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周報主編載文報道,趾高氣揚地把印軍入侵中國領土的行為,說成是“奇跡”,是“雄圖大略”,說是“拿破侖式的大膽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
不義之戰爆發,對印自衛反擊
著名的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中印兩國是“親兄弟”。然而沒過多久,印度卻開始有預謀的侵犯我國的邊境地區。
一開始中國方麵還希望能夠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次的領土爭端,卻不想印度不但拒絕了我國的建議,竟然還出兵侵占了我國境內領土,在我國境內建立了他們的據點。
1962年的10月20日,印度對我國的邊境士兵進行攻打,隨後更是對我國邊境地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毫無疑問,印度方麵的做法是令人所不恥的,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而對昔日幫助過它的夥伴下手,還打著是為尊嚴而戰鬥的旗號。
《印度斯坦報》便曾大口氣地稱道:“還要等多久,忍辱多久,印度才會為它的尊嚴而戰鬥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開始了對印反擊,這也便是中印自衛反擊戰的開端。
決出勝負,死傷如何
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戰爭,我軍戰士成功拔除了印度在中國境內的據點後,便宣布了全線停火。不僅僅保證了我國的領土完整,亦是打擊了印度的囂張氣焰。
在這場戰鬥當中,我軍反擊的方向一共有三個,東段是第54軍進攻的瓦弄地區,新疆軍區負責的是西段的阿裏地區,中部則是西藏軍區的達旺地區。
雖然印度軍隊全線集結,來勢凶猛,卻根本不是我軍戰士們的對手。印方軍隊將近三萬的兵力很快就被一掃而光了。
據記載,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軍3個旅被全殲,3個旅基本被我軍消滅,還有3個旅被打殘,共計近一萬人死亡。
那麽在這次中印戰爭中,中印雙方在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呢?
前途本光明,卻成逃兵被殺
要說這印軍損失的最高軍官,便是這準將旅長了。他是印度陸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
霍希爾·辛格準生於1921年,1944年參加了印軍,當時他還隻是少尉見習軍官,因為在二戰末期的緬甸中部戰役中,此人表現非常優秀,可以說他是印度軍隊中年輕有為的一個將軍,仕途十分光明。
作為印軍中的後起之秀,軍中對他敬佩看好的人無疑是很多的,但是在這次的中印戰爭中,霍希爾·辛格的做法卻是讓人大失所望。
隻能說他這次遇見了一個錯誤的對手。原本來說,一個旅的軍隊人數不少,可是卻被我軍四個連的戰士追著跑,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原來在戰爭過程中,當印度軍隊在軍營駐紮地時,我軍派出了四個連的戰士悄悄包抄印軍。
在槍響的那一刻,明明霍希爾·辛格準將完全可以采取反擊措施。
然而作為將軍的他,卻在這個關鍵時刻不僅不組織反擊,反而是帶頭逃跑了。
試想一下,將軍都跑了,士兵又如何能夠打戰呢?
最後的結果便是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可惜的是,這位印度準將終究沒能夠逃回印度,在逃跑的過程中便被我軍的戰士擊斃。於是一個堂堂的印度軍隊旅長,就這樣一槍被擊斃了。
在今天的印度軍中,霍希爾準將已經成了“恥辱”的代名詞,有些一些人給他起了一個——“長腿將軍”稱號,借此嘲諷其逃兵行為。
英勇犧牲,後人銘記
與印軍在逃跑過程中被一擊必殺的霍希爾準將不同,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一名營長,名叫李白石,他的犧牲卻是值得後人所銘記的。
1962年11月19日時,李白石營長帶著三營的士兵去追擊潰逃的敵人,卻不想在一個小橋的附近,遇上了前來增援的印度克什米爾聯隊。
原本麵對我軍英勇的戰士,增援的印軍並不是對手。
但可惜的是在勝利前夕,李白石營長卻在追擊逃兵的途中,不幸中了敵人的流彈,在戰場上犧牲了。
小結
人固有一死,作為戰場上的戰士,應當是為守護家國而奉獻生命,絕不是在麵對敵人時當一個逃兵,若為了生命而當逃兵,那絕不是一個戰士所應有的氣節。
參考資料:《閃電》、《印度斯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