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王維漢 (下)

來源: leileileilei 2020-06-20 01:32: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5852 bytes)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了,中國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不可一世的16國聯軍,全國人民揚眉吐氣,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回國的誌願軍官兵們走到哪裏,哪裏就成了鮮花和歡樂的海洋……。對父親和他的戰友們來說,看到如此熱烈的歡迎場麵,既感到榮耀和自豪,又感到發自內心的興奮和欣慰。十多年艱苦卓絕,九死一生的戰爭歲月終於結束了,他們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1953年11月,父親們從朝鮮歸國時,全軍部隊己開始進行建國後第一次全麵整編。父親先回張家口老部隊處理了必要的工作之後,按組織安排,於12月底,前往北京參加了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代表部隊接受了表彰。
  而後暫住北京休息,等待重新分配工作。

  △1954年的元旦春節,父母都是在北京度過的。他(她)們第一次有機會深入了解祖國首都的政治和文化,在這裏的每一天,都感到無比的歡快和愉悅!

  △節日期間,父親還看望了抗戰時期在晉察冀就熟悉的老領導和老戰友。有當年任三分區騎兵團長,建國後時任總參軍校部助理部長的李鍾奇伯伯和劉敬文阿姨一家。

  △有與父親同時期在晉察冀一分區任衛生部長,建國後時任公安軍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長的老紅軍張傑一家。

  △有65軍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後勤部長郤瑞卿,他是父親的直接領導,建國後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部長,姐姐的名字王朝雪就是他給起的。

  △還有一些解放戰爭時期在8縱、65軍和寧夏軍區的老戰友們也有機會久別重逢。

  △當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父母還帶著女兒朝雪回了趟母親在冀東遷安縣的老家。

  因為我們的外祖父母是貧農成份,且是村裏唯一的烈屬(大舅參加八路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土改時,工作隊將這處地主的房子分給了他(她)們。

  △父親在與母親結婚三年多之後,第一次見到嶽父、嶽母,還有母親的二哥、弟弟和妹妹。父親親自為她們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全家福。

  △春節過完之後,組織上又安排父親等一批待分配幹部到東北等地參觀見學和遊覽,讓他們親眼目睹了祖國老工業基地的發展進步和巨大變化。父親用他的相機隨走隨拍了不少照片,現在看起來都尤為珍貴。
  這是東北大連造船廠。

  △長春汽車製造廠。

△鞍山煉鐵廠

  △1954年春天,父親終於等到了新的任命,到69軍任後勤副軍長(相當於後勤部部長)。父母親很快就將離開北京,到69軍軍部所在地河北保定去走馬上任了。

  △69軍是由原國民黨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組建而成,其主力是原國民黨陸軍上將董其武率領的第三十五軍,抗戰時期功勳卓著,戰鬥力很強。時任69軍軍長的董其武也是之後不久全軍授銜時僅有的三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原國民黨將軍之一。

  △這次整編,軍委有意選調一部分能力強,文化高的幹部加強對該起義部隊的領導和改造。當時該軍師以上軍官包括軍長董其武都還不是共產黨員。董其武也擔心他手下那些科班出身的師長們不服共產黨派來的師級幹部,上書軍委把後勤首長與司政同樣定為副軍級,這才有了後勤副軍長的稱謂。另外,這也是參照了蘇軍的編製體製。

  △父親在69軍工作的這段時間非常繁忙。當時部隊的基礎設施很差,問題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經費又十分有限。父親隔三差五要出差開會,籌措經費,搞營房建設,很少有時間回家。

  △1954年10月,我們的大哥出生了,因為生在保定,父親延續給姐姐取名與地名相關的方式,給大哥起名叫王保光。

  △1954年底,上級下發通知,因部隊要搞正規化,向蘇聯學習,野戰軍不留女兵。母親不得不脫下她心愛的軍裝,轉業到了地方。

  △1955年初,又接到上級命令,送父親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深造。父親3月份到學院報到,先讀預科,主要是學習基礎文化。

  △預科學習時間是半年,到當年9月經考試合格獲得結業證書後,才可升入專科。

  △父親因文化基礎好,五門成績都在4——5分。而同期的不少將軍們都是大老粗,有的甚至沒上過一天學。他們在戰場上是英雄,學習文化課卻很吃力,有畏難情緒。父親在自己學懂的情況下,還花費了不少精力去輔導幫助他們。

  △學習期間,1955年9月,全軍首次評銜授銜工作開始。授予軍銜是對職業軍人戰功及工作業績的肯定與褒獎,更是軍人榮譽的體現。受此鼓舞,院校學員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同年9月,父親順利升入了軍事學院高級速成係第三期。

  △首次評銜,父親被授予了上校。而與父親同等資曆的軍事幹部則多數評為了大校。除此之外,又因為父親這次在軍校學習的是純軍事而非後勤專業,將來如果不搞軍事工作固然十分可惜。這些因素促使父親再次萌發了改行做軍事幹部的念頭。

  △為此,父親也曾找過他的老上級,原晉察冀一分區司令員,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楊成武上將等談了自己的想法。但首長們都強調:朝鮮一仗己經證明,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後勤戰線更加需要像父親這樣又懂軍事,又懂後勤,又有文化,又有技術的優秀幹部。父親無話可說,改行的願望也就再次落空了。圖為55年授銜時的楊成武上將。

  △在軍事學院學習的兩年半,是父親一生中最愉快的一段時間。首先,文化基礎好,學習毫不費力。其次,夥食相當好,文化娛樂生活豐富。隻有一件事,讓全體學員好生鬱悶。那是剛剛授銜不久,朱總司令陪同印尼總統蘇加諾來校視察,全校師生首次著新式禮服接受檢閱。若大的閱兵場上,蔚藍色的隊列方陣威武嚴整,金星閃爍。偏巧此時,一陣急雨不期而至,數千人隊型依然嚴整,紋絲未動。蘇加諾檢閱後讚不絕口,但數千套新禮服全泡了湯,可把這些曾經的土八路們心痛壞了!事後,校方隻好找洗衣行業的專家來研究解決辦法,盡量減少損失。

  △學習期間,還有一條最讓父親開心的是,他抗戰時期就在一起並肩戰鬥,同甘共苦的一些老領導,老戰友也先後入校學習。久別之後又能朝夕相處,他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這當中,有前麵提到的晉察冀三分區二團團長唐子安。

  △有原三分區衛生部長尹明亮。

  △還有原三分區二團副團長,建國後任過24軍副軍長、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的開國少將杜瑜華,等等……。杜瑜華也是43年日寇掃蕩時,與父親一起冒死突圍出來的幸存者之一。

  △當時,軍校向蘇聯學習,凡師級以上學員,都允許家屬來南京照顧生活。父親和劉振華(後任北京軍區政委)等幾個學員合租了白下路一座小洋樓,把轉業之後,暫時還沒落實工作的母親和老大,老二都接到了南京。

  △1956年盛夏時節,母親又生下了第二個男孩兒,排行老三。因為出生時父親正在軍事學院學習,故取名為王學軍。

父親1957年從軍事學院畢業之後整整50年的2007年,老三學軍又被上級任命到解放軍南京某學院擔任領導職務。這真是罕見的曆史巧合!

  △父親在院校學習期間,還有十分難得的寒暑假期,每逢放假,父親總要帶全家出去玩兒一玩兒,留下了不少珍貴照片。

  △中山陵

  △玄武湖

  △靈穀寺

  △1957年3月,父親以全優成績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獲時任院長兼政治委員的劉伯承元帥頒發的畢業文憑和紀念章。

  △這是父親的畢業留影。之後,即暫時分配到北京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工作待命。

  △我們全家也從南京搬到北京平安裏這座地標式建築——“總督樓”裏住了將近兩年。

  △1958年春,母親又生了第三個兒子,排行老四,因生在北京,故取名王京輝。

  △1958年底,父親又接到新的任命,到24軍任後勤部部長,軍銜也隨之晉升為大校。

24軍的前身是原華東野戰軍6縱,是一支具有輝煌戰功和光榮傳統的老部隊。父親作為從晉察冀交流過來的幹部,人員不熟,環境不熟,難免有些思想顧慮。

  △但父親靠他的能力、勤奮、才智和人品,很短時間就融入了新的集體,熟悉了部隊情況,打開了工作局麵。

  △印象中,父親那幾年是最辛苦,最忙祿的,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還經常出差。一段時間,我們幾個孩子挺愛玩兒的一種遊戲,就是在天傍黑的時候,等在父親下班時必經的路口,猜父親還有多長時間會夾著皮包出現。結果常常是失望而歸……。

  △這是1961年3月,父親親自組織協調,並與24軍全體常委一起,陪同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政委賴傳珠上將,副司令員鄭維山中將及司政後主官在唐山地委領導帶領下參觀考察了開灤煤礦。(站立者右一為父親)

  △1959年底,家裏最小的兒子出生了,排行老五,因為出生在飛速建設中的工業城市唐山,故取名為王唐建。多年之後,唐建成為中央電視台第一位穿軍裝的著名節目主持人,為工作方便,改名為唐劍。

  △60年代初期,國家經濟遭遇嚴重困難。軍委發出通知,要求全軍部隊開展生產自救,為國家排憂解難。24軍黨委決定由父親牽頭組織開展生產,當時的規劃是抓一工(廠)一農(場)。

這是父親陪同開國中將,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吳先恩(二排右二)、1964年少將,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範富山(二排右一)等視察後勤工作,研究部署如何開展生產。

  △為了抓緊落實軍黨委決定,早日實現生產。這段時間裏,父親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一工一農”工作之中。他深入一線調研勘查,開展試驗。工作起來沒日沒夜, 廢寢忘食,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

  △終於,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就改造建成了頗俱規模的柏各莊軍墾綜合農場。

  △第一年(1962年),農場的糧食畝產就達到了480斤,第二年(1963年)就“過長江”達到809斤,成為全軍軍墾農場的一麵旗幟。
  圖為柏各莊農場的秋收景象。

  △與此同時,父親從零開始,白手起家主持創建全軍第一家大型水泥廠(7007工廠),第二年也實現了投產。其主打產品——高標號“國防牌”水泥,被選定主要用於重點國防工程建設。

  △水泥廠的建成投產,很好的支援了國家建設,為部隊籌集了經費,解決了數千人的就業,為軍一級單位開展工業生產開創了先河,積累了經驗,受到了北京軍區的表彰。

  △1966年,總後勤部向中央軍委上報《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推薦了北京軍區柏各莊軍墾農場和廣州軍區牛田洋生產基地兩個典型。

  △林彪將總後勤部的這份報告呈送給毛主席,他老人家閱後非常高興,當即作出長篇批示,這就是後來影響深遠的“五七指示”。

  △由於長年超負荷工作,且生活不規律。1965年前後,父親開始感覺到身體不適,力不從心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患了糖尿病。父親隻是短暫住院治療之後,又回到了緊張的工作崗位上。

  △這是父親在全軍衛生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看看當年父親親自拍攝的全軍衛生工作會議小組會現場,與會者是多麽放鬆與隨意,哪有那麽多的清規戒律和繁文縟節?

  △1966年4月,父親接到新的任命,平職調動到北京軍區後勤部任副參謀長。至此,父親在24軍後勤部長崗位上整整工作了八年。

  △父親晚年常對我們講,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在24軍任職時間是最長的,但也是工作最順心,生活最愉快的。這首先得益於軍黨委是個好班子,兩名主官都是德高望重的老紅軍。班子很團結,對外來的幹部十分愛護,一視同仁,使得大家的工作熱情和特長才幹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與父親同一時期在24軍工作的領導班子成員主要有:前任軍長張雲龍、政委陳遠波,副軍長蔡長元,康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陳祥,參謀長李鍾奇,以上均為開國少將。後任副軍長杜瑜華,萬海峰,政治部主任李懷德等等。父親與他們在長期共事中結下深厚的友誼,他們的子女們也是我們的同學、發小、朋友,至今保持著良好關係。
  圖為張雲龍軍長,李鍾奇參謀長及父親等部分軍黨委常委在下部隊視察和勘察地形時在長城上合影。

  △父親在工作上專心致誌,業績突出,還要得益於有母親這樣的賢內助,好後勤。她不僅自己也擔負著軍部家屬委員會主任,天天要處理不少家長裏短的繁雜事務,還要親自拉扯著五個孩子,不讓父親為此分心。

  △看看這幾張照片,就可知母親把我們這一群帶大有多麽不易。

  △有一次,大哥帶著三個弟弟鑽鍋爐房的煙囪,出來時,除了牙齒還白,混身上下都是黑灰。母親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把我們收拾幹淨。

  △還有一次,我們幾個在路邊花園玩捉迷藏,張雲龍軍長的小轎車恰好在路邊臨時停車,小弟唐建一骨碌就藏在了汽車底下。司機渾然不知,剛要啟動,幸虧老三學軍大喊,“車下有人”!司機下車一看,臉都嚇白了……。

  △我們幾個長大一點兒了,又能吃,又淘氣,母親實在管不過來,隻好把外祖母從老家接來幫忙。

  △這張照片後麵站立的長者,是時任24軍政治委員的開國少將陳遠波。

一個周未,他在軍部大院散步,看到父親正給我們幾個孩子照相,心生歡喜,提出要跟我們合個影。於是,便留下了這張珍貴照片。

可惜這位從江西興國走出來,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因病英年早逝,享年僅50歲。

  △父親對24軍後勤建設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在他去世多年之後,我們走訪24軍,隻要是軍裏的老人,提起父親無不交口稱讚。人們對父親的肯定不僅僅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方麵,更多的則是他的人品。父親被大家公認為“廉潔奉公的好部長”。

  △僅舉一個例子。1964年,8歲的老三考入唐山外國語學校,離家大約四公裏路程,平時住校,一周兩次往返。為解決接送問題,父母商量取出積攢多年的存款買了一輛自行車,父親親自騎車接送。作為軍的後勤部長,父親掌管著數百台車輛的調動權,卻從未想過動用一次公車。

  △1966年4月底,父親到軍區後勤部報到,我們舉家搬來北京。剛剛安頓好,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父親的很多老領導老戰友原本勸父親到北京之後先看看病,把身體調養好。現在看來,根本不可能了。

  △不久,地方黨政機關,高等院校都陷入一片混亂。中央決定由軍隊派出幹部參與領導地方的運動。組織決定派父親到兩派鬥爭非常尖銳的華僑聯合會擔任軍代表,軍區首長考慮人選時,又是把父親“有文化”作為了一項先決條件。

  △父親剛剛到僑聯報到,就接到通知,時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同時分管華僑事務的陳毅元帥要與父親單獨見麵談話。當時的陳老總也己經受到衝擊,他與父親談話隻是說想見麵認識一下,表示歡迎。他親切詢問了父親的個人經曆和家庭情況,談到工作和運動,陳老總隻是籠統交待說,一切按毛主席的指示辦。談話之後,陳老總特意請父親共進午餐,吃的是小籠包子。

  △父親到僑聯後,發現問題十分複雜,形勢非常嚴峻。尤其是時任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的廖承誌己經被造反派非法秘密拘禁並進行了毆打。父親經請示後立即展開營救行動,經長時間艱苦談判和勸誡,終於迫使造反派放人。廖承誌出來時己不能正常行走,立即被送往醫院,很快又被周恩來接到中南海保護起來。 關於這次營救行動,事後周恩來還特意給軍區首長打電話提出表揚。

  △其實,早在1952年,父親在抗美援朝前線,44歲的廖承誌帶領中央慰問團赴朝慰問部隊,活動即將結束時,廖承誌團長給誌願軍團以上幹部作了一次國內形勢和慰問活動總結報告,在現場的父親用自己的相機拍下了這張照片。

  △廖承誌多年之後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但他無從知曉,在朝鮮,有一位軍隊幹部給他拍下過這樣一張照片。更不會知道,文化大革命中,還是這位軍隊幹部將他從死亡線上解救了出來。

  △僑聯問題解決之後,父親又被派往保定支左。保定的派性和武鬥問題嚴重在全國都是掛了號的,父親在那裏牽頭負責,每天都會有造反派來騷擾和圍攻,讓父親表態支持自己。

這張合影中,第二排兩邊穿便衣者就是當時的兩派頭頭兒。

  △父親始終秉持一個策略,就是不表這個態。他心中非常清楚,“支左,支左,支誰都是錯,不支反而不犯錯”。後來的事實證明,父親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對造反派,父親隻說一句話:“是不是左派,要看你們以後的所做所為符不符合毛主席的指示”。各派頭頭兒得不到父親的明確支持,反而都想與父親交朋友,都對他畢恭畢敬。文革結束幾年之後,還有當年的造反頭頭專程來京看望父親,當麵檢討認錯的。父親真的是很高明!

  △在文革那樣複雜的情況下,父親長期在派性最嚴重地區的“支左”第一線,身處風口浪尖。但他堅持原則,從容應對,妥善處理了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期間,自己沒犯過原則錯誤,人身沒受到任何衝擊,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全身而退,這真正是難能可貴的“大智慧”。

  △1967年10月,北京軍區後勤部西山營院全部落成,我們又隨父親舉家搬到了西山。不久大姐大哥都參了軍。

  △父親依舊是長期在外出差“支左”。由於工作壓力很大,生活毫無規律,日日寢食難安,父親原本有病的身體繼續受到損害。父親偶爾回一次家,我們一見麵,都感到他又蒼老許多,精神狀態大不如前。

  △1969年底,軍委命令下達,父親晉升為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從1954年任命為69軍“後勤副軍長”到現在任命的副軍實職,跨度整整15年。從明確正師職務的軍後勤部長到這次任命的時間跨度也己有整整11年。

  △林彪事件之後,部隊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從1973年開始,北京軍區黨委決定組織一次建軍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革新展覽,借以推動全軍區的技術革新運動。在研究技術革新領導小組組長人選(總負責人)時,首長們又想到了父親這個“有文化,懂技術”的“老後勤”。

  △父親不負眾望,親自選調了一批精兵強將,爭分奪秒,連續奮戰,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即完成了從籌備到布展的全部準備工作。1973年10月展覽正式開幕,展期為半年,取得圓滿成功。解放軍報對此進行了長篇報道,是當年影響全軍的一件大事。

  △父親作為一名“老後勤”,對武器裝備毫不陌生,在朝鮮他學會了駕駛汽車,在軍校,他射擊考核回回優秀。
  1972年,63軍發生餘洪信副軍長槍殺副政委事件後,軍委嚴令收回自存槍支。一天父親拿出從解放戰爭起就珍藏的一支德國手槍和一盒(25發)子彈,帶老三學軍到附近一個廢舊的防空洞裏,對老三說:“這支槍該上交了,真舍不得,你就打個夠吧”!16歲的老三頭一回摸槍,就過了一把癮。

  △打倒“四人幫”之後,國家的形勢越來越好,父親也煥發了極大的工作熱情,身體雖有不適,也不願停下來休息和治療,因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這是父親到坦克一師考察和調研。

  △1978年,父親退居二線,擔任了顧問。父親仍然以樂觀的精神,一邊繼續做些工作,一邊積極鍛煉身體,與疾病做鬥爭。

這是父親參加晉察冀三分區戰史編委會時與部分編委合影。

  △父親年輕時就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吹拉彈唱樣樣喜好,少年時學會遊泳,練過武術,解放後學會了跳交誼舞,晚年又自學了舞劍和打太極拳,尤其是一生酷愛攝影。現在,退居二線,有了時間,父親又把這些特長愛好恢複了起來。

  △退下來的頭兩年,父親還能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搞搞攝影。這是他攀登北京郊區的上方山。

  △再往後體力不行了,就把更多的時間用於研習書法。身體稍好的時候,還喜歡站立著書寫大尺幅草書,父親認為寫大字需要用力和運氣,本身就是很好的鍛煉。

  △這是父親晚年寫下的幾幅書法作品,看起來還是那麽氣貫長虹, 遒勁有力。

△1982年,父親接到了正式的離休命令。與此同時,父親也因長期糖尿病引起的並發症開始頻繁發作,前後兩年多時間裏,兩次心梗,一次急性心衰,一次慢性心衰。父親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住進醫院。

  △這是父親做過白內障手術之後,剛剛恢複視力,高興的天天泡在書海裏。

  △父親對工作從來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但在生活中卻風趣幽默,充滿情趣,尤其喜歡孩子,隻要父親在家,全家都充滿著歡樂。父親手把手地教會了我們遊泳、攝影、射擊、跳交誼舞、吹口琴、吹笛子、拉胡琴、下象棋、打太極拳、舞劍等等,還鼓勵我們學習多種生活方麵的技能。

父親晚年也享受到了子孫同堂的天倫之樂。這是他與外孫女丫丫玩兒的正高興。

  △這是父親生平照的第一張彩色照片,他與大哥保光及長孫芃芃一起三代同樂!

  △時間進入到1983年,父親的身體狀況開始愈發不好,不得不再頻繁的住院治療。但父親總是那麽樂觀從容的對待疾病,並與母親約定,不要告訴孩子們,怕影響我們的工作。

與父親在一起的“病友”是時任總參政治部副主任的劉建國。

  △1984年初,父親先是發生過一次輕微腦栓,造成左腿一度失去知覺,經過治療稍有好轉。回家住了不久,又在醫生建議下於秋天再次住進醫院。11月6日,聽說老四京輝生了個兒子,特別高興,親自給第二個孫子起了小名叫改改,寓意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並說好滿月後抱過來看看。誰也沒有想到,11月23日,父親突發腦梗,陷入深度昏迷,醫院多方搶救未果。11月30日零時32分,父親的心髒停止了跳動,享年67歲。

這是父親生前,大哥為他拍下的最後一組珍貴照片。

  △父親在北京軍區後勤部這一代領導人中去世較早,後勤機關沒有處理後事的經驗。是我們幾個子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和機關的協助下,於12月19日在八寶山第一室舉辦了隆重的告別儀式。

  △父親的在晉察冀、華北軍大、65軍、69軍、24軍及最後在軍區後勤部共事過的領導、戰友以及生前友好400多人冒著嚴寒來參加告別儀式。

  △父親曾經的老上級,老領導王平、陳再道、王紫峰、傅崇碧等30多位開國將軍都親自來送他最後一程……!!楊成武、朱良才、秦基偉、董其武、萬海峰、周衣冰、馬衛華等領導以及父親生前工作過的單位都送了花圈。

  △父親匆匆忙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我們兒時的記憶中,他總是有幹不完的工作,總是與母親和我們聚少離多,難得相見……。  

待到父親離休了,有了閑暇的時間,而我們卻又分散在了天南地北,有的工作,有的從軍……。父親仿佛從來沒得到機會與我們認真地談談心,聊聊天兒……。

△然而,父親始終在以他堅韌,忠誠,自信,自律,正直,果敢,勤奮,樂觀,睿智,包容,謙遜,廉潔,正派的人品和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著我們……。他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麽物質方麵的遺產,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使我們終生受益的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父親——永遠永遠都是我們心目中最值得崇拜的偶像,是我們要世世代代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值得告慰父親的是,您的子女們個個事業有成,人人遵紀守法,家家美滿幸福,都沒有辜負您對我們的培養和期望。我們共同盡心照料著年邁的母親,她己成為四代同堂的太祖母,盡享著天倫之樂……。您在百年之際可以含笑於九泉了……!!!

  謹以此獻給我們90歲親愛的母親……;獻給尚且在世的父親的老上級、老戰友、老同事、老朋友、老部下以及他們的老伴和子女……;獻給我們最親密的發小、同學、同窗和戰友……;同時也獻給多年來關心幫助過我們全家,特別是我們母親的所有伯伯、叔叔、阿姨以及各位親朋好友。並借此致以最誠摯的謝意!!相信父親在九泉之下一定能感知我們深情地追憶和永久地懷念,並讚同我們為他老人家所做的這一切……!!!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老三辛苦了。 -偃月劃戟- 給 偃月劃戟 發送悄悄話 偃月劃戟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4:47:51

謝謝分享。非常典型的那個時代特有的軍人形象,戰無不勝的軍人氣質。敬禮! -LANI5- 給 LANI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5:51:19

感動!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給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發送悄悄話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6:58:34

軍事學院畢業照前排左一少將是誰?臉上被打了叉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8:44:43

55年授銜時有條大框框:紅軍不下校 八路不上將,極少數傑出者除外 作者父親盡管授銜上校但三年後既晉升大校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192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9:18:24

死的太早了。文革中有大智慧。 -yma16- 給 yma16 發送悄悄話 yma1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09:24:37

相比之下,周總理的立場就堅定得多了;總理給造反派下鑒定,通常跟兩派都說你們是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11:15: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