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要的是休養,固本,強身,然後才能博擊,建功立業。否則會貪食而不化,求大而不支,不但不能重新強壯起來,反而再次傷及元氣。
此等道理,你既稱老道,卻全然不知,名不符實啊。
國力儲備不足,吞進去,就是負擔累贅,而且遲早還得吐出去。這不是短視自殘嘛?強大如蘇聯,不均衡發展,不強身固本,一遭有失,全盤皆輸,不是又都分崩離析了嘛。
打個比方,那種擴張,屬於不穩定平衡的物理狀態,隨時有朝自然平衡狀態改變的大勢(所趨)。
所以,國家要擴張,要先固本,做大做強,象滾雪球樣一步一步夯實,由裏及外,不必要時,千萬不要冒險,不要失去理智,不要投機。千年大廈,非一天搭成。
要說領土,新中國成立後,別說什麽藏南,就是香港,澳門,台灣也都未收回或統一,甚至有頭腦更熱者,還詬病海參崴還被蘇聯占著,都想拿回來嗎?
想是可以的,但不切實際,不自量力,就危害自身,甚至危在旦夕了。古今中外,窮兵黷武招至毀滅的例子還少嗎?
毛澤東考慮問題,從來不是盲目自大,不投機取巧,不在眼前的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於本,在於綱,在於主要矛盾。
而當時的主要矛盾是什麽?當然是立國,強國,固本。那些邊界爭端,失地(海參崴)收複,擴彊拓土等等,都是視強國之路,世界大勢的發展,順勢而為,是幾代人的事,並不是非要霸王硬上弓,畢其功於一役。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比照著說,從曆史的長河看,世界上國家都是鐵打的民族,流水的邊界。
至於你說,為什麽剛建國要冒死同強百倍的美帝幹,抗美援朝?
那是,正因為美帝強百倍,你不拚死,它能輕易滅了你,自然也就會滅你,如果你不順從或不符合它的利益,這不是正是符合你的擴張理論,即,美帝豈有能而不為的?
所以中國隻有拚死一博。
而中印之爭,中勝,印輸,中強印弱,此時中見好則收,去做自己的首要事務,即先固本,而不去繼續糾纏那個次要矛盾,印度弱,自然沒能力主動去糾纏,自尋其弱,這不就達到我們需要的和平安全的大勢了嘛。
事實不也證明了我們此後和平發展了幾十年,才能達到了今天世界超強的國力?
而印度,未強先霸,四處出擊,擴張,其結局能有多好?不說如蘇聯那樣分崩離析(因為它還根本沒有蘇聯那樣輝煌榮耀),也無非就是在廣大的土地上折磨著毫無社會安全的忍饑挨餓的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