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笑話杜鋼建,他還有一個“偉大發現”:列寧是湖南人後裔(ZT)

來源: yuntai 2019-09-08 18:12: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980 bytes)

原標題:古希臘時期阿吉派伊人來自祝融後裔禿人族,列寧是禿人族代表

    

根據西方文獻記載,阿吉派伊人Argipaei\Argippaeans是居住在斯基泰邊境靠近北極的一個古老的原始民族。阿吉派伊人的居住地在伊塞冬斯人的西北方向。關於阿吉派伊人的來源,自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以來,西方學者大都相信阿吉派伊人是當地的原始民族。所謂原始民族,就是自古以來一直居住在當地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學術界,沒有人認為阿吉派伊人是來自中國南方的禿人族,更沒有人知道阿吉派伊人是源自湖湘地區的祝融後裔八姓之一的彭族的一支。

根據希羅多德《曆史》的記載,阿吉派伊人是禿人族。阿吉派伊人是位於斯基泰人居住區以東的高山腳下的民族。希羅多德所講的高山沒有明確的地點,有的學者認為是烏拉爾山脈,有的學者認為是阿爾泰山。阿吉派伊人無論男女從生下來開始,都是禿頭的。他們鼻子扁平,下頜很長。他們的語言是他們特有的,但是著裝與斯基泰人完全一樣。這些人是以一種名為彭提康pontikon樹木的果實為生。其樹形與希羅多德時期古希臘的無花果樹大致相當。它的果實類似於豆子,裏麵有一個硬核。當這種果實成熟的時候,禿人用布把其中的黑色濃汁擠壓出來,禿人稱這種黑色濃汁為Aschy阿斯基。他們直接用舌頭舔舐這種黑色濃汁。或把它添加到奶中飲用。他們把剩下的果渣摻到糕餅中當肉食用。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由於阿吉派伊人那裏沒有良好的牧場,因而他們的羊為數甚少。他們每個人分別居住在一棵樹下,在冬季,他們在樹上覆蓋一層不透水的白氈,到了夏季就把它掀掉。希羅多德對禿人族的評價很高,他說:“沒有人加害於這個民族,因為他們被視為神聖的民族。禿人族甚至沒有任何兵器。當他們的近鄰諸族發生糾紛的時候,他們是糾紛的化解者。當有人逃到他們那裏請求庇護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受到任何傷害了。這個民族被稱為阿吉派伊人。”

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關於在禿頭族以遠地區的居民的情況,沒有人提供過可靠的記載了。崇山峻嶺擋住了人們繼續前進的道路,沒有人曾經翻越過此山。根據這些禿頭族人的說法,居住在這些山裏的人們,他們的腿長得像山羊的腿。希羅多德覺得此種說法是不可信的。希羅多德不相信有羊腿人的存在,但是他還是客觀地記錄了此種說法。禿人族的人們還說,翻過此山,那裏居住著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在一年當中要睡半年。關於此種說法,希羅多德認為純屬無稽之談。其實,古希臘時期的人們包括希羅多德對於北極地區的情況一點都不了解。正如希羅多德所說:“眾所周知,在禿頭族以東的地方,居住著伊塞冬斯人,而在這兩個民族以北的地區的情況,除了他們所談及的以外,我們就一無所知了。”在北極點地區一年中有時間長達半年的極晝和極夜的現象。所謂在一年當中要睡半年的說法源於北極點地區時間長達半年的極晝和極夜現象。通過閱讀希羅多德的《曆史》,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希羅多德是一位十分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學者。中國古人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希羅多德為了給後人留下當時的曆史記憶,的確記錄了一些他本人不相信的現象。幸虧有希羅多德的記錄,後人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知識的積累,能夠沿著希羅多德記錄的曆史路線尋求許多事件和現象的源頭。特別是我在尋找華夏古人的遷徙路線和曆史遺跡時,幾乎要經常反複閱讀希羅多德的《曆史》,從中獲益無窮。

希羅多德所記錄的阿吉派伊人是來自中國南方的禿人族。禿人族的祖先可追溯到顓頊時期的老童和帝嚳時期的祝融。帝顓頊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即老童。《史記》等史書上關於老童的記載沒有說明老童名稱的由來。根據近年考古出土的《安大簡》,老童一出生就是滿頭白發,故稱老童。老童出生時頭部就有問題,不正常,其後裔出現一支禿人族可能有此基因關係。老童生重黎和吳回。[1]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2]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3]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複居火正,為祝融。在吳回之前,重與黎都做過祝融官。

重與黎雖然沒有能夠完成誅滅共工氏的任務,但是他們在憲法體製改革方麵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國語楚語》記載,少皞朝後期治理混亂,官德衰敗,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這種神人不分、巫師無度的現象,到顓頊朝時進行了憲法體製的改革。顓頊接班帝位後乃命南正重負責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負責司地以屬民,使複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尚書呂刑》也說帝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絕地天通是政府憲法體製的重大改革,是從政府機構職能劃分以及幹部隊伍建設等方麵對政府決策體係和決策程序的重大改革。古代政府的決策離不開祭司主持的祭祀程序和儺師巫師的預測活動。在神人不分、民神雜糅、神狎民則、民神同位等混亂現象的背後是政府祭司們和民間祭司們的行為缺乏憲法規範和法律規範,從而被各種欲望和利益驅動,影響政府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顓頊本人是在湖湘地區與一些高人一起修煉的大儺師大巫師。他知道民神雜糅和祭司活動缺乏規範是導致政府決策混亂和少昊朝衰落的重要原因。我在講課中講到顓頊時期絕地天通改革的重要性時,有的學生不理解。隻要熟悉太平天國後期諸神附體、各王都代表神意、政府決策的混亂與紛爭現象,就容易理解顓頊時期涉及宗教事務的憲法性體製改革。誰代表了最高的神,誰就可以主宰一切。為了製約最高領導,大家都來充神附體,以神治神,以神治人。由於今人取消了重大決策的祭祀程序和預測程序,所以不容易理解絕地天通改革的意義。其實,經曆過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就知道,當任意成立的無數代表無產階級革命派的組織和領導都說自己最革命、馬列主義水平最高、最能代表毛澤東時,都想把對方打到,再踏上一隻腳,結果全國一片紅,血流成河。缺乏法治規範的社會最終會喪失對人的敬畏和對神的敬畏。
 

繼重、黎以後,重黎的兄弟吳回擔任祝融官職。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4]其長一曰昆吾;[5]二曰參胡;[6]三曰彭祖;[7]四曰會人;[8]五曰曹姓;[9]六曰季連,琇姓,楚其後也。[10]昆吾氏,夏之時嚐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嚐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11]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彭祖是陸終的三子,也是禿人族的近祖。

禿人與一目人是親族。陸終娶鬼方氏妹,名曰女嬇。鬼方氏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就是一目人。一目人在氏族上劃分有兩支。一支是少昊的後裔,威氏;一支是顓頊的後裔,諸稽氏。《山海經》海內北經曰:“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麵而一目。”《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一目,當麵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威姓的一目人是少昊後裔。一目人的另外一支是諸稽氏,諸稽氏與禿人都屬於陸終六子之一彭祖的後裔。鬼方之所以被稱為鬼方,與其人僅有一隻眼有關。鬼國也被稱為一目國。《山海經》還說:“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麵而居。一曰有手足。”《山海經》的有關記載可以與希羅多德的著作《曆史》的記載相對應。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禿人與一目人在西北方的居住地點相距不遠,都在阿爾泰山以西和以北地區。(關於一目人,請見大同思想網杜鋼建文章“古希臘時期一目人是黃帝後裔”)

禿人族是祝融吳回後裔八姓之一大彭的支族。根據《國語》卷十六鄭語記載,禿姓舟人,被周國消滅。“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製物於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妘姓烏阝、會阝、路、偪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禿人族與舟人族是親族,而且舟人族中以禿姓為主。在商朝末年,商王命令周族征伐禿人族舟人族。禿人舟人被迫大規模移居西方和北方。

關於禿字的理解,《說文解字》曰:“無發也,從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

禿字的構造在人頭上如禾粟揷種。徐鍇《說文係傳》曰:“禾有實,梢垂,如禿者發種種然。”禾粟成熟後取其頂穗,留下蒿杆,若在頭頂,稀疏如禿狀。禿字的甲骨文金文等都很形象。頭發稀少甚至無發是禿人族的特征。正如希羅多德所說,禿人無論男女從生下來開始,都是禿頭的。所謂禿頭,並非一點頭發都沒有,而是指如蒿杆插頭,稀疏難看。因此,有的禿人族部落有法律規定,自幼必須髡首、髡頭、髡發,即剃光頭。那些全體男子或男女都髡頭的氏族,基本上都屬於禿人族部落。有的部落還實行髡鉗製度,即剃去頭發,並用鐵圈束頸。

禿人族作為大彭的支族與祝融吳回後裔八姓國一樣在夏朝都是受尊重的方國,包括禿姓舟人國。但是,在夏朝太康失國和孔甲暴政時期,彭姓諸國受到迫害和征伐。在夏朝孔甲王統治時期,夏王孔甲廢黜彭姓之豕韋,以丹朱裔子劉累代之。夏朝的禿人就開始向西方和北方轉移。在商朝末期,商王命周國征伐和消滅禿人舟人,又迫使禿人舟人大規模遠遁西方和北方絕遠之地。

禿人族在向西北方遷徙時,曾經與親族烏孫族和焉氏族等融為一體。禿人族是陸終第三子彭祖的後裔,屬於彭姓大氏係。烏孫族和焉氏族是陸終第四子求言,也名會人的後裔,屬於妘姓大氏係。在商朝晚期這幾個氏族因受到迫害而一起逃亡西北方。焉氏族在西北建立了焉蓍國。禿人族加入烏孫族後在西北建立諸多烏孫國,包括古希臘希羅多德時期的阿吉派伊國。阿吉派伊國是禿人族聚集的地方。除了阿吉派伊國以外,其他烏孫國中也有散落的禿人族。周穆王西征時到達了焉居和禺知,即烏孫氏和大月氏的國都。

烏孫氏的一支最早在先夏時期向西北遷徙到昆侖山以南一帶形成北烏孫。《淮南子時則訓》論五位時說到北烏孫。根據《淮南子》記載,南方之極,自北戶孫(即北烏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裏。這裏,從北到南一萬兩千裏路程是以北烏孫國以南開始計算的。治理南方的領導是炎帝和祝融。治理南方的憲令規定是爵有德,賞有功,惠賢良,救饑渴,舉力農,振貧窮,惠孤寡,憂疲疾,出大祿,行大賞,起毀宗,立無後,封建侯,立賢輔。與北烏孫相對應的應該是留在南方的南烏孫。南方烏孫人包括烏浦人、烏滸人以及黎的後裔黎族人。

烏孫人當中除了黃帝顓頊後裔以外,還有炎帝的後裔。《世本》中提及的三烏氏中有炎帝的後裔。烏氏、焉氏、赤烏氏等形成了烏孫人的部落方國聯盟。赤烏氏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遷徙到西北方。根據《穆天子傳》的記載,周先公太王古公亶父嫁元女於赤烏氏。“甲戌,至於赤烏。赤烏之人丌獻酒千斛於天子。食馬九百,羊牛三千,穄麥百載。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吳太伯於東吳,詔以金刃之刑,賄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長季綽於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詔以玉石之刑,以為周室主。天子乃賜赤烏之人丌默乘四,黃金四十鎰,貝帶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曰:□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穀生之,草木碩美。天子於是取嘉禾,以歸樹於中國。曰:天子五日休於□山之下。乃奏廣樂,赤烏之人丌好獻二女於天子,女聽、女列,以為嬖人。曰:赤烏氏,美人之地也。珤玉之所在也。”根據《穆天子傳》的記載赤烏氏的祖先出自周宗,周之先祖是先夏時期的後稷。因此,赤烏氏也是黃帝的後裔,而非炎帝的後裔。周穆王西征時所見赤烏國在舂山即蔥嶺以西,即今帕米爾以西。

赤烏氏在後來遷徙到西北海之外、赤水以東地區。根據《山海經》大荒西經的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東,有赤國妻氏。赤國當在西周之國附近。帝俊生後稷與台璽,台璽生叔均,叔均代父及後稷在西周之國播種百穀。根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有大比赤陰,是始為國。這裏的赤國和赤陰國都是赤烏氏的國家。

烏孫氏中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但是白種人居多。在赤烏氏中白種人應該占絕大多數。根據《新唐書》記載,烏孫人的外部特征是“赤發綠瞳”。 焦氏易林說“烏孫氏女,深目黑醜”。 顏師古注《漢書宣帝記》曰:“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前蘇聯考古學者庫沙耶夫(G. A. Kushaev)與伊犁考古隊隊長阿基舍夫(K. A. Akishev)合著的《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和烏孫的古代文化》(1963年)一書認為,在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發現的烏孫頭骨,大約百份之八十屬於長顱白種人。前蘇聯考古學家伊斯馬戈洛夫發現巴爾喀什湖東南七河地區出土的60餘烏孫頭骨,其中大多數是長顱,屬於白種人;少數是圓顱,屬於黃種人。

禿人族雖然融入烏孫族,但是在希羅多德時期禿人族是還保留了黃種人的特征。正如希羅多德所說,禿人族鼻子扁平,不是高鼻深目。

希羅多德的《曆史》所記載的禿人族的阿吉派伊人居住的具體地點在哪裏,一直是史學界和考古學界所關心的問題。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禿人族居住在伊塞冬斯人的西北方。根據托勒密和馬利努斯的著作記載,古希臘時期伊塞冬斯人居住在大夏與賽裏斯本土之間。托勒密和馬利努斯的著作以馬其頓商人Maes Titianosd的遊記為基礎。馬其頓商人Maes Titianosd的商隊到達大夏後繼續向東走,在進入賽裏斯本土之前,先到達斯基泰伊塞冬城Issedon Scythique和賽裏斯伊塞冬城Issedon Serique這兩個城市。最後到達賽裏斯人的首都Sera。疏勒Kachgar和於闐在當時都是伊塞冬斯人的城市。伊頓城在今新疆地區。德經認為阿吉派伊人是漢人。黑倫認為是阿吉派伊人是卡爾梅克人Kalmouks,他們與漢人之間被伊塞冬斯人分開了。據此判斷,禿人族的阿吉派伊人應該在今新疆以西以北地區,並且在北極圈附近或北極圈內,因為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來判斷,隻有禿人族的阿吉派伊人知道北極地區有極晝和極夜的現象。

禿人族在北方大約13世紀成為蒙古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的成員。土爾扈特部是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起先屬於成吉思汗的義父克烈部王汗國統轄。土爾扈特部在元朝是蒙古皇家護衛隊。後來土爾扈特與準噶爾部發生衝突,於年明崇禎元年(1628年)率部眾西遷。土爾扈特部經過長期跋涉,從塔爾巴哈台到達伏爾加河至烏拉爾河一帶草原地區。當時伏爾加河流域還沒有被沙俄控製,土爾扈特人在此建立汗國。後來信奉喇嘛教的吐爾扈特部配合沙皇俄國攻打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各個汗國,受到沙俄的優待,接受沙皇的冊封,成為沙皇俄國的屬民。突厥人稱其為喀爾瑪克,俄羅斯人稱其為卡爾梅克。

土爾扈特部一直記得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想回歸故鄉。1669年,和鄂爾勒克的曾孫阿玉奇(1641-1724)成為土爾扈特部首領。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敦羅布拉什遣使入貢。乾隆二十六年敦羅布拉什去世,其子渥巴錫繼位。土爾扈特部難以忍受沙俄政府的盤剝和壓迫,尤其不願意接受沙俄政府強迫他們放棄藏傳佛教而改信東正教。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部決定在伏爾加河冰凍時全體撤離東歸,但是東歸計劃被泄露,隻好提前行動,將所有宮殿、村落付之一炬。渥巴錫率領十六萬餘眾突破俄軍堵截,經過長達八個月的跋涉,回到伊犁地區,歸順清政府。乾隆帝諭旨安插土爾扈特部由新疆地區,稱舊土爾扈特部,以原先附屬於舍棱的部落為新土爾扈特部。舊土爾扈特部劃分為南、北、東、西四路,稱烏訥恩素珠克圖盟。乾隆還下令在承德普陀宗寺廟豎起兩塊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在伏爾加河流域沒有撤離的土爾扈特部氏族後來稱為卡爾梅克人。在沙俄時期和前蘇聯時期,卡爾梅克人不斷受到迫害。在蘇德戰爭中,由於蘇軍將領指揮失誤,致使3萬多卡爾梅克士兵被俘。斯大林借機指責卡爾梅克人叛國,對卡爾梅克人進行種族迫害。1943年幾十萬卡爾梅克人被流放。卡爾梅克人1935年成立自治共和國,1943年自治共和國建製被撤消,1957年重設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複自治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聯邦內的共和國。

如今俄羅斯地區的禿人族後裔主要集中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在今卡爾梅克人中,禿人族的禿頭特征在許多氏族中越來越不明顯了。在卡爾梅克人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前蘇聯領導人列寧因為具有卡爾梅克人的血統,被視為卡爾梅克人在政界的代表之一。列寧於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省辛比爾斯克市(現烏裏揚諾夫斯克州烏裏揚諾夫斯克市),列寧的父親名叫伊利亞·烏裏揚諾夫,母親名叫瑪麗亞·烏裏揚諾娃。列寧兼有俄羅斯人和卡爾梅克人的血統。列寧頭發稀少源於卡爾梅克人的血統。可以說,列寧是現代禿人族的形象代表之一。此外,在體育界和文藝界等領域,卡爾梅克人還有一些傑出人物代表,其中也有人頭發稀少。

在蒙古禿人族中,除了土爾扈特部以外,還有蒙古厄魯特四部之一的杜爾伯特部,隸屬於科布多,在於今蒙古國西部。杜爾伯特部是瓦剌厄魯特四部之一。根據《欽定皇輿西域圖誌》的記載,準噶爾四大衛喇特部是綽羅斯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和土爾扈特部。漢代蘭田人衛律降匈奴後,被封為丁零王,四衛拉特部均起源於衛律領導的部落。杜爾伯特部原居住在準噶爾盆地北部額爾齊斯河一帶。從氏族起源看,杜爾伯特部的禿人起源於祝融後裔彭祖的族係。關於杜爾伯特部的始祖,一說是忽兒忽答孫楚王。一說為也先長子博羅納哈勒。一說也先次子阿失帖木兒有子四人,博羅納哈勒居幼。博羅納哈勒自綽羅斯分出後,為紀念四兄弟之情,稱其部為杜爾伯特。

禿人族不僅在蒙古人和烏孫人中有,而且在早期烏桓人、鮮卑人和斯基泰人中也有禿人。烏桓人的習俗是無論男人和女人,從小就髡頭,不留頭發。女人隻有到要出嫁時開始養發,分為髻。烏桓人以類似蒙古包的穹廬為屋。穹廬東開向日。百千邑落為一部,部有大人即官長。我在歐洲的考古博物館中多次看到烏桓人的出土器物,包括彩陶穹廬和人物雕像。烏桓人曾經居住在丁零西南,烏孫東北。鮮卑人中的禿人也有髡頭的習慣。禿人容易頭頂稀疏,所以有的禿人部落會剃光頭頂,保留兩耳上側頭發。禿人在長期的曆史遷徙中融入不同的民族。

根據古希臘希羅多德所著的《曆史》一書關於斯基泰人和阿吉派伊人交通往來的記載,有人認為禿頭的阿吉派伊人是中亞地區的斯基泰人的遊牧部族。還有人認為認為禿人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裏瑪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是斯基泰人。其實,無論是禿頭的阿吉派伊人,還是一目人的阿裏瑪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不是斯基泰人。希羅多德在《曆史》中寫的很清楚。他說:“從海岸直到我們所說的阿吉派伊人的居住地,我們作過全麵的考察,對於居住在這一帶的各個民族,我們都是頗為了解的。因為有一些斯基泰人經常穿行到他們那裏,從他們那裏是很容易得知一些情況的;而且,從波裏克裏斯提尼和黑海沿岸其他商埠出發的希臘人也經常去他們那裏。到他們那裏去的斯基泰人和當地人是借助7名翻譯,用7種語言和當地居民進行交流的。”可見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裏瑪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不是斯基泰人。他們的語言與斯基泰人完全不同。甚至禿人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裏瑪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之間的語言都不一樣。關於斯基泰人的來源,我會專門撰文講清楚。關於一目人的來源,請見大同思想網杜鋼建文章“古希臘時期一目人是黃帝後裔”。

關於禿頭的阿吉派伊人居住附近的環境問題,有一處地點很值得中外曆史學者和考古學者關注。在希羅多德的《曆史》中論及北方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等民族時說:“至於斯基泰人所說的那些漫天飛舞的羽毛,它使得人們不能進入到大陸北部的地方,甚至無法到那些地方去親眼看看。我的看法是,在斯基泰亞以北,是一年到頭都下雪的。當然,夏季的雪肯定比冬季要少些。下雪的時候,雪花飛舞,形同羽毛;任何見過大雪的人,都會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因此,在這些北方地區之所以無人居住,原因就在於這裏冬季的嚴寒。我認為,斯基泰人在和他們的鄰人說起漫天飛舞的羽毛時,那是因為他們把雪花比喻為羽毛了。”可愛的希羅多德盡管不相信有漫天飛舞的羽毛現象存在,但是還是如實記錄了田野考察時聽到的言證。幸虧有希羅多德的記錄,使得我們能夠進一步相信中國古人的曆史記錄的真實性。

希羅多德所記錄的關於漫天飛舞的羽毛現象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在《穆天子傳》中記錄了周穆王西征訪問西王母以後到過此地。連西王母也知道有這個漫天飛舞羽毛的地方。早在穆王十三年穆王西征就到過一個地方名陽紆。《竹書紀年》記載:“十三年春,祭公帥師從王西征,次於陽紆。”此次西征是由祭公帥師,到達陽紆。陽紆應該是西王母時期三青鳥之類的青鳥聚集處。《類聚》九十一引《紀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於青鳥之所憩。”《穆天子傳》記載:“天子西征,騖行至於陽紆之山,河宗柏夭先白囗,天子使○父受之。”陽紆山為青鳥所憩處,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地方。此地應該離漫天飛舞羽毛的地方不遠。


周穆王拜訪西王母發生在穆王十七年。該年穆王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當年西王母來朝回訪,賓於昭宮。《穆天子傳》注引《紀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其年來見,賓於昭宮。”《山海經西次三經》注引“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來見,賓於昭宮。”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山海經西次三經》注引“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來見”應該是穆王十七年。穆王十七年秋八月西征遷戎於太原。《後漢書·西羌傳》記載:“王乃西征犬戎。獲其五王,遂遷戎於太原。”《山海經大荒北經》注引《紀年》:“征犬戎、取其五王以東。”“穆王北征,行流沙千裏,積羽千裏。”《紀年》所雲積羽千裏的地方有可能離前述青鳥所憩的陽紆山不遠。積羽千裏的地方就是希羅多德記載的漫天飛舞羽毛的地方。《山海經》雲“大澤方千裏,群鳥之所生及所解”。千裏群鳥換羽毛的地方也就是千裏流沙以北的北極附近的地方。

根據《穆天子傳》記載:穆王十七年,“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潛旹,觴天子於羽陵之上,乃獻良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柏夭曰:□氏,檻□之後也。天子乃賜之黃金之罌三六,朱三百裹。潛旹乃膜拜而受。”此處,羽陵也是需要重視的地方。穆王在羽陵賜給潛旹的黃金罌是黃金製作的盂。在乙醜日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以後的丁未日,天子飲於溫山。穆王在告別西王母時,西王母曾經提醒他所回路線會經過有鳥的地方。

《紀年》曰:“穆王見西王母,西王母止之曰,有鳥人”。此句脫落不可知處,可能就是指溫山的地方。離開溫山以後,又到達溽水。溽水已經在積羽千裏之處了。“己酉,天子飲於溽水之上。乃發憲命,詔六師之人□其羽。爰有□藪水澤,爰有陵衍平陸,碩鳥解羽。六師之人畢至於曠原曰:天子三月舍於曠原,天子大饗正公、諸侯、王,勤七萃之士,於羽琌之上,乃奏廣樂。□。六師之人翔畋於曠原,得獲無疆,鳥獸絕群。六師之人大畋九日,乃駐於羽陵之□,收皮效物,債車受載。天子於是載羽百車。”溽水曠原就是積羽千裏的地方,也是羽陵所在之處。載羽百車說明此地羽毛之多。根據周朝憲法規定,十羽為箴,百羽為縳,十縳為緷。千羽為一緷。萬羽十緷。載羽百車並沒有把當地羽毛都撿拾殆盡。由此可知,希羅多德所記斯基泰人所說的大風刮起漫天飛舞羽毛的說法真實不虛。希羅多德把漫天飛舞的羽毛說成是大雪花,表明希羅多德對於稀奇古怪的現象不會輕易相信,他作的有關記錄是十分謹慎的。

積羽千裏地方的東邊是智氏族所在之處。根據《穆天子傳》記載,己亥日天子東歸。庚子日至於□之山,而休以待六師之人。庚辰日天子東征。癸未日至於戊□之山,智氏之所處。智氏之夫獻酒於天子,天子賜黃金之罌二九,貝帶四十,朱丹三百裹等,智氏之夫乃膜拜而受。這裏的智氏族應該也是女王族。

《穆天子傳》記載的周穆王所到的溽水曠原,就是希羅多德所記斯基泰人所說的漫天飛舞羽毛的地方,該地在北極附近。該地是飛鳥解羽換毛的地方。這裏的飛鳥主要是候鳥類的北極燕鷗。北極燕鷗的學名是Sterna paradisaea,體型中等,體長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北極燕鷗的壽命一般在20年以上,最長壽命達30年以上。北極燕鷗在北極繁殖換羽毛,飛往南極過冬,遷徙路途達2萬公裏,每年來回4萬公裏。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於地球往月球來回一次。積羽千裏的原因在於北極燕鷗的數量如今在百萬以上。古代生態環境優美,北極燕鷗的數量當在千萬以上。古代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遠比現在多得多。

積羽千裏的溽水曠原距離穆王所到的各地、特別是距離西王母所在之地究竟有多遠,這也是尋找西王母處所的關鍵問題。《穆天子傳》記載:“庚辰,天子大朝於宗周之廟,乃裏西土之數。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於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裏。自陽紆西至於西夏氏,二千又五百裏。自西夏至於珠餘氏及河首,千又五百裏。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於舂山珠澤昆侖之丘,七百裏。自舂山以西至於赤烏氏舂山,三百裏。東北還至於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於西玉毋之邦,三千裏。□自西王毋之邦,北至於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裏。□宗周至於西北大曠原,一萬四千裏。乃還,東南復至於陽紆七千裏。還歸於周,三千裏。各行兼數,三萬有五千裏。’”西王毋之邦到飛鳥解羽的溽水曠原大約1900裏。前述周穆王告別西王母後是向北方行,溽水曠原在北極附近,往南1900裏是西王毋之邦,西王毋之邦應該在古埃及。關於西王母,請見大同思想網杜鋼建文章“西王母的故鄉在大湘西”。

以上關於周穆王所到的溽水曠原即古希臘希羅多德記載的禿人族北方環境的考證,對於判斷禿人族的具體地點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學者關於禿人族的地點已經作出多種判斷,但是這些地點都與北極距離遠,且與周穆王所到的地方有差距。我認為要找到禿人族的準確居住地,需要綜合考察中外各種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

[1]【集解】:徐廣曰:“世本雲老童生重黎及吳回。”譙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隱】:卷章名老童,故係本雲“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案:左氏傳少昊氏之子曰重,顓頊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雲“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故楚及司馬氏皆重黎之後,非關少昊之重”。

[2]【索隱】:此重黎為火正,彼少昊氏之後重自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

[3]【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4]【集解】:幹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餘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間,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誌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曆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注記者之不妄也。天地雲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雲‘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嚐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索隱】:係本雲:“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

[5]【集解】: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衛是也。”【索隱】:長曰昆吾。係本雲:“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又曰:“昆吾者,衛是。”宋忠曰:“昆吾,國名,己姓所出。”左傳曰:“收侯夢見披發登昆吾之觀。”按:今濮陽城中有昆吾台。【正義】:括地誌雲:“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裏,台在縣西百步,即昆吾墟也。”

[6]【集解】:世本曰:“參胡者,韓是也。”【索隱】:係本雲:“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參胡者,韓是。”宋忠曰:“參胡,國名,斟姓,無後。”

[7]【集解】:虞翻曰:“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索隱】:係本雲:“三曰篯鏗,是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雲:“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正義】:括地誌雲:“彭城,古彭祖國也。外傳雲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雲名翦。神仙傳雲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

[8]【集解】: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索隱】:係本雲:“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鄶國也。”【正義】:括地誌雲:“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裏。毛詩譜雲‘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曆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

[9]【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隱】:係本雲:“五曰安,是為曹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諸曹所出。”【正義】:括地誌雲:“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裏,史記雲邾子,曹姓也。”

[10]【索隱】:係本雲:“六曰季連,是為琇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琇姓所出,楚之先。”琇音彌是反。琇,羊聲也。

[11]【集解】:孫檢曰:“一作‘祖’。”【索隱】:沮音才敘反。

所有跟帖: 

估計他有韓國血統。 -一唯- 給 一唯 發送悄悄話 一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19 postreply 19:36: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