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 家住東西城: 老宣武最熟悉的市場也要清退了…

來源: 流水小橋 2019-12-03 11:37: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362 bytes)

老宣武最熟悉的市場也要清退了…

老北京城  家住東西城

 

昨兒,小編看到一消息,

報國寺,

這個宣武人最熟悉不過的文玩市場,

要開始清退了...

 

未來,商戶的退租清場

將按不同的經營類別,

分別在明年1月,3月,五一之後完成。

 

北京人淘換文玩,

除了上潘家園,必來報國寺。

 

可自從前幾年整改之後,

這裏早已沒了往日的景象,

冷清到真是不能再冷清了...

 

回首門庭若市的那些年,

從牌樓那開始,路兩邊就擺滿了攤子,

人多到什麽程度,

您去門口的廁所,都得排會兒隊。

 

古玩、手串、瓷器、銅錢......

仔細點,絕對能淘換出寶貝來。

 

一大早進去,不到中午絕對出不來。

因為想看的,想買的東西太多了。

 

多來幾次,也就成了老主顧,

您路過熟悉的攤位要沒停下看看,

買手串的大哥還不樂意了,

必定得說上一句:

“今兒可有好東西,您不嘍嘍?”

 

家裏有什麽要穿繩的,

也一準要拿到這裏來,

編的好,價格也便宜,

過去在這兒,

老能看見拿著菜百小紅袋來栓繩的人,

去菜批、天緣,真沒來這裏合適。

 

 

郵票、小兒書,

記得也有賣小玩意的,

但路過那些賣貴玩意的地兒,

可得小心翼翼點,

要不磕了碰了,賠不起。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那些年,在這兒真沒少跟店家

鬥智鬥勇,討價還價,

如今看來都要成為回憶了...

我們熟悉的兩廣路,也一直在變。

 

所謂兩廣路啊,

就是西起廣安門,東至廣渠門。

在2001年8月16日全線通車後,

官方稱謂——兩廣大街。

 

還記得兩廣路沒拓寬那會兒,

從雙井到菜市口那段兒,

路窄的雙向各一條車道,

但特別有老百姓生活氣息,

電影院、百貨商店,還有各種美食…

 

前門大街99號的湖南陶瓷服務部、

前門大街133號的景德鎮瓷器服務部,

那時候說“車水馬龍”不為過!

現在隻配叫做“喧囂”!

 

住過這裏的人一定不會忘了23路公交車,

我小時候上學都坐23路,虎坊路的總站,

馬路西下完乘客在小平房簽完“路單”。

發車後在“大影壁”前掉頭在馬路東“大食堂”門口發車。

當時我就特佩服23路的司機,

小馬路兒上開的可快了!

可每次一到三裏河就老堵車,

兩邊兒的司機堵著車還能聊兩句。

 

原來的勞保大樓,如今的新東方;

之前的好多地名兒基本也不怎麽見得著了:

火神廟、欖杆市、水道子、

橋灣、三裏河、過街樓…

唯獨現在的57路還能聽到這些地名了!

 

長達8公裏的兩廣路,

幾乎串聯著老南城的所有精華:

宣武的根,崇文的魂,

京腔京韻曾經的“老家底兒”,全在這條街上了。

 

廣安門,

是兩廣路的西頭兒。

建國後,廣安門站停止客運,

成為了專門的貨運站,

在整個計劃經濟時代,

這裏興建了大批的貨物倉庫、

集裝箱場還有綜合服務樓。

90年代時,廣安門火車站的業務達到頂峰。

 

說起兩廣路,就不得不提菜市口。

也許地球人都知道這裏是當年的殺人刑場,

但是隻有北京人知道這裏曾經的何等繁華。

菜市口百貨

那時的南來順,門臉不大,味道靠譜

信托商行,現在見得不多了。

美味齋

 

還有三合店的飛爐扒雞,

校場口的小碗拉麵,一吃就上癮。

如今拉麵館開在回民學校門口,

一碗二細和一盤醬牛肉再加個茶雞蛋,

一貫是標配,味道沒變。

 

虎坊橋,

那座立在路口的船型建築,

現在看起來依舊很前衛,

離這裏不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琉璃廠。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

這位紀大才子當年就住在虎坊橋東邊,

現在這裏是晉陽飯莊和紀曉嵐故居了。

 

還有一家老藥鋪-德壽堂,

當年這裏“房子頂上跑火車”的新潮壯舉,

可是在京城名噪一時。

 

時代有點遠?

那麽從虎坊橋往南的工人俱樂部,

沒有一個宣武孩子不知道這兒~

1956年建成開業,

在父輩們的嘴裏第一次看《沙家浜》、

《杜鵑山》都是在這裏。

 

大把兒搪瓷缸子,蛤蜊油,回力鞋,

這些懷舊的老物在虎坊路百貨”裏依然買的到,

在這裏,時光仿佛慢了下來。

 

珠市口

這裏南通天橋,北到前門,

貫通東西,

各大商圈通過這裏連接。

 

記得有一陣兒,

珠市口有很多美容美發用品店。

那時的理發店我們進門喊:師傅。

沒人攛掇你辦卡,

更沒有Tony老師給您做什麽所謂的造型。

 

珠市口不遠處的煤市街把口兒,

有這著名的魯菜館子—豐澤園。

蔥燒海參,烤饅頭......好吃的太多了。

 

“開明電影院”、原先叫“開明戲院”,

再後來叫珠市口影院。

右邊是留學路北口,東側紫竹林餐廳。

 

還有這個教堂您還記得嗎?

它原來的樣子您還記得嗎?

 

再來一波珠市口的“回憶殺”:

惠中大廈的麥當勞,現在已經沒有了,

連麥當勞都改叫金拱門了。

 

美福林的三鮮包子和小米粥,

吃不膩呀。

 

功德林的素菜,

豆製品能做出紅燒肉的滋味兒。

 

還有雲鶴祥的洗發膏

以及路南那一水兒的戲服行頭店,

誰讓珠市口這邊就曲藝團體多呢。

 

勞保大廈,

上學騎車那會兒也是經常路過。

 

眼鏡蛇天王星,

100塊錢,能唱一個通宵,

裏麵還有迪廳舞池。

 

南城紅極一時的“世紀天鼎”,

如今也不在了...

 

由廣渠門兒、廣安門串起了兩廣路,

更串起了南城百姓的生活點滴,

110104,

體驗過、經曆過最濃鬱的京味兒文化。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

■說明:本文由家住東西城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來源:老北京城

 

所有跟帖: 

麵的遍地跑 -Redcheetah- 給 Redcheeta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19 postreply 13:22: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