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就是潞安州。此次戰役之後千年古城潞安州被共軍拆毀。

回答: 詳看“上黨戰役”壁上觀2020-05-19 15:30:40

吳伯簫:潞安城

       在去年冬季第一個冷天裏,我們到了這太行山晉東南的第一座大城。
  一行五人,用了總部兩匹日本俘虜馬,馱著行李,走了大半天的工夫。在路上刺骨
的冷風裏並沒耽誤了我們想:這劫後的長治城到底是怎樣的呢?探聽著,熱烈地希望著
,有訪問一位受傷的將軍的那種提心吊膽的心情。
  十裏地外,遠遠地望見了。
  “就在太行山的腳下啊。”
  “城牆也都爬平了。”
  路旁,被毀了的一架石橋旁邊是這樣一個木牌子,寫著:
奉命己將汽路斷絕
  應由左邊官道行走
進城門,是二十七年十二月五日的這樣一張告示:值此非常時期,凡我軍政民等,均宜
黎明早起,振刷精神,加強抗戰力量。乃近有因天氣嚴寒,日上山崗,尚擁衾而眠者,
殊屬非是。……茲將午炮改為每日早六點施放,作為醒炮……一律聞炮起床。
  看來舊的是在破壞著,新的在建造當中——長治城第一個印象是這樣的。
  在長治,一瞬已是夜裏。我們住的是“皇軍”第十四師團長下野將軍同他的部下住
過的一個院子,那麽靠近下野君睡過覺做過惡夢的床邊,坐著下野說不定也曾坐著支頤
默想、銜煙獰笑的這把手扶椅,伏在下野曾批閱公文、發布命令、蹙了眉想盡屠戮中國
人民的種種毒辣手法的這張桌子上,趁了閃閃搖曳的燭光我來寫下這一天的見聞,真不
清楚這到底是醒著還是在夢中。在下野的指使下,隻這座長治城裏中國人就死過一千多
啊!
  這個屋子的確是相當舒服,三間出廈的大廳,有好床、好木器,還有戰地很稀罕的
沙發椅。這是當初高等法院的遺物,今春日本人來霸占了三個月,臨走倉促,沒來得及
焚毀,才留給了我們。現在正是工作團黃部長的住室。時間相去八個月,我們在晉東南
已粉碎了敵人的九路圍攻,建立了很廣大很堅固的抗日根據地了。下野將軍怕早已“下
野”了吧?他帶領的那一群“皇軍”,自殺了的,逃亡了的,投降了的,被我們靈活的
戰略戰術殲滅了的,怕也剩得寥寥無幾、潰不成軍了吧。在這嚴寒的時候,外邊正飄著
鵝毛大雪,那些遠離了海洋裏溫和的島國,拋棄了父母妻子被法西斯軍閥欺騙了來跋涉
在華北戰場上送死的弟兄們也算夠辛苦了。我們屋裏卻很煦暖,烘烘的爐火旺盛地燃燒
著,像春天一樣。
  黃部長從容地微笑著告訴我:“你看,那鐵絲紗窗還是下野他們安的,總算很細心
;可是不等我們兵臨城下,他卻早已偷偷地坐飛機溜了。膽子卻並不大!—一再來,可
就不那麽容易了。”“再來可就不那麽容易了”,這句話他說得最有把握,因為他是我
們的民運部長,從他手上建造著抗戰的人的長城、人的堡壘。名字恰巧又叫做黃鎮。說
完這句話,他拿一柄日本型的指揮刀來撥了一下爐火。這指揮刀是勝利品無疑,不知是
否就是下野的一柄?我卻覺得仿佛是黃部長親手從下野手裏繳獲了來的。
  這院落屬高等法院,法院的局勢很雄偉,是從前潞安府的府台衙門。潞安府來曆非
小,據至元二十一年奉議大夫潞州知州兼管諸軍司令奧魯鄭0在新公廨碑記裏說的:

        潞郡居太行,為天下脊蓋,河東雄勝之地也。自秦廢封建之法,罷侯置守,列
上黨為大郡。李唐以來,……
  號為名鎮,左太行,右衡漳,……提封萬井,沃野千裏;
  風俗淳厚,人物勁豪……

      嘉靖年間,潞安府記裏也說:“潞古上黨郡也。”這長治是古時的潞安,也就是
更古的時候的上黨。看來城池很古老,曆史上也是很重要的地方了。法院前的大門是古
時的上黨門,門樓與太行山的山頂齊高,當初建城時是費過相當的苦心的。門的左右各
有碉樓一座,一題“風動”,一題“雲馳”;去年剛剛翻修了,丹堊彩繪還是新的,極
盡威嚴壯麗之致。
  實在呢,這座長治城氣象也就不凡:寬寬的街道,宏闊的建築,廟宇多半像故宮一
樣用黃琉璃瓦蓋頂的。城裏還有一座土圍子皇城。處處都顯得它大方、雄壯。就氣氛來
說,有些地方像西安,又有些地方像北京。當地人俗傳:長治有三寬:馬路寬,廁所寬
,女人的褲腳寬;雖不免近乎滑稽,也還是就它的“大”來著眼的。
  聽說北魏時慕容氏曾在這裏建過都,不知確否?唐明皇為太子時在這裏坐過潞州別
駕卻仿佛是真的。法院後邊的德風亭就是那時留下的古跡。還有人說他在這裏選過一個
妃子,趙麗妃。德風亭不知修葺過多少次了,現在還很完好。亭前一株高高的挺拔的翠
柏,亭後一株屈曲蒼勁的垂槐,幾方花壇,幾幢碑記,很顯出它的深秀。亭子裏邊四壁
都是“蟲吟古砌秋風至,鴉噪寒林暮雨來”那種酸溜溜的石刻題跋,想必當年一班吃肥
了的斯文做官人常到這裏飲宴作樂。於今自不必多用工夫去管它這些了。但立在垂槐的
左側,東望太行山,望太行山上的積雪,遙想虹梯關與玉峽關的險阻,百裏外青山的峻
秀,再俯視腳下拆毀了的城牆,與緊接了城牆為厚雪所掩蓋所撫育的蔚林沃野,倒很容
易激發人一股愛河山愛國家的赤誠。是啊,自由的人也許感覺不到自由是幸福,等到自
由人做了奴隸的時候,那才知道自由的確是可貴的。光複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
它過去的繁榮與淪陷時的悲慘啊。
  宋朝陸登守潞州、金兀術大軍來犯,眼看城告不守,陸登遂撥劍自刎,金兀術入城
搜獲陸登繈褓中的幼子陸文龍,養為義子。後來長大了,演為八大錘,王佐斷臂說書,
陸文龍醒悟了,才替父親報仇。——傳說這法院大堂正中的一塊方石頭下邊還埋過陸登
的盔甲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石頭的確有那麽一塊。


一瓢飲:遙想潞安城
  
  2005年,長治城作為“十佳魅力城市”,而在中國脫穎而出,世人對這座“藏在深
山人未識”的城市發出了驚呼!河有源流,木有根莖,城有古今。那麽古長治城是個什
麽樣子呢?或者說,她從哪裏來?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潞安,這既是其管轄範圍的稱呼,又是這座古城的名字。在
漫長的曆史中,潞州就是今日之長治城。都知曉太原有2500歲了,蘇州有1700歲,那麽
長治有多少歲?這個問題,我約略考查過,具體數字不確定。為了便於表述,我分開來
講。對此,長治的有關典籍都記載得極為簡略,隻是說:“隋開皇三年(583年),上
黨郡廢,移潞州於壺關。開皇二十年(600年)府坡街建成上黨郡衙署。大業三年(605
年),改潞州為上黨郡,治壺關,隸冀州。”
  這段話有兩個意思需要說明:第一,這裏的“壺關”非今日之壺關,專指今日之長
治城;第二,長治作為晉東南(古稱潞州)的政治中心始於583年,距今有1400餘年曆
史。作為州署,開始管理10縣,轄區範圍大致與今日長治接近,隻是多了一個河北涉縣
。在此前,上黨郡治曾在今日壺關、襄垣、長子一帶流動,最後才選定長治。而晉城則
處在“陪都”位置。還有一點說明,作為州署之前,長治城作為一座城池應該已經存在
,至少它是縣衙所在地。那麽,她應該建於何時呢?這正是事情的要害之所在。很遺憾
,典籍沒有記載,長治城起於何時。根據現有資料推測,長治城可以再推後幾百年。
  《上黨記》曰:“曹公之圍壺關,起土於城西北角,穿地道於城西,內築界城以遮
之。”這裏值得注意的信息是:曹操率軍到過壺關(長治)城口;具體是在建安十一年
(206年)。接下來誰都明白,曹操到長治那年距今(2006年)整整1800年。也就是說
,長治作為一座城池,至少在漢末就存在,大概不下1800年的建城史。我們應該感謝這
位被民間視為“奸臣”的曹阿瞞,他在興兵攻伐的同時,不經意間,為長治城做了一次
見證——長治城至少1800歲了。   
  2006年,長治是否搞一個文化儀式,來紀念曹操與城牆的這次碰撞呢?至於1800年
以後的事,不得而知,隻能借助於考古了。這就是我知曉的長治的年齡。其實,這個情
況許多人都知曉,用不著我聒噪。
                     (二)
  那麽,古長治城是個什麽樣子?
  與全國多數城牆一樣,長治留存下來的是明城牆,為鎮守的延安侯唐勝宗(後被朱
元璋所殺)所築,磚甕四門。
  據《長治市誌》記載:明嘉靖七年(1528年),城牆重修,三年建成。城高3.5丈,
厚2丈,周長24裏,護城河寬10餘丈。有四門,東西門相對,南北門斜對。東出1公裏入
壺口,南出幾公裏可到蘇店,西出3公裏可到郊區堠北莊,北出1公裏可達鹿家莊。
  後出版的《長治城區誌》記載得稍微詳細:門四,上各有樓,東曰洛陽,南曰德化
,西曰威遠,北曰保寧。西北隅樓二,曰看花,曰梳洗,而看花尤高。……西南有長子
樓,舊有門通長子縣。稍東有八義樓,舊有門通八義鎮。
  我們由上述文字中明白,古城牆規模可觀,說明長治城在曆代中央政權眼中的地位
。潞安古城四門擁有氣象,通東西南北,連通有四街,這沒有什麽希奇,當時的中國北
方城市大都如此。
  這裏有些個性的是,北門偏東,南門偏西,不對稱,由於四街不交,就沒有真正意
義上的十字街。這種格局一直維持到1940年代。
  自隋以降,長治城自古就是晉東南大邑,太行山的要塞。20世紀,又是白晉鐵路、
長邯公路的要津,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得上黨望中原之說。即使到抗戰時期,城池
的巍峨仍然吸引了南來北往各路政要名人的目光,路經的作家何其芳,專門寫了名篇《
長治馬路寬》。在其輝煌時,唐玄宗三幸潞州,使長治染上了一絲皇氣。唐代開元十七
年,潞州府甚至被升格為全國五大都督府之一,府官官品由普通的四品擢拔為從二品到
從三品,可見其所受恩寵程度。但這種政府行為,終究是曇花一現,隨後又降為普通州
府。明永樂六年(1408年),沈王朱模改去沈陽而就藩潞州,在今南街東華門建王宮(
皇城),長治成為山西“三王”駐地之一,其地位又抬升了一步。這是長治城地位的兩
個高峰時期。
  那麽,這座城市是如何布局呢?從潞安古城圖看,西南有皇城(今烈士陵園)、六
府塔,還有天晚集市,西北有府衙,還有啟聖宮(唐玄宗所建),東有縣衙、城隍廟,
東南有長興寺,東北有關帝廟,北有玄帝廟,南有太宗廟。每個街口隨處是牌坊,到處
是古色古香。從城牆到裏麵建築,構造嚴謹,都是八卦布置,水火金湯,不使千年真氣
泄漏。
  幾千年古舊文化積澱,把古城密封得水泄不通。最典型的是封建色彩濃厚,厚重,
沉甸,壓抑。偌大麵積,全由無數粗糙的牆體分割開,組合成無數個小院鋪展,密密紮
紮,正房偏屋,老幼尊長秩序分明,建築中隱藏著禮教、陰陽和迷信的味道,紙糊門窗
窄小,窗欞是褪色木頭。隻有街道是開放的,兩側排列著許多門,黑洞洞對著街麵,兼
有照壁擋住,更覺裏麵陰森,厚重的牆像宮緯,全部秘密和曆史都隱藏其後;雖然簡陋
,卻大體相同,都有門樓,都有石墩,高高門檻,偶爾還有鏤刻的。與小院比,其實小
城就是一座大宅院,裏麵又由無數小院組成,還有院套院,複雜程度遠超過俄羅斯的工
藝品套娃。這就是我眼中的古城。
  接著,千年逝去,滄海桑田,屢經兵燹,如金兵入侵,蒙古人橫掃,李自成叩城,
日本鬼子屠城,文革浩劫,府城仿佛經曆了許多次地震,雖然百孔千瘡,仍然古風猶存
,猶如上甘嶺上的紅旗,雖然破,但精神不倒,封建色彩濃鬱茂盛。保留下的上黨門、
城隍廟,看到它,就像老輩北京人看到圓明園的殘石。演變至今日,東、西街仍然基本
不變,英雄路又從衛上脫穎而出,他們共同構成新城的主線。
直到1930年代,吳伯蕭在《長治馬路寬》一文中寫道:
  實在呢,這座長治城氣象也就不凡:寬寬的街道,宏闊的建築,廟宇多半像故宮一
樣用黃琉璃瓦蓋頂的。城裏還有一座土圍子皇城。處處都顯得它大方、雄壯。就氣氛來
說,有些地方像西安,又有些地方像北京。當地人俗傳:長治有三寬:馬路寬,廁所寬
,女人的褲腳寬;雖不免近乎滑稽,也還是就它的“大”來著眼的。
  這就是曆史上別有風味的潞州城。

                     (三)

  到1930年代,潞安城裏的居民仍然安居樂業,自得其樂。據統計,城內居民約
24100人。府縣同城,其樂融的融。因為這裏是府治,他們說得就是府內語,在晉東南
19縣相當於京腔。這種語總與“羊”有關,聽起來聲向下,很順溜。詞匯也獨特,近些
年已經不多流傳了,但我又努力記起一些。如餃子叫“扁食”,房簷掛的冰柱子,這裏
叫“淋淋錐”,把吹牛叫“拋錨”“瞎圪咂”,把搖晃叫“圪跌圪閃”,把飛的知了叫
“喔音哇”,把拳頭叫“圪嘟”,把頭叫“圪腦”,把小偷叫“賊漢”,把動叫“圪蛹
”,到1980年代,我的中學老師還固執地用潞安土語解釋詞語,他說:動詞就是“圪蛹
”的詞。哈哈哈,晉東南特色,原滋原味……這些土得掉渣的語言構成了本地人的語言
表述,但今天已經彌足珍貴,需要保護了。
  說了語言,再說人物。城裏最有錢人是裴寶堂,開設錢莊、店鋪很多,其官職有太
原兵工驗收處處、山西鹽務總局局長,亦官亦商,有權有勢,僅小汽車就有兩輛。最大
的商店是光華興商行,建築引人注目,有三層,購物人絡繹不絕。連孔祥熙都設有祥記
公司(今工人俱樂部),經銷多種油類。小商人更是遍地有,肉鋪門前掛羊頭,鐵貨門
前擺鐵鍋,修車的門前豎輪胎。到處都有小販喊,賣豆腐的打梆子,買醬油的敲銅鑼,
買食油的打木魚。
  居民們粗茶淡飯,喜稀少稠,多主食少副食,早上玉米疙糝漿水菜,中午經常是小
米燜飯,換個花樣就吃臊子麵、愉皮餄撈、三合麵,晚上是和子飯、疙瘩湯。本土人概
括叫,“粘粘窩窩,米麵調和”。想吃零食,首選的有西街羊雜割,南街黃家涼粉、臘
驢肉、酥火燒,請客想排場,可到西街長春園,八大碗四小碗,酥肉丸子炒肉片,富人
多葷窮人多素。不吃雞不吃魚,也沒見過大米。
  頭上穿的,平民帶巾富人戴帽,幼兒頭頂八仙帽;上衣對襟裏麵裹肚大腰帶,夏天
夾襖冬日棉襖,下麵大襠褲,裏麵能裝25公斤糠;腳蹬捺底鞋,男方口女圓口,年輕女
子繡花鞋,小孩踩著虎頭鞋。少女獨辮粗又長,少婦挽長髻,老婦結纂子。
  住的四合院,門前有影壁,旁邊有側門,堂屋供財神,窮的磚包房,富的樓瓦房;
一家住一起,三代要同堂。取暖屋裏有爐火,炕邊有炕火,也有鐵爐火,裏麵燒著煤。
照明窮的燒棒子點豆油,富的洋油燈,特殊的有電燈。
  迎娶婦人坐轎,新郎騎馬,轎內男方有伴童,女方有壓轎孩。出門靠步行,中農騎
毛驢,富人坐馬車。  街上是土路,到處都是不蕩土(浮土)。小孩子病了,有名醫
有劉中海伺候。想洗澡,衛上有玉生池。想照相,到“光道成”相館。想買煤炭,可以
到寶豐巷;想做點小買賣,湊個熱鬧,可以趕陰曆四月十五的東街城隍廟會、五月十三
新街關帝廟會、西街十月初一的破爛會,出城還可以到東南郊塔嶺山趕聖母廟會。這是
長治人享受的日常生活。
  除了物質文明的東西,還有精神的追求。想讀書,到上黨書院(今延安南路果樹研
究所)、蓮花書院;想欣賞藝術,可以看看堆錦。火神廟會裏時常有夜戲,趕快去紮堆
,人群中舉首望戲台,看上黨梆子,聽潞安鼓書,了解單秦結拜、王佐斷臂、陸登守城
;正月十五,吹吹王八,扭扭秧歌,踩踩高蹺。全是晉東南特色,原滋原味。打官司,
可到府衙後的高等法院。春旱祈雨,有二十四神朝玉皇,關帝神二郎神同保駕,接到西
關二郎廟拜雨;由商家舉辦迎神賽會,集信仰與娛樂於一體,上黨各縣人民湧進城來,
八音會響起來,社火道具舞起來,商人的買賣做起來。信伊斯蘭教的,西街有清真寺,
可以祈禱;信道教的,東街有城隍廟,可以燒燒香;信基督教的,可以到大北街教堂,
做一下禮拜;信天主教的,可以到長興街潞安總堂,可以做做彌撒。等到潞安天主堂大
鍾敲響,鍾聲在全城上空回蕩,遠近可達幾十裏,有做工的停歇下來,趕馬車的側耳聆
聽;讀書的走出教室放鬆。就是這樣,在1930年代的太行山中,有這樣一個小城,充滿
秩序,津津有味,渾如世外樂園。
  但不久,日本鬼子來了,城破了,一切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四)

  作為一個城市象征——古城牆,卻生存到20世紀中期才告消失。這與那場抗倭戰爭
有關。據史料載,1938年2月,川軍第47軍屯實四門後,據城英勇抵抗,後城破,日軍
為報複守軍的頑強,對軍民統統大開殺戒,用機關槍掃射藏在城門洞的大量百姓,結果
數百無辜平民橫陳於血泊之中。等3個月後日軍退走,軍民出於安全之考慮,在城牆上
拆了許多豁口,以備日軍卷土重來後軍民疏散之用。不久日軍重新占領這座大城,征用
民工補上豁口,一直堅守到1945年8月抗戰結束,史澤波率19軍重新占領長治,一個月
後,經上黨戰役,城池又被八路軍奪取。為防止國軍中央軍反撲,新地方政權組織壺關
、長治、黎城等多縣人民,分片包幹,用了幾月,拆除了主要城牆;但不夠徹底,到
1960年代初,仍然剩有剝除磚石的殘垣斷壁。據父親、王懷忠先生回憶,市民常到東城
牆取燒土。說來實在可惜!如果能堅持20年,平遙該成為小弟弟了。
  但後來30年周圍縣域的居民仍然懷念這座晉東南的“大城”,稱之為“城裏頭”,
而城裏人稱外麵為“門外家兒”。
  沒有了城牆約束,城市開始瘋狂擴張,鱗次櫛比的建築、街道掩蓋了古城痕跡。新
生的市民們不曾知曉這座城的曆史,其中包括我自己。那麽,這四四方方的古城牆,究
竟在什麽位置呢?
  我經過探訪,初步知曉其概貌:東城牆,應該在甜水巷幹部修幹所東附近;西城牆
,不會超過今人民公園,那裏至今留有一段城牆夯土,長治軸承廠東側大致是河護城河
;南邊,不會超過今天長治市區的南河道,這就是保存完好的南護城河;北城牆,因護
城河消失,相對要難確定一些,大概就在北城街北,就是現在的手機一條街,最多不會
超過市電信局院,據說,潞州劇院基座下就是北城牆。對此,我父親提供了一條證據,
市政府在北城街附近蓋樓挖地基時,發現下麵地基一半軟、一半硬,硬的應該是牆基了。
  如今,城市最好的見證就是上黨郡署(後為潞安府衙)的前門——上黨門,周圍已
修葺一新,陰灰色低矮的建築也被拆除。門前標牌上的文字仿佛古城的自白:
  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曾在衙府增修飛龍宮、德風亭、望
雲軒等。最盛時,亭堂樓宮有二百八十餘間,元代時毀於兵火。現存的上黨門和鍾樓均
為明洪武年重建,鼓樓為明成化年間增建。上黨門建築的門庭與樓台高低錯落,交相輝
映,是一處富有民族風格的地方衙署的古建築群,極具曆史文化和觀賞價值。遊人登樓
遠眺,長治城廓盡收眼底,遐思無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