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城憶舊十三:仙岩寺

來源: 龍劍 2020-01-13 17:34: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62 bytes)

                                                                        仙岩寺

仙岩景區位於大羅山西部,我小時候屬於瑞安縣,甌海區成立後仙岩鎮劃歸甌海。它的位置正是甌海和瑞安交界的地方,景區以瀑潭景觀為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綠》中所寫的梅雨潭,就在仙岩景區,小時候是學校安排春遊或秋遊的地點。從市中心到仙岩寺大約三鋪路,一鋪十裏,是從前常用的路程單位。古詩裏的長亭連短亭,兩座長亭之間距離就是一鋪,猜想是因為長亭旁邊會有店鋪而得名。

溫州曆來是浙江第三大城市,但那時候即使是城區也沒有公共交通,最早的一路公共汽車大概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才出現,那時我已經離開溫州。到仙岩或步行,或在小南門塘河碼頭坐船,可能是上下水的原因,總是步行去,坐船回。當時的老師膽子也大,規定一個時間,比如八點鍾以前,讓十歲剛出頭的學生各自步行到三十裏路以外的仙岩寺集合。

根據五代道士杜光庭編錄的《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排名,仙岩寺為天下第二十六洞天福地。一般人的想法排名到第二十六已經不值得誇耀,仙岩寺卻製了一個天下第二十六洞天福地的匾額,高掛在大雄寶殿屋簷下昭示信眾遊客。退一步想想,能夠名列道教的洞天福地已經不錯,況且在七十二個洞天福地中名列第二十六,位次也不算低,值得讓大家知道。

仙岩寺的正式名字叫聖壽禪寺,位於仙岩風景區的入口處,俗稱仙岩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唐貞觀(627-649)年間慧通歸一禪師從四明山來此開基始建,慧通歸一被奉為該寺的開山祖師。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吏部侍郎姚揆奏請真宗皇帝,敕賜“聖壽禪寺”,自此聖壽寺經曆代擴拓發展,成為溫州最大的寺院之一。該寺占地麵積2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樓、千佛殿。寺內還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國碑刻。

這座寺院高僧大德事跡甚多,以天目和尚、楞嚴伏虎禪師、歸一禪師、歇了禪師為最著名。2011年6月21日那蘭陀國際禪修中心於此正式建成開放。

聖壽禪寺山環水抱,背靠積翠峰,寺前乃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所稱歎“溪山第一”的虎溪,風水極佳。虎溪之南,有一座慧光塔,它是和寺廟同時初建,曾毀於宋宣和年代,後重建並不斷修繕。20世紀50年代破除迷信,仙岩寺關閉,和尚還俗,慧光塔也遭拆毀。拆毀的時候在塔壁發現了一批北宋刻印的書籍、用墨書寫的經卷,以及金器、銀器、油泥堆塑漆器、玻璃器皿、黃楊木雕等珍貴文物百餘件。好在當時沒有文革時期那麽亂,政府部門也頭腦清醒,這些珍貴文物得到很好保管。

從慧光塔出土的經卷題記獲知,早在北宋前期的景佑、慶曆、熙寧之際,該寺就已成為東甌名刹,僧侶多達數百名。此後仙岩寺隨著國家的興衰,屢建屢毀,我當年見到的建築為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後所建。聽說文革以後仙岩寺就是以此為框架,把破敗不堪的殿堂重新修繕一新,慧光塔也重新建造,現在是仙岩景區一大景點。垂垂老矣,此生不會再有機會重遊舊地了,想象起來那塊天下第二十六洞天福地的匾額一定又掛上去了。

再回到當年,同學們都是一大早離開市區的家,陸續到了仙岩寺,天已大亮。那時仙岩寺裏還有和尚,廟宇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我們進廟的時候和尚們正在方丈帶領下,在大殿盤坐蒲團上做早課。大家就在佛堂裏一麵聽和尚念經,一麵吃一些隨身攜帶的幹糧當早飯。

吃完早飯後,在老師帶領下出廟宇大門,向左拐登山。山路是鋪設得很好的石階沒走多遠就到了梅雨潭,進入潭邊的梅雨亭這裏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那篇名文《綠》中所寫的。坐在梅雨亭裏抬頭看到是三十餘米高的梅雨瀑,飛流直下梅雨潭,不時有少許水珠濺向梅雨亭,感覺像是置身梅雨中,十分奇妙。把《綠》一文的開頭一段轉錄一下: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裏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麵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麵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麵衝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複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裏,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麵,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隻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麽來比擬你呢?我怎麽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裏麵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麽?

在梅雨亭稍息片刻,繼續上山,山路一側是山壁,另一側是條小溪。走到小溪源頭,見到了雷響瀑下的雷響潭。雷響潭四麵都是石壁,雷響瀑從迎麵一條二、三十米寬,三十來米高的石梁降下。離開山路可以站在潭底未被水淹沒的岩石上看雷響瀑,四周石壁的交混回響,使得水聲格外大,雷響瀑因此而得名。

再向上看到雷響瀑下來的那條石梁,石梁上的水不深估計就到小腿肚,因為長滿苔蘚,非常滑,據說從來沒有人敢趟水過石梁到對岸的。石階路一直延伸到到景區最高的瀑布龍須瀑下麵的龍須潭,路旁是一條從龍須潭流來的小溪,這是雷響瀑的水源。龍須瀑比雷響瀑高一二十米,寬度似乎差不多,但水流分散,氣勢較弱。至此仙岩景區的景點都走過了,於是吃了一些幹糧下山,在虎溪的碼頭坐船回溫州城裏。

                 

所有跟帖: 

好文 -Redcheetah- 給 Redcheeta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0 postreply 07:56: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