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約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守李冰率眾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之後,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府之國由此而興。
關於李冰生平,資料很少,一種說法是山西運城人,二是蜀人,三是不詳。不過有一點很確定,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發生在蜀地。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和感激,二王廟自古香火鼎盛。
如今,2000餘年過去,這一水利工程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李冰也入選首批四川曆史文化名人10人名單。“了解都江堰,隻了解了李冰的一半。”11月23日,在四川什邡•李冰學術研討會上,有專家學者認為,天府之國不僅得益於都江堰,李冰在沱江水係興修洛口堰(今稱“朱李火堰”),也有重要貢獻。
什邡市洛水大王廟裏的李冰像
‖先在都江堰治水 後赴什邡修建“朱李火堰”‖
說起都江堰,人們就會想起李冰。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向秦王建議,“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蜀被秦滅之後。李冰作為第三任蜀郡守來到蜀地,最終以治水之功名垂後世。
“當時諸侯國無不是以農立國,以農競爭。李冰來到蜀地治水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發展蜀地的農業經濟。”西華大學副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會副秘書長李釗說,因此,當時李冰在蜀地治水是為實現全國統一建立一個戰略基地。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與都江堰幾十公裏之隔的四川德陽什邡市洛水鎮,還有高景關“導洛通山”遺址工程、大王廟以及李冰陵園等地與李冰有著緊密聯係。
距離都江堰數十公裏外,有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由李冰設計修建,這就是位於什邡高景關的朱李火堰。
11月23日上午,四川數十名專家學者來到高景關,參觀李冰在世修建的最後一座水利工程。遠遠望去,高景關絕壁千仞,與對麵的雲蓋山左右對峙,形如一道雄關鐵門,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的寶瓶口,而洛水進入瀑口直下,分別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
↑李冰在沱江水係興修洛口堰(今稱“朱李火堰”)
據介紹,成都平原有岷江水係和沱江水係兩大水係,都江堰位於岷江之上。沱江上遊有三大支流,分別為綿遠河(綿水)、石亭江(洛水)、鴨子河(湔水)。三大支流中,尤其洛水水患頻發,給農業生產和百姓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而洛水,正好流經什邡市洛水鎮。
“都江堰是用於岷江流域的治理,隻解決了成都平原中南部的水患問題。成都平原中北部的水患主要是由沱江水係造成,最大的變數就是古洛水,它的流量變化大。”什邡本地學者、原什邡市政協副主席郭輝圖說,有相關水文資料記載,相差最懸殊時,洛水汛期流量是枯水期的180多倍。
據什邡市黨史市誌辦公室資料,什邡九頂山區有500多平方公裏的積雨區。一旦連降暴雨,山洪必然滾滾而下。距曆史水文資料記載,最大暴雨時,高景關水流量是平時水流量的18倍多。所以,李冰在完成都江堰工程之後,就來到什邡導洛通山。
高景關本來是兩山相連,但李冰采用“火燒水擊”的方法:在洪水到來前先用火燒高景關懸崖峭壁,把山岩燒裂開來,待洪水爆發,必然衝擊山崖,山崖轟然崩裂,高景關被鑿開。再修魚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嶺),東麵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麵為內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內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專家建議:將章(山)洛水納入世界文化遺產‖
李釗認為,李冰作為蜀郡守,對成都平原肯定是進行了一個全麵的考察。成都平原是兩大水係構成的,治理這兩條水係應該是同時進行的,隻不過後期治理重點放在了什邡。然後精力消退,最後累死在什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所長、研究員趙殿增參觀高景關後表示,可以把朱李火堰確定為小都江堰。他認為,李冰治水始於都江堰,終於章(山)洛水。現在看來,如果隻看了都江堰,沒有看章(山)洛水,就沒有看清一個完整的李冰,也就沒有看清整個都江堰。“從這個角度,能不能把這個章(山)洛水納入到整個世界文化遺產,甚至以後重新開發建設。”
趙殿增認為,無論李冰來自哪裏,治水發展生產,在當時是符合蜀地人民的理想和願望的。“李冰治水,讓蜀地成為一個新的有地方特色的經濟文化區。再加上後來張儀築城、文翁治蜀等事業的成功,使蜀地成為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成功範例。”
在趙殿增看來,除治水外,李冰對於古蜀文明的發展,乃至在中國文化發展中的地位都應得到充分肯定。
鑒於李冰治理了岷江水係和沱江水係,有專家學者還在研討會上提出,應將都江堰和朱李火堰聯合起來進行開發建設,這將有利於李冰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未解之謎 專家:無完整證據鏈證明李冰籍貫‖
李冰是四川人,而且還可能是氐族部落的人?有學者對李冰的籍貫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觀點。
西華大學副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會副秘書長李釗介紹,自清代以來,關於李冰的籍貫有三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蜀人說。但從現在的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都沒有形成一個關於李冰籍貫問題的完整證據鏈。
目前,對於“李冰葬於什邡”的觀點,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不過,李冰的籍貫卻一直是個謎,各方觀點也不一樣。
“李冰的籍貫問題,目前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山西運城人,第二種就是蜀人,第三種是戶籍不詳。”李釗介紹,20世紀比較有名的兩位專家——蒙文通先生和任乃強先生都提出了一些觀點來證明李冰是蜀人。
研討會上,趙殿增表示,李冰治水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充分了解和尊重蜀人傳統的信仰和習俗,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趙殿增說,從《華陽國誌》中的“冰能知天文地理,謂汶山為天彭山;乃至湔氐縣,見兩山對如闕,因號天彭闕。仿佛若見神,遂從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珪璧沉濆。漢興,數使使者祭之。 ”從中可以看出,這種觀念和方式與三星堆金沙古蜀人的思想觀念和祭祀方法相同,因而贏得蜀人的歸心。
↑四川什邡•李冰學術研討會現場
什邡市博物館館長楊劍說,任乃強、王家祐等先生均認為李冰就是蜀人,因為李冰掌握蜀人的宗教觀念、文化特征,熟悉蜀郡的天文地理、水利交通、鹽鐵物產等,並肯定其埋葬於什邡。其中,王家祐在《李冰導洛卒於什邡》一文中指出“李冰是生於斯,而又殉職於斯,所以歸葬於章山,是符合當時習俗的”。
“按照古人重鄉土,死必歸根埋骨於祖塋。而且蜀人有‘魂歸天彭闕’的傳說。在《蜀王本紀》也提到李冰所說的‘魂歸天彭闕’。”楊劍認為,李冰屬蜀人。
關於李冰是山西運城人的說法,主要原因是有人拿出了族譜。
郭輝圖還從李冰的姓名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說,東漢許慎《說文·氏部》:氏,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而與‘氏’最相似的字是‘氐族’之‘氐’。氐字的音義可能構成了‘李’的來源和初原狀態。‘冰’的原型為‘仌’(bing),就是理水、治水之意。因此,‘氐仌’即‘氐之理水人’,或曰‘氐族水工’。 ”
郭輝圖還從李冰的姓名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說,東漢許慎《說文·氏部》:氏,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而與‘氏’最相似的字是‘氐族’之‘氐’。氐字的音義可能構成了‘李’的來源和初原狀態。‘冰’的原型為‘仌’(bing),就是理水、治水之意。因此,‘氐仌’即‘氐之理水人’,或曰‘氐族水工’。 ”
什邡桂圓橋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古蜀人的遷徙路線。根據目前的考古研究成果,普遍認為從九頂山上遷徙下來的古蜀人第一站到的便是什邡。
“‘李冰’的可能含義包括那個氐族的水工;來自龍門山氐部落的能工巧匠等等。”郭輝圖說,他可能是蜀人的理性、理想、曆史真實與虛構的多重集體疊加和記憶,而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方向——他是來自龍門山脈前山地區。
不過,李釗表示,但在現在,無論是文獻記載還是考古發現,都沒有形成一個關於李冰籍貫問題的完整證據鏈。
趙殿增表示,不管李冰是哪裏人,都代表了一種先進文化,並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通過他的活動,成功打下了“天府之國”的千年基業,成為一個造福後世,萬代敬仰的偉人。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