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相信很多人會說是諸葛亮,的確,在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下,諸葛亮神機妙算、習陰陽、懂八卦,被譽為“智絕”,在真實的曆史上,諸葛亮也是十分傑出的人才,維持了蜀漢後期的發展。此外,曹操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一大智者,他抓住時機在漢末稱雄,占據了北方,並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步步走上高位。
在曆史上,諸葛亮被劉備多次拜訪的誠意感動,不但為他謀劃了著名的“三分天下之計”,還同意出山相助。此外,在曹操興師南下之際,諸葛亮前往江東,說服了孫權與劉備聯合,這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在諸葛亮戰略的指導下,成功據有了荊、益二州,擁有了和曹操較量的本錢。可以說,原本漂泊不定的劉備之所以能夠和曹操、孫權相抗,諸葛亮功不可沒。那麽,如果諸葛亮跟了曹操會怎樣呢?
我們大膽假設,將諸葛亮被劉備招攬的曆史刪除,改為他投奔了北方豪強曹操,這樣一來,曆史會怎樣進展呢?一開始,劉備是以賓客的身份前往荊州依附劉表,並被安排到新野駐紮,這一時期,劉備漂泊半生,但始終沒有對未來的清晰規劃。後來,在荊州享有盛名的徐庶前來投奔,為劉備的謀士陣營增加了分量。
曆史上,徐庶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才有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曆史事件,而如果諸葛亮投奔曹操,這些故事自然也就不複存在了。於是,筆者推測,因為諸葛亮沒有給劉備三分天下的建議以及具體的實施辦法,劉備不會第一時間想到結好孫權、西取巴蜀。所以,當曹操舉兵南下時,劉備會做的先是南逃,而後不一定會尋求孫權的幫助。
另一邊,剛剛失去郭嘉的曹操急需一個頂級謀士,而按照他對人才的辨別能力、用人不疑的態度,諸葛亮的建議會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在諸葛亮《隆中對》的謀劃中,“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所以進攻荊州,掌握交通要地是當務之急,隨後,“沃野千裏,天府之土”的益州便是接下來的目標。
至於江東,因為“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所以留到最後攻取。於是曹操的進軍路線便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最後攻下江東。而劉備這邊,因為曹操南下而隨之南逃,到荊南地區,隨後因為無人聯係東吳而難以求援,或許會選擇依附於占據益州的族親劉璋。於是,劉備先是西逃,而曹操趁機占據荊州,和東吳對峙而不開戰。
憑借劉備的雄才大略,區區益州還是不在話下的,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後,劉備便占據了西南的險要之地,而曹操這時也將目光對準益州,二者的戰爭不可避免。筆者猜測,即使曹、劉、孫對峙的局麵還是會形成,但劉備終會因為實力的差距而被更快消滅,取得西涼、益州後,曹操順勢南下攻吳,經曆一番拉鋸後應該也是能夠將東吳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