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 北美小窗口
1976年7月15日,發生在舊金山的喬奇拉綁架案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最離奇的綁架案之一,案件中有26名乘坐校車的兒童及校車司機被綁架並活埋。結果,綁匪還來不及勒索,毫發無傷的人質們就自己逃脫了。據外媒10月11日報道,近日,美國加州喬齊拉市(Chowchilla)驚天綁架案主謀弗雷德裏克·伍茲(Frederick Woods)的假釋申請再一次被拒。這是他第17次申請假釋。這場塵封43年的案件重新回到公眾視野,而案件的受害者們也不得不去回顧那場改變他們一生的噩夢。
Frederick Woods
1976年7月15日,在加州的喬奇拉(Chowchilla),26個五到十四歲剛從暑期學校放學的孩子,跟他們的校車司機一起被擄走。這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集體綁架案。
人質們在被擄二十七小時之後自行脫困,綁匪甚至連勒索的要求都還來不及提出——並不是他們擄了人以後還很悠閑地想等個兩三天再說,而是因為“二十七個人突然蒸發”迅速變成全國性的新聞。
26個被綁的孩子的家長們,因為孩子失蹤了一夜,正前赴後繼給Chowchilla市警局打電話,而三個綁匪索要贖金的電話,竟然也是打往Chowchilla市警局的,官方電話大占線,打算勒索州政府的綁匪根本打不進去。
遭綁架的26名孩子及1名司機先生
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呢?
1976年7月15日,這是戴瑞蘭小學(Dairyland Elementary School)辦的暑期學校倒數第二天。
這一天,校車司機愛德華·雷日(Edward Ray Day)開著校車,要送這26個玩了一天盡興而歸的大小孩子回家,卻發現不太寬敞的鄉間道路被一輛貨車堵住了。
司機雷本來要下車幫忙,誰知道巴士車門一開,三個蒙麵男人就拿著槍衝上車了,雷被蒙麵匪徒逼迫坐到後麵去,滿車驚恐的小孩縮在座位上驚叫、發抖。
接下來,換成其中一個蒙麵男開車,穿過一片竹林,然後在一個藏了另外兩輛貨車的隱蔽渠道停下。孩子們被分成兩批,進入兩輛貨車裏。
車窗都被塗上油漆,所以車裏很暗。他們看不到外麵,外麵的人也看不到裏麵。車子跑了十一小時後,人質被帶到一個采石場。
綁匪們問了每個孩子的姓名、年齡、地址、電話,還拿走他們身上的一樣東西。他們對一個孩子說:告訴我你叫什麽名字,否則你就別想再見到你爹地跟媽咪了。
然後,綁匪們強迫這27個人沿著梯子往下進一個埋在地下的搬家用大卡車裏。等所有人走進拖車後,這三名綁匪開始往坑裏填土,並在車頂緊急出口門上壓上兩個100磅重的工業電池。
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堆積在車頂上,整個車頂逐漸凹陷。
警察後來發現的活埋拖車
而車廂內盡管放有兩台可以輸送新鮮空氣的鼓風機,但那極度的悶熱感還是快要令人窒息。大卡車裏有水、麵包、花生醬、營養穀片,但隻夠吃一餐。還有幾個床墊。車窗上有兩個通風用的風扇,但半途電池沒電了。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可能會死。
司機雷與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孩子,終於找到脫困辦法。在司機雷的指示下,他們把床墊堆起來,想辦法要從車頂逃脫——他們必須先克服的障礙是一大塊卡車電池,還有車頂上的好幾呎泥土。
案發現場
最後,他們挖穿了車頂。當這27人爬上地麵時,驚訝地發現三個綁匪竟然在打瞌睡!於是在暗自慶幸的興奮中,他們悄悄地逃離了現場,奔向附近的警局。最終,在被綁一天多後,他們終於獲救了。
當年獲救的孩子們
綁匪是三個不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皆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他們自己稱早在18個月前就開始策劃幹一場像這樣的綁架案。
綁架案主謀Frederick Woods(中間)
佛萊德瑞克紐霍伍茲四世(Frederick Newhall Woods IV)當年二十四歲,人質所在的采石場就是他家開的。同樣二十四歲的詹姆斯(James)、還有二十二歲的理查德熊菲德(Richard Schoenfeld)則是一對兄弟。
另兩名同夥,詹姆士·斯科恩菲爾德(James Schoenfeld)和理查德(Richard)
他們並沒有打算向這些孩子的父母勒索,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加州州政府教育局,計劃索取500萬美元贖金。
本來他們計劃把被綁架的人關在伍茲家的穀倉裏,但穀倉很舊又有洞,要有四個人看守。後來他就想到關在搬家用大卡車裏的主意:埋在地下,人質就很難逃出來。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三人透露,之所以密謀這起綁架案,是因為看了1971年的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美國犯罪片《肮髒的哈裏》。最終,三人都被判終生監禁。
當年的司機雷因在這場磨難中的英勇表現獲得了加州學校雇員協會傑出社區服務獎。雷於2012年5月去世,去世前許多當年他解救過的孩子都來探訪。為紀念他的生日,喬齊拉市將每年2月26日定為愛德華·雷日(Edward Ray Day)。
司機Edward Ray
即使在43年後再次重溫這場噩夢,對很多人來講也非常不易。但這也詮釋了一個鼓舞人心的道理:“隻要堅信”在沒有拚盡全力放手一搏之前,絕不投降”,或許,就能堅持到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