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美援朝即使隻討論中美,也是打平。老共宣傳時刻意誤導:起於鴨綠江止於38度線(隱含的意思是中方完勝),實際上是起於鴨綠江,拉鋸到37線,最後又回到38線。雙方都可以說達到戰略目標。類似的刻意誤導還有《誰是最可愛的人》上寫的,鬆骨峰阻擊打的可歌可泣,堵住美軍了。可就是不寫堵住的美軍被殲滅了沒有(實際上美軍從另一條路全身而退)。
(2)金門戰役是老共曆史上最大的敗仗(不是指損失而已),是一戰打出兩岸70年的格局,最後也許是100年也許是700年。不折不扣的現代淝水之戰。
(3)即使沒有朝鮮戰爭,老共短期也不可能解放台灣。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內應,二是沒有強大的海空軍。不要說打台灣,打金門當時都不可能。有人總喜歡拿海南島做例子,海南島有瓊崖支隊作內應,薛嶽的防務對林彪韓先楚都是透明的,而且海南島33210平方公裏,10多萬守軍(金門是151平方公裏,最多時8萬守軍)。台灣的諜報網50年3月因為中共台灣省書記蔡孝乾叛變被一網打盡(當時已開始工作,試圖策反國軍一些將領,為攻台時留下伏筆),諜報網被端後,攻台就變成瞎子,跟49年10月的金門古寧頭一樣了。實際上海南島戰役後不要說台灣,即使再打金門也沒有機會取勝。島嶼登陸戰沒有海空軍優勢,很容易被斷了後路,到一定階段會有大量士兵投降,金門,50年的大二擔,最後都有解放軍成群投降。二擔上隻有一個排國軍,最後有70多共軍投降,因為船被炸光回不去了。
(4)南海填海可以,高度軍事化(指裝備各種進攻性武器)是臭棋,南海的事遠遠沒完。真打起來是白送美國劫材:圍島可,圍點打援也可。
(5)淞滬戰役是老蔣戰略上的勝利,從此逼得日軍隻能從東往西,從下往上進攻,做到了以空間換時間,打持久戰才有可能,免除了日軍複製蒙元的路線(滅掉南宋)的可能。當然戰術上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至少在自己的國土上讓日軍從容登陸怎麽也不應該。不過老共就是換了國軍的裝備和日軍幹,結果還是一樣。關家堖就是最好的證明。老毛這一點在黨內是腦子最清楚的,就是不能和日軍正麵幹。百團大戰後腦子一熱:這樣的戰役能不能多搞幾次?回頭馬上批老彭過早暴露我軍實力。
(6)老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要論排名的話,將來肯定排在民族英雄嶽飛之前。嶽飛隻是抗金精神可嘉,實際上出師未捷身先死,抗金並未取得最後勝利。老蔣屢敗屢戰,最後取得1840年以來抗擊外寇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當然不否認借用了外力)。勝利者難道還不如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