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文豪千載一人,紅顏特工中蘇雙料

來源: 千裏 2019-09-11 06:39: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363 bytes)
美女文豪千載一人,紅顏特工中蘇雙料

原創: 孫岩 ?品山文史 ? *****

 

一個時代標誌的《漁光曲》、《賣報歌》、《打回老家去》等歌曲; *****

 

《高粱紅了》、《洪波曲》、《追魚》、《孟薑女》、《武訓傳》、《海石花》、《狼外婆》等詩劇、歌劇、戲劇、話劇、兒童劇; *****

 

詩集《燕趙兒女》、小說《蘇聯大嫂》、采訪記《五月榴花照眼明》、報告文學《一個勞動英雄的成長》、譯著《特別任務》、譯製劇《青年近衛軍》等作品…… *****

 

誰能想象所有這些作品都出自一位美女之手,而這位美女詩人作家戲劇家音樂家,還是蘇聯國家保衛總局(GPU)和中共中央特科的雙料間諜! *****

 

她就是安娥(1905-1976)。 *****

 

 

*****

 

圖、左:安娥30年代在百代公司時與電影演員合影 ?? *****

 

? ? 右:中國第一部在國際獲獎影片《漁光曲》 *****

 

一、中共特科和蘇聯GPU的雙料間諜 *****

 

安娥原名張式沅,1905年生於河北獲鹿一個書香門第。她自小得父親張良弼教授古詩文,嫻靜文雅,表麵是個‘乖乖女’,骨子裏卻不‘安分’。在保定女師讀書時,就領著同學罷課,反對女學監辱罵學生。結果:和她母親是結拜姐妹的女學監被迫辭職,她被迫離校。 *****

 

張式沅隨父親到了北京,1923年考入國立北京美專(現中央美院)西畫係。有位男同學鄧鶴皋是中共地下黨,與她要好,1925年發展她入了黨。鄧鶴皋帶頭罷課要趕走校長鄭錦,組織反軍閥政府的遊行集會,她都積極參加。這讓張式沅家裏大為恐慌,怕她因此被捕被殺頭,母親硬把她從學校拉回了家,不許她出門。 *****

 

1926年春,張式沅乘母親出外,逃出家門,與鄧鶴皋自由結婚。她說:“我願意用我的一切去換取自由!” *****

 

這年夏天受李大釗委派,鄧鶴皋去大連任地委書記。 *****

 

張式沅也一同到了大連,從事工人運動,1927年1月被周恩來選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

 

張式沅與鄧鶴皋告別去了蘇聯。聽說1927年7月鄧鶴皋被捕並判了死刑,她與中山大學的教員鄭家康再婚。婚後不久,1927年末鄭家康奉派回國,開展中共的電訊工作;而張式沅被挑選到蘇聯國家保衛總局培訓。 *****

 

蘇聯國家政治保安總局就是令人聞名喪膽的全俄肅反委員會,縮寫GPU,也就是後來的克格勃。電視連續劇《風箏》中派遣“風箏”的中共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就是仿照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成立,連使用的標誌“GPU”都一模一樣(參見:周恩來放飛的“風箏”:蔣介石委托他整頓軍統)。 *****

 

據張式沅的兒子田大畏說,他母親到蘇聯GPU後,做東方部主任的助手,幫助他們辦案。 *****

 

那個時代,GPU擁有不向革命法庭報告就行使逮捕和處決的權力。曆史學家估計,在1917年至1922年期間GPU‘辦案’處死的人數就高達14萬,尚不包括大屠殺和野蠻報複等的致死者。 *****

 

 

*****

 

圖、左:安娥(張式沅,1905-1976); ? ?右:鄧鶴皋,又名鄧潔,鄧和高(1902-1979)中 ? ?共首任滿洲省委書記,建國後曾任輕工部、石油部副部長 *****

 

二、安娥和中共第一位黨外特工楊登瀛 *****

 

1929年張式沅回國,到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她改名安娥,奉周恩來的指令,去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中統前身)駐上海特派員楊登瀛的秘書,與時任特科情報科長陳賡單線聯係(參見:中共情報四傑:周恩來彌留之際才說出他的真實身份)。 *****

 

楊登瀛雖是國民黨右派陳立夫、張道藩的親信,但思想‘左傾’,不滿蔣介石“清共”,暗地與一些共產黨人交結。周恩來分析了楊登瀛的情況後,派陳賡做他的工作,將他發展為了中共第一個黨外特工,為中央特科情報科工作。 *****

 

中共特科還資助楊登瀛在北四川路大德裏設立了辦事處,買了汽車,以提高他的社會地位和活動能力。 *****

 

派經過GPU特訓、又年輕美麗的安娥做‘風流浪子’楊登瀛的秘書,一方麵是為了便於與特科聯絡,另一方麵也有引導其向中共靠攏、督促其工作的用意。 *****

 

安娥、楊登瀛與陳賡等特科人員密切合作,先後製裁了白鑫、陳慰年、戴冰石、黃第洪等中共要害部門內的叛徒,營救了任弼時、關向應等被捕的中共領導人,特別是截獲了黃第洪寫給蔣介石的效忠信。 *****

 

當時黃第洪從蘇聯受訓回國、要到中共特科工作。他給蔣介石寫效忠信,獻計誘捕周恩來以做“投名狀”。在周恩來將去與黃第洪見麵的危急關頭,楊登瀛拿到了黃第洪給蔣介石的信,安娥抄寫了一份,派特科聯絡員送給陳賡和周恩來,才避免了這場災難(參見:中共情報四傑:周恩來彌留之際才說出他的真實身份) *****

 

楊登瀛還安排其他特科人員打入國民黨的要害部門,如錢壯飛打入黨務調查科並擔任特務頭子徐恩曾的機要秘書,楊登瀛起了相當作用。又如他介紹特科成員宋再生到淞滬警備司令部,當了第4號政治密查員。 *****

 

一天宋再生在司令部值班,在上海鐵路工會任職的中共黨員顧某前來告密,出賣當時的中共領導人李立三,並要領五萬大洋的賞金。宋再生借口說管賞金的人不在,讓顧某留下地址,回去等通知。顧某回家沒多長時間,兩個特科紅隊的隊員就上門送來了賞金——兩顆子彈。 *****

 

從安娥1929年10月到楊登瀛身邊的一年半時間裏,楊登瀛都兢兢業業地為中共方麵工作。雖然沒有安娥做楊登瀛思想工作的記載,但從安娥同時奉派去做田漢的工作,很短時間就使這位追求唯美、恃才傲物的大戲劇家,轉變為左翼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並積極要求加入中共來看,安娥做人的思想工作實有攝魂奪魄之能,連田漢都不否認安娥是他的精神導師和創作靈感之源。 *****

 

在當時國民黨占據統治地位的情況下,楊登瀛能舍棄高官厚爵,冒著生命危險為中共在龍潭虎穴周旋,非常難能可貴。而這其中也有安娥的輔導輔助之功。 *****

 

中共的最艱難時期,楊登瀛-安娥這個白皮紅心的國民黨駐上海最高特務機構,充分發揮了保障中共中央機關安全、製裁叛徒、搭救被捕人員的作用。 *****

 

三、爭取田漢:精神導師和烽火紅顏 *****

 

安娥去擔任楊登瀛秘書的同時,還擔負了另一項重要任務:去爭取大戲劇家田漢。 *****

 

田漢1921年與郭沫若等組織“創造社”,倡導新文學;1928年與徐悲鴻、歐陽予倩組建南國藝術學院,成立“南國社”,以狂飆精神推進新戲劇運動,在文藝界擁有非常大的影響。 *****

 

田漢成為國共雙方竭力爭取的重點人物。 *****

 

1929年末,經南國社一位地下黨員牽線,安娥打扮成清麗的大學生,去見年長她8歲的田漢。 *****

 

那時的安娥不過二十四歲,卻表現出常人所不具備的機敏和成熟。由於擔負不同的任務,有時她一天要變換好幾個身份,一會兒是衣著華貴的秘書小姐,一會兒是住在亭子間的女工,一會兒又成了清純靚麗的大學生。 *****

 

國共圍繞思想文化領域的鬥爭始終是非常激烈的。30年代初,如中統頭子張道藩(楊登瀛的後台)就創辦國立戲劇學校,還和葉楚傖創辦中國文藝社,對田漢也是極力拉攏。雖然沒有確切記載,但從這一時期田漢與許多女性的交往情況和遺存信件推測,其中是有國民黨所派文化特務的。但恐怕國民黨再怎麽揀選人才,論相貌和才學,都要被文學功底深厚、清麗又有英氣、還受過GPU專門訓練的安娥甩開一條黃浦江。 *****

 

果不其然,一見麵安娥就讓田漢為之傾倒。當田漢再看了她描寫留俄女學生生活的長篇小說《莫斯科》後,已經是震驚加傾倒了,連聲稱讚“這樣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 *****

 

田漢很快就被安娥的才情和革命思想所征服,原本崇尚唯美浪漫的文藝家開始關注更多現實社會問題,正是這一思想轉變使得田漢成為“時代之子”,寫出了後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

 

田漢不僅1930年春以發起人的身份參加了中共主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隨後還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安娥也在任務之外,愛上了這位大才子,1930年秋與田漢同居。 *****

 

不過這時,安娥和田漢兩人的婚姻狀況都有點賽亂麻。 *****

 

安娥誤以為犧牲的第一任丈夫鄧鶴皋,實際被判10年徒刑,提前出獄來到上海,在安娥與田漢相識並組建起“左翼作家聯盟”不久,被中共派到“左聯”工作(來添亂?);安娥的第二任丈夫鄭家康則在中共江蘇省委(也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 *****

 

田漢1920年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易漱渝結婚;1925年易漱渝不幸病故,1927年又娶了易漱渝的同窗好友黃大琳;1928年又和富家女林維中戀愛,林維中逃婚出走新加坡,兩人魚雁往還感情熾熱。1929年田漢與黃大琳分手、與林維中訂了婚,安娥就闖進了他的生活。 *****

 

不管怎樣,安娥與田漢同居了,而這時林維中從南洋回來了。 *****

 

林維中資助過田漢的事業。田漢輾轉思量後,決定遵守前盟,與林維中完婚。 *****

 

安娥這時已懷了田漢的孩子,卻應田漢之邀為他尋找結婚用的房子,還決絕地向林維中做了離開田漢的保證。 *****

 

安娥試圖說服自己:“這是一名中共特工的工作。”

 

*****

 

圖、左:田漢(1898-1968)第一任妻子易漱渝; ?右:1927年田漢與第二任妻子黃大琳在日本 *****

 

 

*****

 

圖、左:1930年田漢和第三任妻子林唯中在上海 ? ? ?右:40年代安娥和田漢 *****

 

四、上蒼賦予她美貌,亦賦予她才華與豪情 *****

 

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供出楊登瀛是中共的臥底。 *****

 

4月28日,國民黨中央調查科科長徐恩曾和顧順章帶著大批特務趕到上海,進行大搜捕,並逮捕了楊登瀛。 *****

 

安娥這時因生了她與田漢的兒子田大畏、又送到保定老家請求母親代為撫養,一年多後才返回上海,而躲過了這一劫,但與中共黨組織失去了聯係。 *****

 

愛情的絕望和痛苦,反激發出安娥的超卓創作潛能——她全身心投入文藝創作,參加組建“左聯”音樂小組,和任光合作創作出《漁光曲》、《打回老家去》……和聶耳合作創作出《賣報歌》……後來還與冼星海合作創作了在台兒莊英勇抗敵的《六十軍軍歌》等許多優秀歌曲。 *****

 

1933年,由田漢好友任光介紹,安娥到百代唱片上海分公司歌曲部任主任,,並嫁給了任光(當時上海百代還有周璿、蝴蝶、聶耳、冼星海等。百代是世界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現代如列儂、披頭士、辣妹等、中國的羅文、林憶蓮、王菲等都是百代簽約歌手)。 *****

 

1933年到1937年,安娥與任光擁有四年的靜好歲月,夫婦倆合作了大量旋律悅耳、意境優美的歌曲。1934年為同名電影(蔡楚生導演,王人美、韓蘭根主演)創作的主題歌《漁光曲》(任光曲,安娥詞),“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裏曬魚網,迎麵吹過來大海風……”傳唱全國,給安娥帶來了國際聲譽。 *****

 

1936年安娥作詞、任光作曲的《打回老家去》,是僅次於《義勇軍進行曲》的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更成為抗日救亡的口號。這首歌曲的巨大影響引起了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恐慌和忌恨,向國民政府提出嚴重交涉,又追查出署名“前發”的曲作者就是任光,命令在華特務機關予以暗殺。 *****

 

為了躲避日本特務的追殺,任光不得不流亡海外,並與安娥分手。全麵抗戰爆發後才回到國內,參加抗戰宣傳活動。他仍與安娥密切合作,聯手創作出《高梁紅了》、《洪波曲》等優秀歌劇。1941年,任光與妻子徐韌在“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 *****

 

1937年爆發淞滬抗戰,安娥在撤往後方的船上與田漢重逢。 *****

 

田漢一刻也不曾忘記安娥。1935年他被關押在南京監獄時,每天早晨都聽看守部隊唱《漁光曲》,曾經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寫下了《獄中懷安娥》一詩:“君應愛極翻成恨,我亦柔中頗有剛。欲待相忘怎忘得,聲聲新曲唱漁光。” *****

 

安娥也同樣無法忘懷田漢,二人舊情複燃。 *****

 

抵達武漢後,田漢出任國民政府政治部藝術宣傳處處長,領導全國抗日文藝宣傳事宜;安娥則與宋慶齡、鄧穎超等意圖投入戰時兒童保育會的工作。 *****

 

1939年,安娥還與同是共產國際間諜的著名記者史沫特萊,一同到抗日前線采訪,被戰士們讚稱為“兩隻戰火中的海燕”。兩人的采訪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史沫特萊的《中國的戰歌》向世界宣傳了中國的抗日鬥爭,為中國爭取了更廣泛的國際援助;安娥的《五月榴花照眼明》則以日記體形式,真實地記錄了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的戰鬥生活。 *****

 

抗戰期間,安娥與田漢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文化創作上緊密合作,又生活在一起。1940年安娥將兒子接來重慶後,已經九歲的田大畏才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

 

1946年,田漢與林維中辦了離婚手續,1948年與安娥辦了結婚手續。曆經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安娥和田漢終於廝守在一起。 *****

 

 

*****

 

圖、左:安娥與田漢長子田申(1924年易漱渝生,抗戰時是中國遠征軍軍官)、兒子田大畏; *****

 

?右:1938年上半年,安娥和鄧穎超等在武漢組織戰時婦女救國委員會和兒童保育會。左起:李德全、馮費伐、鄧穎超、張蘊貞、陳紀彝、安娥、劉清揚、郭秀儀、謝蘭鬱。 *****

 

五、被曆史煙塵湮沒的曠世文豪 *****

 

新中國建立後,安娥先在中央統戰部、保衛部幹了一個時期的特殊工作,後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家協會,又創作出戲劇《追魚》、《情探》、《孟薑女》、《武訓傳》、《海石花》……歌曲《節日的晚上》、《北京之歌》、《在泉邊》……小說《石家莊》、報告文學集《蘇聯大嫂》、《一個勞動英雄的成長》等許多優秀作品。 *****

 

 

*****

 

圖、左:1950s的安娥; ? ? ? ?右:1950s安娥(前排左一)與田漢(二排右一)、梅蘭芳(前 ? ? 排左三)、歐陽予倩(前排右一)、焦菊隱(後排右二)等合影? *****

 

可歎天妒紅顏英才,1956年秋天安娥突然中風,失去了工作能力。隨後田漢受到嚴厲批判,文革更遭殘酷批鬥和逮捕,1968年死於獄中。1976年,安娥也受迫害而死。 *****

 

安娥的《漁光曲》、《賣報歌》流傳之廣,堪比“凡有井水處皆能歌”的柳詞;《追魚》、《情探》等成為長演不衰的戲劇經典;《打回老家去》更在民族危亡時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

 

縱觀中華三千年文學史,除了蔡文姬和李清照,想不出可與安娥的文學成就比肩的女作家。但在新中國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安娥的曠世光彩卻湮沒在曆史煙塵中。直到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開拍獻禮劇《國歌》,我們才得以瞥見她的名字,窺見她輝煌創作之一斑。 *****

 

這或許是因為她長期脫黨(從1931到1948年);是因為她的創作屬於“三十年代文藝黑線”;是因為她屬於還沒改造好的舊知識分子;是因為她受GPU培訓有蘇聯特務嫌疑;是因為田漢位列“四條漢子”“反革命分子”、《謝瑤環》等劇作被批為“反黨大毒草”……總之,安娥的曠世光彩湮沒在了曆史的煙塵中。 *****

 

十年浩劫後撥亂反正,田漢的冤案得以平反,安娥的文集得以出版。2008年,在安娥的家鄉,為安娥和田漢樹立了巍峨的塑像。 *****

 

 

*****

 

圖、左:1966年北京批鬥田漢大會 *****

 

右:2008年9月22日,在河北省雙鳳山陵園舉行了安娥、田漢塑像揭幕儀式

所有跟帖: 

原來認為你寫的是真的,結果是假貨。 -Weipan- 給 Weipan 發送悄悄話 Weipan 的博客首頁 (1077 bytes) () 09/11/2019 postreply 20:01: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