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之戰:南宋與蒙古之間,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戰爭

來源: 蕭家老大 2019-10-05 10:58: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99 bytes)



襄陽之戰是元滅宋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曆史宋、元更迭的關鍵一戰。這次戰役從宋度宗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戰,龍尾洲之戰和樊城之戰,因孤城無援,呂文煥於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力竭降元,曆時近六年,終以襄陽失陷而告結束。

南宋末年,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並天下,一改以西路四川為主戰場的傳統戰術,決意自中路襄陽突破,襄陽之戰是南宋與蒙古之間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戰爭。蒙古大汗蒙哥死後,忽必烈從鄂州(今湖北武昌)匆匆北歸奪了汗位。也就是這一時期,滅宋戰爭的進攻重點改為襄陽,實現了由川蜀戰場向荊襄戰場的轉變。襄陽地處南陽盆地南端,襄陽和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為依存,“跨連荊豫,控 扼南北”,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軍隊的邊隆重鎮。

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進獻攻滅南宋策略,“先攻襄陽,撤其捍蔽”,他認為,宋朝如果“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劉整的建議為忽必烈所采納,宋元戰爭進入了元軍對南宋戰略進攻的新階段。

元將郭侃、郝經認為,攻宋戰略需自漢水重兵突破;劉整向元世祖忽必烈獻計,取襄陽以滅宋,建議采納後,忽必烈開始準備大戰。

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令劉整、阿術兵困襄陽和樊城(今湖北襄樊),守將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呂文德是南宋權相賈似道的親信。

第二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澤助戰。元軍在襄陽、樊城二城四周修築城圍,封鎖漢水,多次打退南宋援軍。

鹹淳六年(公元1270年),李庭芝督戰增援襄陽,不利。由於襄、樊長期被圍困,糧餉斷絕,而與此同時宋度宗卻依舊終日淫樂。

鹹淳八年(公元1272年),李庭芝進駐郢州(今湖北鍾祥),以張順、張貴為統帥。同年五月,二張率師逆漢水而上,衝破元軍重圍,箭射傷蒙副帥劉整,於二十五日抵襄陽。入襄陽後,張貴率軍突圍卻大敗而回。戰鬥中張貴重傷被俘,至死不屈。

至此,南宋五年時間,水兵十五萬,八次救援,均失敗。

元軍元帥阿術及河南行省史天澤采納了萬戶張弘範、水軍總管張禧的建議,增加蒙萬山新訓水兵七萬,發動對襄陽的水陸夾擊。另外,還使用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製造的回回炮攻城,樊城破。

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正月,元軍破樊城後進行屠城,呂文煥陣前號哭不已。宋守將範天順誓死不投降,終自縊身亡;牛富率百餘勇士巷戰,重傷投火自盡。元軍統帥阿術要求,若襄陽願降,可保全城安全,隨後,襄陽宋將呂文煥降元。

從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開始,宋蒙之間的軍事同盟破裂後,襄陽開戰以來,一直到度宗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襄陽守將呂文煥投降元朝,前後曆時長達三十八年。在這段時間內,中間經曆了襄陽城的失守與收複,再失守與再收複,蒙古與南宋各自的內亂甚至內戰,雙方爾虞我詐的談判,打打停停的消耗,各種事端,層出不窮。宋蒙雙方為了爭奪這個曆來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水路交通要塞,幾乎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騎兵和水軍,動用了當時能找到的一切先進武器,雙方死傷人數超過四十萬人。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命運的關鍵一戰,襄陽之戰之後,南宋沒有幾年便迅速的敗亡了,到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南宋便亡了。

所有跟帖: 

勾重點,回回炮。中國曆史上也沒科技領先過,回回那時候有代數了。 -wangtora- 給 wangtora 發送悄悄話 wangtor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6/2019 postreply 01:37: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