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搜集了一組晚清人物肖像老照片,今天展示給大家。同時,這些照片上攜帶了大量的時代信息,在此一並向大家解釋。這裏麵的人物,都屬於晚清的上層社會。
北京寶記照相館拍攝的人物照片。
漢口鴻圖閣照相館拍攝的男子坐像。
晚清時期人們走進照片館拍照,一律是全身照,不像現在人們拍照有大頭照、半身照等多種取景方式。學者分析,半身照不被接受,一方麵是受傳統人物繪畫影響,一方麵因為人們認為半身照如同腰斬。
上海寶記照相館拍攝的人物。
那時候進照相館拍照的都是達官貴人、名流雅士,他們有閑錢享受這種奢侈服務。另外,這些人思想比較開明,能夠接受攝影術,在那個社會環境下,一般百姓談攝影色變,認為能被“攝魂”。
上海寶記照相館拍攝的夫妻合影。
寶記照相館1889年由歐陽石芝創辦於上海,是晚清著名的照相館,後來在多個大城市開設了分店。講到晚清攝影史,寶記照相館絕對繞不開,而且得單列章節來講。
廣東女子肖像照。
不用說,她十分重視這次拍照,穿上了最好的、壓箱底的衣服,裙子上的折痕清晰可見。
侯任五品官戈鯤化。
此人官職不高,且無實任,但經曆非同凡響,他是執教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人。1879年,他被聘任為哈佛教師,講授漢語及中國文化,每月薪酬200美元。戈鯤化為美國人編寫了中文教材《華質英文》,中英文對照,為傳播中國文化做出重大貢獻。任教期間,他一直堅持身著清朝官服上講台。
兩兄弟在黃鶴樓的合影。
根據照片上的題字,照片拍攝於1902年,兄弟二人一個是32歲的子嬰、一個是29歲的郵雛,在家族中分別排行第28、第29(大家族)。他們的哥哥子峻題字。
大清駐美領事許炳榛與家人合影。
許炳榛駐外期間,特別關注西方實業的發展,並在國內倡導實業。從照片來看,他的兒子已經全部改換西式裝扮,大辮子都剪了。
年輕的女子肖像照,很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三寸金蓮。
這也是時代性的一個重點體現。整個社會都以小腳為美,天足的女子就像帶著原罪一樣被看不起,甚至找不到婆家。
胡惟德官服照。
這是胡惟德贈送友人的照片,上麵有他的親筆題字。“乙酉秋杪”即1909年秋末。此人是晚清重要外交官,長期擔任駐外使節或在外務部任職,曾親曆與俄交涉歸還東三省、與多國交涉庚子還款問題等重大外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