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是維護三綱、維護封建等級製度的主要道德範疇。《管子·牧民篇》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裏所謂的“國”就是封建王朝,就是地主階級的國家機器。什麽是“禮”呢?地主階級的思想家講得很清楚。《左傳》上說:“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宋榮、尹文說:“登降揖讓,貴賤有等,親疏之體謂之禮。”(《管子·心術上》)荀子說:“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荀子·禮論》)鄭玄說:“禮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別,明男女長幼之序,故可以安上化下也。”(《孝經注》)司馬光說:“何謂禮?紀綱是也。……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製庶事……然後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資治通鑒》)什麽是“義”呢?宋榮、尹文說:“義者,謂各處其宜也。”(《管子·心術上》)孟子說:“義者,人之正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敬長,義也”,“無禮義,則上下亂”(《孟子》)。這就是說,“義”就是各個等級的人,按照封建等級製度的規定,各自盡倫盡職,規規矩矩地行事,它是和忠君、敬上、孝悌密切聯係的,所謂“以下事上,古之義也”,“義不可缺”,“理所當然”(《海瑞集》)。在封建社會裏,仆人絕對地、無條件地忠於主人,叫做“義仆”,甚至把馴犬叫做“義犬”。什麽是“廉”呢?朱熹說:“廉,有分辨,不苟取也。”(《孟子注》)盡管朱熹說得很抽象,但是同整個的封建道德體係聯係起來看,就是嚴守封建法律、忠於王朝、忠於地主階級的整個利益;所謂“不苟取”實質上也是為封建國家服務的東西。什麽是“恥”呢?地主階級認為不按著封建秩序和封建倫理綱常行事和思想,就是可恥的。孟子就說過:“羞惡之心,義也。”(《孟子》)可見,羞惡、羞恥,是以封建的禮義等等為基礎的。
封建道德的忠孝節義和禮義廉恥,完完全全是為地主階級服務的東西,其中沒有任何超階級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