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曲起,由曲終,《二泉映月》是他的絕筆。如今月光依舊在,不見當年泉邊人。悠揚婉轉的二胡聲,道盡了他一生的離合悲歡。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
瞎子阿炳的悲喜人生
阿炳本名華彥鈞。1893年8月17日,母親與道士珠胎暗結,生下了他。父親是雷尊殿的道士華清和,母親則是一個寡婦。實際上,阿炳是兩人偷情所生。
在那個封建年代,私生子的身份根本見不得光。所以從出生開始,阿炳就不知道父母是誰,早年住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家裏。直到8歲那年,阿炳才被父親接回道觀,當了一名小道士。
在道家法事中,要用到各種樂器,父親就讓阿炳努力學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漸漸地,阿炳竟然精通了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在當地小有名氣。
1914年,阿炳21歲。那一年,華清和病重在床榻,自覺時日無多,便告訴了阿炳的身世。他這才知道,原來一直疼愛自己的師傅,就是他的親生父親。
料理好父親的喪事後,阿炳開始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了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從此以後,阿炳開始沉浸在吃喝嫖賭的生活中,漸漸迷失了自我。
在各種不良習慣的影響下,阿炳年紀輕輕,就被掏空了身子。1927年,阿炳又因梅毒導致雙眼失明,成了半個廢人。後來,堂兄將他趕出了道觀,從此四處流浪。
從此,幽靜的無錫街道上,就多了一個手拉二胡、眼戴墨鏡的瞎子。每當行人路過,都會被他哀怨悠長的二胡聲所吸引。沒人知道他從哪裏來,但都沉醉在他高超的技藝中,難以自拔。
1939年,阿炳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彩娣結婚,這多少撫慰了他坎坷的人生。鮮有人知的是,在汪偽時期,一到黃昏,就會關閉城門。
除了二胡,吃喝賭無一不精
但是偽軍喜歡阿炳的二胡,因此無論他何時進城,偽軍都樂意給他開門。後來,抗日戰爭爆發,無錫被日軍占領。守城的日本兵,同樣欣賞阿炳的二胡,隻要他拉上一曲,就可以隨意進城。
曲罷,阿炳會露出一口黃牙,大聲地說一聲:“謝謝東洋先生”。這兩件事,算是阿炳一生最大的汙點。身處亂世之中,他一個瞎子,活下去確實是唯一的目標。
1950年,這一年,阿炳57歲。後來,他鄰居的孩子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有一次,楊蔭瀏教授聽到了他拉的二胡,頓時驚為天人。於是就來找阿炳錄音。
阿炳練習了幾天後,開始錄音。一共錄製了《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一時間,阿炳名聲大噪。
但正打算錄,阿炳最得意的《梅花三弄》時。1950年12月4日,阿炳就病逝了,終年57歲。這件事,也成為了永遠的遺憾。
阿炳留下的這些曲目,後來成為中國傳統音樂難得的瑰寶。其中的《二泉映月》,旋律跌宕起伏,似乎在傾訴著阿炳一生的坎坷,如泣如訴,不絕於耳。
當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時,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