決定了納粹的最終敗亡,從1945年4月16日到5月9日,蘇聯紅軍浴血奮戰攻克了第三帝國的首都,將旗幟插上了帝國大廈,獲得了無上的榮譽。 *****
*****
圖:1945年4月,柏林街頭的紅軍。
但是,麵對德國這隻大勢已去的落水狗,為何隻有蘇聯人單槍匹馬直搗柏林,武器裝備更精良的英美盟軍卻袖手旁觀,這是為什麽?
一、
難道是美國英國對柏林毫無興趣?
錯了。早在194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斬釘截鐵宣布“美國必須獲得柏林”,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認為,納粹首都一定不能落入蘇聯之手。但是,在1945年春季,英美盟軍並未做出任何努力占領這座城市,被曆史學家稱為“軍事曆史上最奇怪的決定之一”。 *****
*****
圖:雅爾塔會議上的三巨頭
這個“奇怪決定”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根據三國在雅爾塔達成的協議,蘇軍與盟軍對德國的占領以易北河為界,易北河以東由蘇軍攻占,而柏林位於蘇聯軍事行動區。當然,在激烈複雜的戰爭中,一切協議都是可以瞬間改變的。
第二個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英美擔心傷亡過重。 *****
*****
圖:最後抵抗的德軍
隨著戰爭臨近結束,西線德軍已經基本崩潰,美國人認為“柏林本身不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軍事目標了”,事實上,英美盟軍從諾曼底登陸到1945年春天,一直在避免攻城硬戰。柏林戰役中,蘇軍傷亡人數高達30萬,8萬士兵陣亡。戰後,艾森豪威爾慶幸的說:如果我們進攻柏林,至少要死10萬人。 *****
*****
圖:柏林戰役後的盟軍將領合影,左起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朱可夫、讓德拉特
? 那麽,蘇軍為何一定要搶在英美之前動手,蘇聯人為何不怕死?
首先,因為仇恨。當時的蘇聯,從斯大林到普通士兵,個個懷著強烈的攻占柏林複仇的願望,要把“你欠我的鐵與血”一筆筆奉還。 *****
*****
圖:蘇軍戰地記者在柏林路牌前的合影
其次,展示蘇軍的強大戰鬥力,為戰後分配勝利果實獲得更大話語權。蘇聯人與德國四年苦戰,傷亡極其重大,在西方人眼裏蘇聯已經精疲力盡,歐洲戰場的收尾要靠英美。蘇聯人單獨打柏林,就是要給世人看看蘇聯紅軍傲視天下的實力。
二、
德國人困獸猶鬥。
正麵戰場上,德軍糾集了80萬的兵力,10000多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3300架作戰飛機,加上人民衝鋒隊(民兵)和希特勒青年團,防守的總兵力達到100萬。此外,修築了無數的防禦工事和掩體。 *****
*****
圖:柏林戰役的德軍俘虜
但是,他們遇到了2.5倍的蘇軍。
蘇聯人畢其功於一役,調集了250萬兵力,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2450架飛機,排山倒海般發起總攻,一開始就突破了德國的外圍防線,分割了德軍的集團軍群,戰爭很快進入了攻堅的街巷戰。 *****
*****
圖:進入柏林市區的蘇軍坦克
蘇軍打過斯大林格勒戰役,突擊部隊對於街巷戰很有經驗:步兵沿街道兩側移動,等待坦克和自行榴彈炮到來,自行榴彈炮被稱為“斯大林的大錘”,在攻堅戰極其有威力,近距離摧毀德國的防禦工事後,步兵再完成“清掃”工作。
柏林戰役的高潮是國會大廈的占領,幾經易手,蘇軍突擊隊終於占領了這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大樓。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2日,剩餘德軍投降。 *****
*****
圖:這張照片可以吹一輩子
在英美眼皮底下,蘇聯單獨攻打柏林,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終將百萬德軍全殲,俘虜就抓了40萬。事實證明,蘇軍在二戰後期的戰鬥力獨一份,尤其是地麵作戰能力超強,一次圍殲百萬敵軍,英美盟軍從沒打過這樣的牛逼仗。
蘇聯人用30萬人的鮮血,換來了西方人的敬畏,這份敬畏之心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
對柏林戰役,有些曆史學家質疑:是否有必要犧牲那麽多人?
這種觀點認為蘇聯沒有必要強攻柏林,認為蘇軍與英美盟軍可以會師柏林城下,展開封鎖包圍,最多幾周德國就會投降,根本沒必要犧牲那麽多士兵。 *****
*****
圖:柏林戰役的陣亡德軍
紙上談兵很可怕。如果蘇聯軍隊當時隻圍不攻,將失去戰略主動權,給德軍以喘息時機。雖然德國失敗是定局,但推遲戰役會帶來很多不可知的變數。比如德國曾試圖與英美談判達成一項單獨的和平協議,而這是斯大林不能容忍的。
蘇聯打柏林,不僅是軍事戰,也是複仇戰,更是政治戰。 *****
*****
圖:德軍俘虜從蘇軍坦克前走過
有個段子。問:哪個國家對二戰勝利的貢獻最大?美國人說:“我有飛機航母”。蘇聯人說:“我有千萬寡婦”。的確,蘇聯人付出了無數條生命,和德國人拳拳到肉死懟,永遠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