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銅從中東來?
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商朝武丁時期,中國突然出現了文明的標誌:國家和甲骨文。武丁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文才武略的國王:頻繁地用甲骨來刻寫卜文,記錄祭祖和戰爭等活動,也頻繁地向周邊方國發動戰爭。他有一位著名的出自同一子姓家族的能征善戰的妻子,名字叫做婦好。甲骨文裏記載的用兵最多的一次,就是婦好登人一萬三千伐羌方。羌方應該就是後來協助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薑尚所屬的羌族部落之一。當時戰爭的規模就是如此之小。登人,就是去商國行政區各地登記壯丁打戰。也許當時武丁王朝並沒有一支常備軍,隻有人員較少的衛兵。婦好肯定是會刻寫甲骨文的,武丁自己也會刻寫甲骨文。有些喜歡書法的人說武丁時期的甲骨文書寫很有氣勢,純屬無稽之談。婦好後來可能被訛化為商朝宰相“傅說”(說讀音為悅或曰),並演繹出了一段君臣惺惺相惜的故事。但是,武丁以後的甲骨文裏根本沒有提到這樣一位為武丁王朝立了大功的重要宰相。
商朝留下了很多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婦好墓裏麵就出土了468件,最大的一件是後母辛方鼎(也有人認為應該叫做姒辛方鼎),重約140公斤。另外一件更大的青銅大鼎是為武丁的另一個妻子婦妌(讀音井)製作的後母戊方鼎(或應叫做姒戊方鼎),重達850公斤。和商朝同期的四川成都附近廣漢市的三星堆(公元前1200年左右),也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青銅縱目麵具。三星堆文化的創始者們,很可能是從青海一帶翻山越嶺遷移來到四川盆地的。由於當地食用井鹽,缺乏碘,導致大脖子病,而且眼睛外突。李白的《蜀道難》寫到:“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蠶叢和魚鳧,就是三星堆文化(古巴蜀國)裏麵的部落領袖或者國王。四萬八千歲,當然是李白的誇張和想象。中國另外有一處青銅文化遺址是湖北武漢盤龍城。在那裏,發現了大約公元前1500年的鑄銅(不是開采)遺址,比商朝武丁時期還早300年左右,和商朝早期對應。
和世界青銅文化相比,中國顯然在時間上落後了近兩千年。目前,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馬家窯的一把銅刀,是約公元前2000年前的,很可能是偶然從中東傳入的,不代表當地人會冶煉青銅。而且,中國並沒有使用紅銅的曆史。著名的歐洲冰人奧茨(死於公元前3300年左右),身上就帶著一把紅銅斧。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溫查文明,大約是公元前4500年。位於中東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一帶)的蘇美爾人在公元前4000年前也知道了怎麽冶煉青銅,而且之前已經使用了約1000年的紅銅(即天然的較純的銅,很軟,呈紅色)。冶煉青銅必須有銅礦和錫礦。蘇美爾人起初(公元前4000年開始到前3000年)是通過貿易活動從附近的伊朗高原獲得銅。後來開辟了新的貿易路線,從前3000年起,開始從阿曼山區獲得銅。這些開采銅礦的地區的人,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已經知道冶煉銅了。純銅太軟,做成兵器和工具不好用。銅和砷的合金叫做砷銅,是人類使用的第一種銅合金。但是砷銅和純銅的硬度和強度近似,也不好用。後來,人們發現銅和錫及鉛(因為錫和鉛都是碳族元素,經常共生,所以錫礦常含一些鉛,有些錫礦和鉛礦共生)的合金的硬度和強度都遠超純銅,而且冶煉溫度很低。合金的熔點比組份純金屬的熔點低,在現代化學和金屬材料學裏是個常識。蘇美爾人生活的附近,並沒有可供大量開采的錫礦。他們是從哪裏獲得大量的錫呢?這一直是考古學裏的一個謎。有人推測,蘇美爾人是從西歐或者阿富汗通過貿易活動得到冶煉青銅的錫。目前的一些證據傾向於西歐。青銅時代注定不會長久,因為錫礦不易獲得。青銅,是一種稀有的資源。後來,赫梯人(在今土耳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發明了煉鐵技術,率先進入鋼鐵時代。中國則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末漢初才開始逐漸普及鐵器。秦始皇結束了周末的戰亂,把製作武器的青銅鑄成銅人。可見,青銅在秦始皇眼裏,已經不重要了。如果青銅還是那麽稀有重要,他是斷斷舍不得浪費的。
商王朝和三星堆的古巴蜀王朝附近並沒有銅礦和錫礦。他們從哪裏得到銅和錫呢?如果當地沒有銅礦,他們怎麽知道開采和冶煉銅礦,甚至發明青銅呢?顯然,中國的青銅技術是和周邊地區的人群通過交流獲得的。可能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古絲綢之路,從西亞(中東)通過新疆到達中原(周族和羌族人首先接觸到)。另外一條是北路的大草原,從蒙古和內蒙古一帶進入中原(據說是商族人的遷移途徑)。這兩族人,先後建立了商朝和周朝,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並含有大量或者少量的鉛。鉛是個化學元素,原子序數是82。穩定的鉛原子核有82個質子和122或124或125或126個中子,稱為鉛204,鉛206,鉛207,鉛208(也就是不同質量的同位素)。在地球形成初期(約46億年前),鉛204已經存在,所以它在地球上的總量不會發生變化了。地球上的物質主要來源於一次超新星爆發,核聚變產生了一些大質量的核素,比如鈾235(半衰期7億年),鈾238(半衰期45億年),釷232(半衰期140億年)。這些大質量的核素不穩定,會逐級衰變,最後成為穩定的鉛207(鈾235),鉛206(鈾238),鉛208(釷232)。因此,從地球形成到今天的46億年裏,地球上的鉛206,鉛207和鉛208是不斷增加的。這三種鉛同位素,也被稱為放射成因鉛。形成鉛礦以後,因為鉛和母體核素發生分離,裏麵的鉛同位素的比例就不會再發生變化。因此,測定不同鉛礦裏麵鉛的同位素含量(豐度),可以知道它們是多少億年前形成的。世界各地不同的鉛礦床成型的時間不一樣,同位素豐度也不一樣,具有指紋特征。測量鉛樣品裏麵的同位素豐度,就可以知道它是從那個鉛礦來的,它的發源地就清楚了。這就是鉛同位素考古的原理。
經過測定,三星堆,盤龍城和商代的青銅器中含有古老的(25億年前成礦)高放射成因鉛。但是,中國境內和周邊並沒有相對應的高放射成因鉛礦。另外一個唯一有類似高放射成因鉛的青銅的地方,竟然是非洲埃及(離中東很近)。因此,埃及和中東,最有可能是中國最早期青銅器的原料來源地。難道,開創中華文明曙光的人群,竟然是從中東萬裏跋涉過來的?是他們帶來了中東地區先進的文化技術,把文明的火種帶到了東亞這片廣闊的土地?
基因分析已經明確證明,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是發源於非洲,在六七萬年前才走出非洲,移居世界各地。考古證據表明,紅銅,青銅和鋼鐵,都是在公元前4000年-2000年前左右發源於西亞(中東)地區,後來才傳播到世界各地。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200年就已經發明了輪子和車輛,並用馬來拉動,而且在戰爭中使用了車來運輸物資。赫梯人的馬車後來也直接參戰,成為所向無敵的戰車。中國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也突然開始使用馬和馬車,而且馬車的設計製作,和中東的幾乎一摸一樣。
看來,商朝的青銅和馬車,都是從中東地區傳播過來的。青銅這麽重,剛好需要馬車來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