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提到前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想到的往往都是那個抱著玉米大笑的胖子,以及西方媒體刻意渲染他傻傻的笑話。
但是對於一部分俄羅斯人來說,赫魯曉夫並不是一個很糟糕的蘇聯領導人,甚至可以說,他們懷念在其帶領下的日子。
至於為什麽會有人懷念赫魯曉夫?今天小袁就跟大家聊聊,赫魯曉夫在執掌超級大國蘇聯時,為蘇聯做過哪些貢獻。
科技上讓蘇聯揚眉吐氣
雖然赫魯曉夫帶領下的蘇聯科學家團隊,沒有搞出類似斯大林時代的原子彈,去打破美國的“核壟斷”,進而讓蘇聯躋身世界超級大國之列。
但是赫魯曉夫的團隊,研究出了衛星,1957年10月4日,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顆衛星史潑尼克一號升空,並繞著地球旋轉,飛行在包括美國“領空”在內的空中,蘇聯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蘇聯人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上,可以和美國爭鋒,而非一味的跟風。
而就是這顆小小的衛星,從曆史的結局來看,是蘇聯從成立,到消失的百年間,唯一一次讓美國舉國震驚,以及感到恐慌的行為。
在之前美國政府過度“冷戰”渲染背景下,當時的美國民眾,懷疑美國科技已經被蘇聯趕超,以及蘇聯掌握了滅亡美國的能力。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掛在頭頂的衛星,仿佛是隨時可能落下來的炸彈。
麵對民眾的恐慌,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召開記者會,向全美國人民保證,美國依舊在技術上不亞於蘇聯,且將計劃投入巨額資金,保證自己在科技上,處於超越蘇聯的狀態。
在美國總統的承諾之下,不久美國成立了名為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的單位,這個單位專門負責,將那些依舊在論文狀態下的前沿科技,盡快的落成為現實中的實物。而它的產物中,我們最熟知的莫過於互聯網的雛形“阿帕網”。
讓美國動搖,這一刻,可能是蘇聯人、乃至今天的俄羅斯人最自豪的時刻。 *****
主動裁軍,結束了“窮兵黷武”
斯大林時代,為了打贏對德國法西斯的戰爭,蘇聯曾武裝千萬級的軍隊。但當二戰結束後,這些軍隊因為接踵而來的冷戰,斯大林並沒有解散,甚至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而這些隻“吃”經濟,而不“生產”經濟的龐然大物,無疑是蘇聯經濟發展最大的“累贅”之一。
赫魯曉夫上台後,毫不猶豫地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活動,1955年-1957年蘇聯單方麵將軍事力量削減了超過200萬人,1958年裁減了30萬人。讓蘇聯開始從以養兵為前提的經濟現狀,開始向民間經濟恢複轉型,結束了斯大林時代的“窮兵黷武”。
老百姓得以從高強度的軍事壓抑中解放了出來,有時間追求自己個人的美好生活,蘇聯經濟也有了輕裝上陣的可能。
嚐試建立“多權分立”體製,要將權力關進籠子裏
赫魯曉夫上台後,為了將蘇聯體製內的權力分散,讓權力和權力之間有製約。首先取締了特工機關直接審判犯人的特權,讓特工不再是抓捕人、審判人一條龍全做了,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冤假錯案”。
再而是在行政組織上,將農業和工業分為兩個經濟係統管理,在經濟組織這塊,實現權力平衡。最後是嚐試打破官員終身製,將官員變為有責任的任期製,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官員的腐敗。
赫魯曉夫的改革,讓人民看到了,國家準備將權力關在籠子裏的可能。
經濟建設有成就,老百姓看的到希望
雖然赫魯曉夫種玉米的計劃失敗了,但是這個失敗僅限於寒冷地方,在那些有條件種植玉米的地方,他的計劃是很成功的。1951年-1955年間,蘇聯的糧食的年平均產量為3850萬噸,1961年-1965年間,年平均產量達到1.303億噸,增長近50%。
同時赫魯曉夫取消集體農莊對國家的義務交售製,把它改為農產品采購製,並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讓農莊莊員的生活明顯改善,1955年時月均25盧布,攀升到了1965年的51.3盧布。
由此可見在赫魯曉夫的年代,老百姓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條件,在一步一步的向好的方向發展,而非後麵的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