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行走大淩河*71】走進北塔博物館》(羅東東,張秋良)
“發現朝陽”,微信地址: <>
參考“古塔梵韻”(劉大誌,王誌華主編)(感謝張秋良先生提供)
參考網絡各網站有關信息。
注釋據以上信息與筆者的理解分析。【*】中字在現代中文字中未有或不確定之字,以偏旁結構注釋。
(*)為筆者所加注釋。
錄文(斷句筆者加):
延昌寺大塔下(1)
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再葬舍利記(2)
【肶】砌作頭成守芳 (3)
副作頭李守恒;霸州南張郎中,莊住(4)
小傅(5):士(6),王惟幹, 中京鎮國【X】北,裏住(7);小傅:鄭得全,薩惟真,石利贇,庒塼小士等;劉了見,徐承遂,趙玉;皇奴(8):趙從弁,王羅; 漢奴(9): 賈小廝;兒薩【**】(10)。
注釋:
(1)。塔下:謙語,表達對僧人與塔寺的尊崇。塔下,塔下之人或事,即所記之人與建塔有關但非(寺中)僧人。
(2)。四月八日:佛誕節(釋迦摩尼誕辰日)。重熙十二年:遼興宗重熙十二年(北宋慶曆三年),葵未羊年。重 熙十二年四月八日對應於公曆1043年5月19日(星期四),為立夏之後第14天。
(3)。原字(上比下月)為現代漢字所不存,應為“肶”字之異形字。肶:音“必”意“祠”。砌:建築;”肶“砌,寺廟建築;作頭:工程總負責人。
(4)。霸州:位於現今河北廊坊地區霸州縣。宋遼時期,霸州南屬宋,霸州北屬遼。郎中:為官職或 有名望的人。 住:在某地常駐之負責人(類似於現今常駐代表)。例如”住持“(唐稱寺主, 宋避諱禁用主,改為住)。莊:反應“住”者的級別。下“裏住”類同。
(5)小傅:相對作頭(大師傅)而言;協助人員,相當於現今的委員.。
(6)士:軍銜,在尉以下。小士:兵卒。蓋均為保衛人員。
(7)中京:遼中京,位於現赤峰寧城。地位僅次於遼上京的陪都,接待宋夏來使等。當時朝陽為州府,歸屬中京道管轄。鎮國【上此下日】北:中京大定府有鎮國寺,位於北部的內城(皇城)與南部的外城(漢城)之間。此應指地點。【上此下日】現無此字,推測指鎮國寺或與其有關。
(8),(9):皇奴,漢奴:遼大興寺塔建設,其能工巧匠大都來自漢人,這些皇奴與漢奴可能是從漢人俘虜來的專門為建塔服務的能工巧匠。
(10):薩惟真之子?
“夷禮多依佛,居人亦貴僧”。遼以佛義治國撫民。塔寺竣工常選在佛誕節,並舉行廟會。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麵之盛大。
從組織人員上,工程組織中包括管理人員(作頭成守芳),技術人員。此外還有從北宋請來的具有一定身份的人任副作頭,蓋兼有(舍利真假)旁證人的作用。另外還有若幹士兵,蓋為保衛與看護舍利與其他珍寶安全的職責。這些人非本地人,來自上司中京,其頭目似在中京大定府鎮國寺中有類似的職務。由此可見其組織嚴密,考慮周全,與現代工程管理無異。
遼為一國兩製,以契丹文化治理契丹人,以漢文化治理漢人漢地。銘文為漢語,未有契丹字(契丹大字,當時契丹小字還未投入使用),從側麵反映了遼國對漢地漢文化的包容與推崇。(遼碑文大多正麵為契丹文,背麵為漢文。此銘文未用契丹文,大概和所在地為漢地有關)。
其中有【上比下月】與【上此下日】二字不甚明晰,蓋在現代漢字中消失,待考證。從上下文與字形推理,二字似有聯係,可能同義為寺廟或與其有關。契丹人崇拜日月。蓋在京城地位高,用日字底,在地方,用月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