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越南國防部軍事曆史院編纂的《越南人民軍50年》一書,由越南人民軍隊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越南軍事曆史院為了紀念越軍成立50周年而編纂的一部最為權威的越軍大事記,全麵、詳細地記述了越軍50年(1944年12月至1994年12月)的成長、戰鬥、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
其內容包括越軍在各個時期的實力編成、組織序列、軍事活動和越黨中央、中央軍委有關軍事(軍隊)工作的決議、指示以及軍事戰略調整等重大事件。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一、越南人民軍50年大事記。二、主要機關和單位簡史。三、建設和成長過程中的主要數據。這是越南當時最詳實、最權威的一部軍事工作大事記,對於研究越軍的曆史、現狀以及軍隊建設方向、作戰指導思想等方麵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此我軍組織力量將其翻譯成中文,於1996年4月出版。
在這本書的第272頁,記載了有關1979年中越兩國邊境戰爭的內容,其中包括了越軍方麵統計的戰績。全文如下:
“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17-3.18)的英勇戰鬥,我軍民消滅和重創了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大量武器.”
按照自情自報的原則,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我們把越軍宣稱的上述戰績和我軍戰後統計的損失數據進行對比之後,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越方的記錄並沒有對戰績進行嚴重灌水誇大其詞,有的數據甚而至於比我軍的統計數據還要少。下麵就逐一進行解析:
越軍稱“消滅和重創了3個團、18個營”。按三三製的編製原則,將18個營折合成6個團計算,越軍認為共消滅和重創了我軍9個團。當時我軍參戰的步兵團均為戰時甲種編製,每個團下轄3個營,每個營5個連(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炮兵連),另有5個團直屬連,合計20個連,總兵力在2700人左右。即便我們往最高限度估計,按照9個團全部損失進行計算,總和為24300人。(當然,我軍沒有任何一個步兵團被全殲,實際上傷亡最大的步兵團,戰鬥減員率為28%)而根據我軍戰後統計,東西兩線參戰兵力為55萬人,實際戰鬥減員率為5.7%。那麽二者之間還存在7000人的差額。
越軍稱“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這一仗,我軍共投入了7個坦克團又1個坦克營,合計參戰各型坦克近700輛。據戰後統計,我軍參戰裝甲車輛戰損239輛,其中有48輛坦克因為損壞過於嚴重無法修複,最終隻能報廢。在這一項的統計上,越軍高估了自己的戰績,但數據相差並不大。而輪式車輛的損壞則超出越軍的統計不少,不計算總部和兩個軍區直屬的12個汽車團,僅就6個野戰軍的參戰車輛損壞數據而言,就已經達到了483輛。
越軍稱“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當時我軍參戰的迫擊炮中,口徑最大的是步兵團直屬迫擊炮連的1971年式100毫米迫擊炮(為6門製),並無120口徑以上的重型迫擊炮。而師屬以上大口徑火炮的戰損(非越軍所稱擊毀)則為199門。越軍曾經在其博物館中展出過1門107毫米火箭炮,銘牌顯示是316A師在黃連山省的戰鬥中繳獲的,這純屬捏造,我軍在該方向作戰的13軍師屬火炮無一丟失。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在曆史研究領域,應高度重視對當事各方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證鑒別,萬萬不可隻從單一的角度出發,偏聽偏信。唯有廣覽史料,對照分析,認真查證,我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曆史的本來麵目。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