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塵先生來函質問有關國共內戰中,長春圍城中百姓餓死的慘岸。茲補述如下:
國共內戰中的長春圍城,餓、病而死的長春市民共達十二萬人
國共內戰中的長春圍城戰始自1948年5月23日,直至10月19日國軍第60軍倒戈,新七軍投降。 期間150多天共軍對國軍守方進行了重兵圍困和經濟封鎖。 圍困戰初期國軍嚴禁長春居民出城,盡收長春人民所有糧食物資,由政府統一分配。 」而解放軍拒絕一切人員出入城,並進行嚴密的封鎖。 到了圍困戰後期,國軍因糧食不足需優先供給軍隊,遂試圖將長春居民疏散驅離至城外,以降低市內糧食消耗。 但遭到解放軍的阻止。 當時守長春之國軍為新七軍和第六十軍, 約6萬人;另外有地方守備部隊4萬人,共計10萬人。 共軍出動九個縱隊,以圍城打援手段,攻打長春。
基於長春城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是關東軍司令部駐地,日本苦心經營多年,工事甚為堅固 ;而且圍城時,國軍可能從沈陽援兵北上。 林彪向中央軍委提議采取圍困及嚴密封鎖的部署。 毛澤東批準了林彪的計畫,並發電指示:「嚴禁糧食、燃料進敵區。 及城內百姓出城。 」 當時共軍四野第一兵團政委肖華下令:「對長春外出人員一律阻止,- - -,縱有個別快餓死者須要處理時,也要由團負責,但不應為一般部隊執行,更不能成為圍城部隊的負擔。 」
在5月底機場失守後,國軍長春守軍糧食供應隻能靠空投。 國軍組織了戰時糧食管製委員會並頒布《戰時長春糧食管製暫行辦法》,規定市民自留口糧數量隻許維持3個月,其餘按限定價格賣給市政府以保證守軍需求,否則一旦查獲將沒收糧食並嚴懲,引起了市民與軍隊搶糧的衝突。 到了夏天,市內糧價飛漲,出現糧荒,有不少居民因此病餓死亡,並發生人吃人的事情。
長春圍困戰中具體餓死饑民的數目一直是個謎 。 日本方麵估計餓死二十萬人左右;國民黨《中央日報》1948年10月24日日前稱長春城「屍骨不下十五萬具」;原國民政府長春市長尚傳道被俘後回憶,稱:「根據人民政府進城後確實統計,餓、病而死的長春市民共達十二萬人。 」長春城市人口在圍困戰前約40萬到60萬之間。 圍困戰後,僅剩17萬人。 共產黨方麵聲稱,造成大量平民餓死是國軍不肯放糧給城內市民所致。 國民政府方麵認為,解放軍圍城期間,毛澤東手諭的「嚴禁糧食、燃料進入長春,及城內百姓出城」構成戰爭犯罪,共產黨應為這一慘案負全責。
我為追懷這慘痛的往事,在長春街頭不斷向當地居民詢問,但許多年輕人均不知其事。 最後我走到朝陽公園,在那裏遇到一群正在休息的老人,他們個個對這段慘案滔滔道來,如數家珍。 特別是其中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親口告訴我,當時城內餓死的人很多, 許多饑民冒險向城外闖。 當時唯一的突破口就在如今的紅旗街,人潮從那裏向南湧去。 但大多均被解放軍的機槍打死,卻還是阻止不了人潮。 大家認為反正也是餓死,還不如被槍打死,少些折騰。 這位長者當時隻有十幾歲, 當時餓得已經不太清醒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勁在死人堆裏向南鑽,居然衝出去,撿回一條命,多活了這六七十年,成為珍貴的「曆史見證」。 他知道我對這段往事不辭辛勞來此探訪,感到興奮不已,像遇到故知一樣,滔滔不絕向我訴說當年脫險的奇遇,臉上充滿了傷感與自豪!
古今中外,兩國交兵,特別是內戰中, 圍城而不困百姓。 譬如清末湘軍圍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 戰事慘烈, 城內斷糧, 人食野草。 但湘軍主帥曾國藩、曾國荃同意太平軍將大批天京饑民疏散出城, 以減少無辜百姓的犧牲,最後天京城內隻剩三萬軍民。 近代世界上最慘烈的圍城之戰可謂二戰中的聖彼得堡(斯大林格勒)之戰。 我曾到俄國聖彼得堡, 了解到當時德軍圍城長達九百天, 希特勒與斯大林都堅持不讓百姓離開圍城, 結果餓死64萬人民。 我在那裏的「圍城死難民眾紀念館」流連、感歎良久。 長春圍城的慘案與聖彼得堡慘案相似,令我深感戰爭的殘酷與荒謬。 我願中國人能記取這個教訓, 使這類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