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自說文史
《水滸武術解析》係列之一
眾所周知,在水滸中,武鬆是為數不多的主角之一,作者整整用了十回合的篇幅來寫他。所以,武鬆的故事非常多,從景陽岡打虎到鬥殺西門慶,從殺嫂報仇到刺配孟州城,從威震平安寨到醉打蔣門神,從大鬧飛雲浦到血濺鴛鴦樓,從夜走蜈蚣嶺到醉打孔亮等都是。以前提起打虎英雄,人們會說有卞莊、子路、李存孝。但水滸之後,提到打虎英雄,人們首先想到的,多是武鬆了。
正是因此,所以民間對武鬆非常崇拜,還因此有了“馬上林衝,馬下武鬆”之說,以及“單臂擒方臘”“學藝少林寺”等故事,當然原著中並沒有這些。但不管怎麽說,武鬆武藝高強,是大家都認可的。
關於武鬆的武藝,書中多次說過。醉打蔣門神時,武鬆還顯露過平生絕學“玉環步,鴛鴦腳”。
我們看水滸影視劇,無論是山東版水滸、央視水滸,新版水滸,還是電視劇《武鬆》,邵氏電影《快活林》等,這段戲都十分精彩,打鬥過程也長。武鬆從與蔣門神交手,到打敗蔣門神,足有幾分鍾甚至十分鍾之多。實際上,原著中根本沒這麽複雜,書中僅用130多字,就結束了這段打鬥。
那麽,武鬆的“玉環步,鴛鴦腳”究竟是什麽樣的招數?為何有這樣的名字?又是怎麽打敗蔣門神的呢?
先來看看原著是怎麽說的。
武鬆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鬆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鬆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鬆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臉上便打。——《水滸傳》
接下來我們用圖文,來具體分析這段打鬥過程。
首先,是玉環步
蔣門神看見武鬆後,欺負武鬆醉酒,所以直接跑過來,要打武鬆。武鬆看見後,待蔣門神趕到,先是把兩個拳頭在蔣門神跟前虛晃一下,然後轉身就走。這就給了蔣門神一種錯覺,他以為武鬆看到他後,瞎比劃兩下就嚇跑了。等到武鬆轉身後,此刻他已經是背對著蔣門神了,背後要害都暴露了,蔣門神就會堅信武鬆不會武藝,就更不怕了。
武鬆先是上前,而後轉身走開,因為他是裝醉,不可能走直線,所以來去是兩個弧線,恰似腳下轉了一圈,所以叫“玉環步”。
其次,是鴛鴦腳
當武鬆背對著蔣門神時,蔣門神就衝了過來,要打武鬆。但是,武鬆因為背對蔣門神,不便用手,所以就用了“鴛鴦腳”。
當蔣門神靠近時,武鬆因為已經轉了圈,左足紮實地,右腿成虛腿,所以可以自前貼地向後上攻擊,形成180度的弧形攻擊路線。這樣,武鬆右腿是自下而上攻擊蔣門神的襠部、小腹再到下巴。若蔣門神沒倒地,當武鬆右腿落下時,可以腳尖前勾,進一步攻擊蔣門神。
此時,武鬆左手揚起,右手與右腿相連,這個動作看起來很像鴛鴦,所以這一招叫“鴛鴦腳”。(動圖在下麵)
?這裏有個問題:為什麽武鬆踢中的是蔣門神小腹,而不是襠部?
書中沒說明。可能因為蔣門神比較胖,肚子很大,相較於襠部更為突出,所以武鬆才會踢中他的腹部;也可能是蔣門神高大(書中說過蔣門神長大),追上武鬆時彎腰進攻武鬆,這個時候他胯部離武鬆最遠,肚子稍近一些。
最後,徹底擊倒蔣門神
武鬆這一踢,蔣門神直接蹲下來抱著肚子。當他蹲下來後,武鬆沒停,他轉了一下,開始正麵麵對蔣門神,然後身姿放低,左足立地,右腳飛起,再次踢中蔣門神的額頭。蔣門神倒在地上後,肚皮朝上,所以武鬆能上前踏住他的胸口,提著拳頭照著他的臉打。
到這一步,蔣門神徹底失去反抗能力。
可以發現,武鬆先是踢中蔣門神的小腹和額頭,再踩住蔣門神的胸口,打幾下臉部,蔣門神就爬不起來了。說起來很複雜,真正打鬥的話,肯定很短暫,可不到一分鍾就結束了。
下麵是完整版的“醉打蔣門神”動圖。
?武鬆的生平絕學“玉環步,鴛鴦腳”至今猶存,在南北方現代武術中,戳腳就包括這一招,而且出招方式與水滸中描述一致。
不過,這種武術起源何時,仍有待於考證。有說在宋朝,有說是明朝;有人說這招源自少林,後來傳承下來,成為武術招式;也有人說是後人根據施耐庵所描述,傳至今天。從水滸描述來看,有一點可以肯定,至遲到明朝時,就已經有“玉環步,鴛鴦腳”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