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偉大的母親(五)徐母訓子
《三國演義》第36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寫到曹操用程昱計謀,用徐庶的母親作人質;偽造徐母筆跡,寫信騙招徐庶。
卻說曹仁與李典回許都,見曹操,泣拜於地請罪,具言損將折兵之事。 操曰:“勝負乃 軍家之常。但不知誰為劉備畫策?”曹仁言是單福之計。 操曰:“單福何人也?” 程昱笑曰:“此非單福也。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 嚐為人報仇殺人,披發塗麵而走,為吏所獲;問其姓名不答, 吏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令)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 而同伴竊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嚐與司馬徽談論。 此人乃潁川徐庶,字元直。單福乃其托名耳。”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於昱。” 操曰: “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 昱曰:“徐庶雖在彼,丞相要用,召來不難。” 操曰:“安得彼來歸?”昱曰:“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 止有老母在堂。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 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
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不一日取至,操厚待之。 因謂之曰:“聞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今在新野,助逆臣劉備, 背叛朝廷,正猶美玉落於汙泥之中,誠為可惜。今煩老母作書,喚回許都, 吾於天子之前保奏,必有重賞。”遂命左右捧過文房四寶, 令徐母作書。
徐母曰:“劉備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輩,妄稱皇叔, 全無信義,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者也“。徐母厲聲曰:“汝何虛誑之甚也! 吾久聞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屈身下士, 恭己待人,仁聲素著,世之黃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 真當世之英雄也。吾兒輔之,得其主矣。汝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 乃反以玄德為逆臣,欲使吾幾背明投暗,豈不自恥乎!“言訖,取石硯便打曹操。
操大怒,叱武士執徐母出,將斬之。程昱急止之,入諫操曰: “徐母觸忤丞相者,欲求死也。丞相若殺之,則招不義之名, 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劉備以報仇矣;不如留之, 使徐庶身心兩處,縱使助劉備,亦不盡力也。且留得徐母在, 昱自有計賺徐庶至此,以輔丞相。”操然其言,遂不殺徐母,送於別室養之。
程昱日往問候,詐言曾與徐庶結為兄弟,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 物件, 必具手啟。徐母因亦作手啟答之。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仿其字體, 詐修家書一封, 差一心腹人,持書徑奔新野縣,尋問“單福”行幕。軍士引見徐庶。
庶知母有家書至,急喚入問之。來人曰:“某乃館下走卒,奉老夫人言語, 有書附達。”庶拆封視之。書曰:“近汝弟康喪,舉目無親。正悲淒間, 不期曹丞相使人賺至許昌,言汝背反,下我於縲絏,賴程昱等救免。 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 然後徐圖歸耕故園,免遭大禍。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更不多囑。”徐庶覽畢,淚如泉湧。
《三國演義》第37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寫徐庶因至孝而中奸計,母子見麵。徐母訓子,悲憤自殺。
卻說徐庶趲程赴許昌。曹操知徐庶已到, 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謀士往迎之。 庶入相府 拜見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劉備乎?” 庶曰:“某幼逃難,流落江 湖,偶至新野,遂與玄德交厚, 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勝愧感。” 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聽清誨矣。” 庶拜謝而出。急往見其母,泣拜於堂下。 母大驚曰: “汝何故至此?” 庶曰:“近於新野事劉豫州;因得母書,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 拍案罵曰:“辱子飄蕩江湖數年, 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讀書, 須知忠孝不能兩全。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 劉玄德仁義布於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 得其主矣, 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 吾有何麵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
罵得徐庶拜伏於地,不敢仰視,母自轉入屏風後去了。 少頃,家人出報曰:“老夫人自縊於梁間。”徐庶慌入救時,母氣已絕。
後人有《徐母 讚》曰:
“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於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 氣若丘山, 義出肺腑;讚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 唯恐後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 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賢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慮見母已死,哭絕於地,良久方蘇。曹操使人齎禮吊問,又親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於許昌之南原,居喪守墓。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