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來源: LingYuan 2020-01-07 19:26: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99 bytes)

首先,此塔坐落在現今的遼寧朝陽。副作頭張郎中來自河北霸州南; 而小傅士王惟幹(以及若幹小士)來自中京(即現今赤峰寧城)。霸州與中京的距離多遠關係不大。這兩個地方與朝陽的關係重要。

首先,說說河北霸州與當時朝陽的關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時候(約900年左右),契丹人攻打河北(燕)把其中霸州的漢人押到朝陽(柳城)一帶定居。後來遼宋之間有戰有和,最終邊界定在霸州拒馬河一帶,將霸州一分為二,南部屬於北宋,北部屬於遼。所以河北霸州在當時(1040年代)相當於朝陽漢人的老家。這時,可能已經是當時從河北霸州“移民”來的第4。第5代了。

後來(1030年代),柳城改為中興府,歸屬於中京道管轄。

我們可以想見,如同現在一樣,放於塔中的舍利到底是真偽一事需要有一定的證據。如果都是本地人,其可信度會降低。因此有個外地人作為見證,則可信度會高。經過潭淵之盟之後,北宋與遼結為兄弟鄰邦,那麽從原家鄉且為友邦找來一個有名望的人做這個角色就是很合情合理的一件事了。文中特意說“霸州南”在當時的語境中,一是表明其為北宋人,同時也表明是老家的人。

除了佛舍利,同時入塔的還有很多珍寶。整個修塔過程不是一天半天(可能1,2年時間)。那麽這些珍寶是需要保護的。這些人就是“士”兵。那麽這些保衛人員來自中京(類似現在來自北京衛戍部隊)既有權威性又有保密性。

以上是我的推理,加之磚上的文字綜合而成。

”莊住“,”裏住“,不是該人在原地的稱號,是來到朝陽參加這項工程的稱呼。北宋當時避諱,不準在稱呼中用”主“這個字,因此逐漸發展出”住“與”駐“的用法。北宋對遼,尤其是遼的漢地,影響很大,具有正統性。

另:副作頭並不一定參加施工勞動。郎中在宋朝時候不一定是官稱(也可能是)。郎中的用法很鬆散,在南方是醫生的意思。在北方,也是對有名望的人的一種稱呼。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