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說起袁崇煥,世人都會覺得此人是國家的忠義之士,是一個能力突出的將領。在袁崇煥的帶領下,就連皇太極都曾經吃過明軍的虧。但是可惜的是,崇禎皇帝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最終將這個為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人除去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認為崇禎皇帝的亡國是罪有應得的。但是,很少人會去想,袁崇煥到底死得冤不冤,而崇禎皇帝殺他的理由到底有那些呢?
袁崇煥,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袁崇煥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從而獲得了進入仕途的機會。後來,袁崇煥又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袁崇煥的一生,主要負責對後金作戰,他大力構築了“關寧錦防線”,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該防線交戰,並先後獲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可惜的是,袁崇煥不受魏忠賢的喜歡,因此後來被逼辭官回鄉。等到崇禎皇帝即位之後,袁崇煥再一次獲得重用,並因為擊退皇太極而顯赫一時。
但是可惜的是,解了京師之圍之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殺。
那麽,袁崇煥到底為何被殺呢?其實與袁崇煥的個人舉動有很大的關係。剛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對袁崇煥充滿了信任。袁崇煥也信心滿滿,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平遼。為了讓袁崇煥更加方便打仗,崇禎皇帝還送了袁崇煥尚方寶劍,並且給他撥了一大筆經費。但是,袁崇煥又是怎麽報答崇禎的呢?
袁崇煥在明朝遇上小冰河時期,糧食減產的情況下,還給後金送去了糧食。當時除了明朝之外,後金和蒙古遇到的饑荒問題更加嚴重。而明朝和後金在打仗,明朝自然不會給後金送糧食。
於是乎,後金找到了蒙古,而蒙古則去找明朝。當崇禎皇帝正在猶豫不決之時,袁崇煥上書表示,給蒙古賣糧食有利於結盟。就這樣,明朝的糧食最終到了後金的手中,幫助他們度過了災荒。
而袁崇煥解了北京之圍其實也是有水分的,因為後金距離京城其實比袁崇煥遠。因此,當袁崇煥知道後金要攻打北京的時候,是可以提前趕回來的,但是袁崇煥卻派人去昌平守陵,這才導致了後金軍隊兵臨城下。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袁崇煥在製定戰略戰策的問題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同時,袁崇煥還是個恃寵而驕的人,他殺毛文龍,逼反三將,沒有將崇禎皇帝放在眼裏,這才引來了殺身之禍。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