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清王朝徹底退出曆史舞台,末代皇帝溥儀也由此成為遜帝。不過,清室與北洋政府定有盟約,溥儀保留帝號,仍居住在紫禁城,並且北洋政府每年還要撥款400萬銀元供其日常開支。正是因為受到北洋政府優待,所以溥儀雖退位多年,但到大婚時還是一下就娶了一後一妃,這個妃子就是文繡。
文繡舊照
額爾德特·文繡生於1909年,是滿洲鄂爾德特氏端恭之女,13歲時被溥儀選中,入宮冊封為淑妃。入宮之後,文繡並未得到溥儀的寵幸,每天早上梳洗完畢,她會依次到溥儀、皇後婉容與四位太妃處問安,之後就閉門不出,日子過得十分單調乏味。後來溥儀請來一位教師,教文繡一些英文,文繡逐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日子才算充實起來。1924年,馮玉祥控製北京後,派兵將溥儀與後宮所有人全部趕出紫禁城,文繡跟隨溥儀一路輾轉,最終在天津靜園落腳。
靜園舊址
在天津期間,溥儀聽信鄭孝胥之言,決定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複辟。麵對溥儀的錯誤行為,文繡力勸他不要引狼入室,否則後患無窮。然而溥儀對文繡的建言非但不聽,反而厭起了惡之心,對她惡語相向。自從文繡仗義執言後,溥儀開始有意對她疏遠冷落,不僅天天與婉容呆在一起,連吃飯都不再與文繡同桌。下人們見文繡失寵,也開始對她百般刁難,忍無可忍之下,文繡最終選擇與溥儀離婚。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被傳得沸沸揚揚。
和溥儀離婚後,文繡獲得5萬銀元生活費,她本想回去與母親團聚,但遺憾母親早已離世,更可氣的是,祖屋也早已被親戚擅自賣掉。無奈之下,文繡在北平劉海胡同買下一處平房用以安身。買完房子、支付完大筆律師薪金後,已經沒有剩下多少錢,文繡去到一家私立小學做了教師。然而沒過多久,就有人查出文繡原本是溥儀皇妃,此時一經宣揚,每天都有人堵在學校門口觀瞻皇妃風采,文繡不堪其煩,不得不選擇從學校辭職。
抗日戰爭爆發不久,北平淪陷,在日軍鐵蹄下文繡過得更加不得安寧,一些漢奸、警察接二連三登門敲詐,如此幾年下來,文繡真正是一貧如洗。最後,她忍痛賣掉劉海胡同的房子,另找地方租住下來,以出賣體力為生,靠著糊一些紙盒勉強度日,可謂是嚐盡了人間疾苦。抗戰勝利後,文繡化經人介紹,在華北報社找到一份工作,並改名傅玉芳,後來在朋友撮合下,文繡與國軍少校劉振東結婚。
二人的婚後生活十分幸福,劉振東對文繡疼愛有加,但他始終覺得妻子來頭不一般,因為妻子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英語極好,而且還很有氣質,怎麽看都不像是個普普通通的報社女工。不過盡管劉振東心中有疑問,但出於對妻子的尊重,他也從來沒詳細過問。1953年,文繡病重,她才主動向丈夫劉振東坦白了自己的身世,直到妻子臨終,劉振東才知曉了她的真實身份,原來這個與自己同床共枕了7年的妻子竟然是末代皇妃文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