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一篇博文,“懷念你,我的平民小學”,發到幾壇後,受到大家的支持和熱議。點擊數都快達到十九萬了。在此衷心謝謝網友們的欣賞,鼓勵,和討論!
該博文的目的是回憶了,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時代,不能在應該就讀的學校,卻流落到民間的一所普通小學,感受到了那裏老師和同學的摯愛溫暖。
文中有一段,老師為了教育女同學不要浪費食物,讓另一男同學說他家一周的生活費。男同學低著頭“兩角”。
有網友非常好奇,認為這是不可能。
我的認為是,我的同學沒有撒謊,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以為不能因為某人自己家中過得去,就想當然推論不可能,騙子,雲雲。
我對該同學的家庭了解不多,但知道一點,他沒有父親。
那天“蕭網友”和“走網友”質疑時,我想到男同學沒有父親,“可否是孤兒呢”?或者還有幾種其他的假設。
或許,他也沒有母親?
1. 假設,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那麽隻有他一人生活。一周兩角錢,也不無可能。當然,一個人說成一家人,大人的常理不以為是;
2. 假設,他的母親去世了,同學還有一個姐妹或兄弟。兄妹,或兄弟二人,一周兩角錢,窮家孩子也許就能過得去。
3. 假設,他的母親離開他(們),或許改嫁了。同學獨自一人,或者還帶著一個妹妹。。。他媽媽也許給點食物,再給兩角錢。
4. 假設,他媽媽本身就是附近的農村人口,提供同學兩角錢,還有蔬菜糧食。
5. 假設,男同學還在老師,親戚那裏幹點活,或者從好友那裏得到一些幫助,或者現金,或者衣服糧食。
這中間的假設,很多情景,我都有切身的經曆,比如,童年至少年的時候,我姐姐帶著我,兩姐妹一起生活過;也獨自一人,多次數月生活過。
優越富態的人,不無哼哼,一個人是一家人?我回想起那個時候,我自己做主,守著一個家。買米吃飯,一個人不是一家人才怪呐!
網友詢問,也不足為奇。但希望,我們在經過了很多的年代之後,能夠有一個文明的認識:生活中有太多的可能,並非都是想當然。
而且,再次,我相信我的同學不會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