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主持敬一丹就是一位“末代工農兵學員”

來源: yuntai 2019-11-12 17:41: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44 bytes)

昨天是五四青年節,前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和她的老同學相聚在一起。他們也是《我 末代工農兵學員》的作者,在這本書中共同書寫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敬一丹還與70後的央視主播康輝、80後作家孫睿、90後新媒體人水亦詩,一起暢聊了各個年代的青春。

  “工農兵學員”始於1970年,招生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之後共有94萬年輕人入校學習。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持續7年的工農兵學員招生成為曆史,1976年入學的那一屆也因此是“末代工農兵學員”。本書記述的正是敬一丹與同學們作為“末代工農兵學員”的大學經曆。作者是在中國巨大時代變遷中長大的一代人,他們不僅趕上了“文革”、“上山下鄉”,還趕上了改革開放。敬一丹這樣理解“末代”:“1977年恢複高考後,我才意識到,76級與77級的區別,不是屆的區別,而是代的區別。就是這樣巧,我們入學、畢業都在曆史的轉折點上。”她回憶,初進大學時的狀態不是迷茫,而是撲上去了。因為“文革”期間,沒有一個人的課程學業是連貫完成的,因此當重新走進教室的時候,大家都特別饑渴。

  而70後康輝的青春記憶有了不同的底色。他們那屆大學生,畢業後可以雙向選擇,也就是自主找單位聯係,而不僅僅是哪來回哪去。“那個時候我們有一種興奮,躍躍欲試。”當80後作家孫睿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時,真的是一種迷茫了。考大學對他而言,是暫時不上班的一個踏板或一個緩衝階段。“上了以後發現學的那些東西,特別不喜歡,於是迷茫,度日如年。”孫睿說,在大學渾渾噩噩混下來,感覺有力量使不出來。90後水亦詩呈現出的則是另一種迷茫。在她看來,媒體專業的學生現在越來越不愁找工作了,“遍地是工作,甚至自己支個手機就是工作。”但機會越多反倒越容易迷茫,不知道怎麽選擇,不知道哪條大道能通向羅馬?

(2017-05-06 07:57:02 來源: 北京日報)

所有跟帖: 

一個敬一丹,還有個肖曉琳,肖好像已在美國仙逝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2/2019 postreply 17:53:57

文章渾渾噩噩一盆漿糊,到底想表達什麽呢? -coach1960- 給 coach1960 發送悄悄話 coach196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19 postreply 17:54:48

可能想說:工農兵學員也可以很優秀?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19 postreply 18:01:42

教練60 有時立場屁股不知坐哪兒,但文字敘述還是條理清楚 滴 ~~~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11/12/2019 postreply 21:17:59

可以將屁股練的更大更結實,於是乎把立場坐塌。哈哈哈。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9 postreply 11:28: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