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上海貧民窟——“蕃瓜弄” | 鄴都小乙哥

來源: 峻聲 2020-05-08 11:00: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87 bytes)

今天在微博上翻到兩張老照片,一下子有被震撼到。 

500

500

有朋友也許不清楚這些草棚是幹啥的,我先來做個介紹。它們是解放前老上海的貧困農民,用茅草搭建的一種最簡易的棚戶,叫做“滾地龍”

照片攝於1973年,拍的是靜安區的“蕃瓜弄”,也是最有名的“滾地龍”所在地之一,曾經是多少上海中小學生“憶苦思甜”的教育基地,還被列為了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為什麽說“曾經”呢?因為蕃瓜弄已經永遠成為回憶了。

500

2017年的蕃瓜弄小區大門

解放日報和澎湃新聞都曾挖掘過蕃瓜弄的前世今生。綜合他們的報道,蕃瓜弄位於在上海火車站東側,這一帶原來是19世紀末形成的自然村落——姚家宅。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閘北最早的市政機構——閘北工巡總局在姚家宅這裏建立。

1902年,浙江海寧旅滬商人在這裏建“海昌公所”及墓地。1907年,滬寧鐵路上海至無錫段通車,在姚家宅設火車站,初稱“東站”,後來長期沿用其名,原址就是現在的上海火車站。這一帶一度發展成為蘇州河北岸較為繁榮的地區之一,境內有石庫門樓房組成的十七條舊式裏弄,還有海昌公所、通河布廠以及十多家商業店鋪。

500

1918年地圖姚家宅是這個片區的地名,藍色框內為今蕃瓜弄大致位置,紅框內為當年海昌公所

可1937年“八·一三”抗戰期間,在日本侵略者炮火的狂轟濫炸下,該地區建築全部毀掉,留下一片焦土和一個個深深的彈坑,時間一久,廢墟上長滿了沒膝的野草,成為一片無人居住的荒野。

後來,有大量蘇北難民來到上海,無力租賃“上隻角”的現成住房,隻能“隨遇而安”在這裏搭建棚戶,往往用一條蘆席卷個半圓型,固定在兩邊支起的竹竿上,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棲身之所。這種窩棚不到一人高,鑽進鑽出需低頭哈腰,天氣不好更是難遮風雨,居民有“蕃瓜弄似陰溝洞,走路三步一鞠躬”的說法。

但由於搭建這樣的窩棚花費不多,也很方便,後起的窩棚也便漸漸地蔓延開來。到解放前夕,這種簡易窩棚竟達到了3000多間,居住著上萬人口,成為當時上海規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也是最著名的貧民窟之一。

由於這些窩棚隨地而建,相連成片,遠看像一條條臥在地上的“長蟲”,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滾地龍”。也有叫“滾地窿”的,那是因蘆席卷綁在低矮的竹竿上,中間隆起而得的名。

500

當年蕃瓜弄裏“滾地龍”遺跡(正麵)

500

當年蕃瓜弄裏“滾地龍”遺跡(背麵)

500

當年蕃瓜弄裏“滾地龍”遺跡(內景)

不僅如此,這裏還夾雜著一些毛竹、稻草和黃泥等材料造成的草棚簡屋,沒有像樣的道路,沒有供水供電,也沒有廁所、下水道等基礎設施。用水靠河浜地井,照明靠油燈蠟燭。

隨著人口的增加,環境越來越差,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糞便也到處可見,空氣混濁,長年臭氣衝天。惡劣的居住環境還造成疾病流行、火災頻發,經常有人死於非命。

500

蕃瓜弄舊貌

至於“蕃瓜弄”的得名,也有很多動人的傳說。有說是1947年秋,這裏有人種出了一個特大南瓜,“莖蔓卷曲似龍須,果麵瘤狀象龍眼”,被人稱為“蕃瓜龍”,大家視其為吉祥物,遂以其諧音,將該地區稱為“蕃瓜弄”。

也有說法是,上海人把南瓜視為禹糧,上海方言把南瓜叫做“飯瓜”。南瓜是明朝時從南洋傳入中國的,也叫做“蕃瓜”,進入上海的蘇北人則把南瓜叫做“蕃瓜”。

還有一種說法,因棚戶區的貧民以“蕃瓜”充饑,這裏的居民自嘲為“蕃瓜弄”。

1963年,上海為了改善工人的居住條件,開始規模性的棚戶區改造,蕃瓜弄是第一批棚戶區改造地區。

在約6公頃的土地上,政府拆除了棚戶1679戶共2.69萬平方米,並於1965年建成五層樓房57幢的工人新村,總建築麵積約69000平方米。這也是上海第一個有五層樓房的工人新村。

500

1965年建成的本市第一個五層樓的工人新村,照片右側為原共和新路新旱橋

街坊內開設了食品雜貨綜合商店、浴室、理發店、旅館、書店、銀行等,配套建造了小學、幼兒園、托兒所、兒童遊樂場所和排水泵房等公共設施。居民人均居住麵積也從原來的3.08平方米,提高到7.27平方米,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媒體的關注、世人的羨慕,讓原本窘迫的蕃瓜弄居民著實自豪了好多年。

500

500

500

改造後的蕃瓜弄新村住宅

為了保存曆史記憶,小區內保留了18間“滾地龍”。此後,在開展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中,許多學校組織中小學學生到“蕃瓜弄”參觀,使“蕃瓜弄”成為上海婦孺皆知的地名。1977年,“蕃瓜弄棚屋”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此後幾十年裏,雖然建築逐漸老化,設施逐漸陳舊,但是,政府始終在出資進行修繕和改造。

500

高樓“護衛”下的蕃瓜弄

直到2016年,為給北橫通道市政工程“讓道”,蕃瓜弄小區終被拆遷。

征收項目涉及到21個門牌號、588證居民。市政征收因其特殊性,無需通過征詢製度及滿足法定85%簽約比例的協議生效條件,原本不必過於“複雜”。考慮到征收對於大部分居民而言是“一生一次”的大事,為了保證市政建設的順利進行,盡可能減少遺留問題和矛盾,征收工作全力挖掘和滿足用戶的需求,最終大幅提高民意的支持度,簽約率15天內達到99.83%。超高速度創造的超高簽約率,破了當時全市征收項目的紀錄。

如今,蕃瓜弄的“滾地龍”已經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後輩們隻能從為數不多的老照片裏,一窺解放前的老上海。

(本文圖片來自解放日報、“CGEMA影像資料庫”、“圖溯上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番瓜弄在閘北區。 -拉兄弟一把- 給 拉兄弟一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31:43

現閘北已並入靜安區 -puyh- 給 puy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35:11

並入後房價上去了 -小寧波♂- 給 小寧波♂ 發送悄悄話 小寧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36:13

番瓜弄在閘北區。靜安區也有類似的一處,但過去沒有類似說法。 -拉兄弟一把- 給 拉兄弟一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36:11

文中有提到閘北。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48:09

原先的靜安區沒有番瓜弄這樣的貧民窟。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5:19:12

你不熟係上海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5:20:32

緊靠番瓜弄西麵還有類似的二灣一弄:潘家灣、譚子灣和藥水弄。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9:06:46

現兩灣一弄改造的很好,高樓林立,河水清清。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9/2020 postreply 02:46:29

蕃瓜弄原是閘北區,2015年閘北區並入靜安區,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53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21:06:19

建造蕃瓜弄的錢是從延安帶來的?還好意思吹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1:49:50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像老蔣,用金圓劵換老百姓的黃金,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2:00:00

差點看成老聶是個山寨基督山伯爵,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3:40:52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腦袋,60年代的事,新中國已經成立10幾年了,怎麽一下子扯到延安去了。 -puyh- 給 puy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2:06:28

算啦算啦,老聶說話發言,就是這個特征;我也不想重複多講了,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13:33:43

太熟悉了,我家自66年至84年住蕃瓜弄,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155 bytes) () 05/08/2020 postreply 20:58: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