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1957年右派的“三大反動理論”:羅隆基的“平反委員會”、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和儲安平的“黨天下”

本文內容已被 [ 競選 ] 在 2019-09-04 22:39:0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右派的“三大反動理論”

·葉永烈·

在一九五七年,羅隆基的“平反委員會”、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和儲安平的“黨天下”,並稱為中國右派的“三大反動理論”。各報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萬箭齊發,對這“三大反動理論”進行密集性批判。

羅隆基的“平反委員會”

羅隆基的關於所謂“平反委員會”的發言,見諸於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光明日報》第四版。尊重曆史,尊重事實,現原文照錄於下,請讀者諸君以今日的目光重新予以審視——那是羅隆基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座談會上當眾公開發表的言論:

“他(羅隆基)說:為了鼓勵大家鳴放,並保證鳴放得好,我覺得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可以成立一個有共產黨、民主黨派的成員和其它方麵人士參加的委員會,以檢查過去三反、五反和肅反工作中的偏差,並鼓勵受委屈的人士向這個委員會申訴。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指示過,由人大常委和政協常委成立一個機構來檢查肅反偏差。他擁護這個主張,他說,成立這麽一個委員會有三大好處:

一.可以鼓勵有意見的人向委員會申訴。地方上的一些知識分子都希望有說話的地方,並且希望‘條條道路通北京,認為有意見能夠傳到北京,就是‘下情上達’。因此,有了這個委員會,就可以使有委曲的人不至於沒地方申訴。

二.可以更好地做好平反工作。王昆侖先生說,有人認為今天的鳴放是三部曲:放、收、整。其實這不外是經驗主義者錯誤的主觀主義設想出來的公式。過去許多大運動有了極大的成績,但的確也有些偏差,傷害了一些人,因此造成了一些隔閡。過去的運動都有平反工作。不過,過去的平反工作往往是:人民代表大會把意見轉給地方,地方又將意見轉給有關單位領導的組織去處理。這樣就很難做到有錯必糾了。如果成立這麽一個委員會,那就可以將平反的機構和三反、五反、肅反的機構分開來。過去的運動是共產黨領導的,今天平反有個民主黨派人士參加,那就更有利於做平反工作。

三.在鳴放中,就沒有顧慮的人?誰也不敢保證,對放與鳴絕對不會有人打擊報複。有了這個委員會,受到打擊報複的人就可以直接向委員會控訴。這樣,有報複思想的人就害怕,真的受到報複的人也有路可走。

這樣的委員會,中央有,地方也應該有,而且中央可以領導地方的這樣的委員會;全國有這麽樣的有係統的機構,一定能夠保證鳴放得好。我這個僅是建議,很不成熟,不知是否妥當。”

……

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

我從一九五七年的報紙上引述原文,請讀者們重讀一下當年受到重點批判的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和儲安平的“黨天下”,究竟錯在哪裏?

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載:

“章伯鈞(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報社社長)五月二十一日在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座談會上說:現在工業方麵有許多設計院,可是政治上的許多設施,就沒有一個設計院。他認為政協、人大、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應該是政治上的四個設計院。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設要事先交他們討論。他還提出,國務院開會常常是拿出成品要我們表示意見,這樣形式主義的會可以少開。”

……

儲安平的“黨天下”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刊載儲安平(九三學社宣傳部副部長,民盟盟員,光明日報總編輯)在六月一日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座談會上的發言:

“解放以後,知識分子都熱烈地擁護黨,接受黨的領導,但是這幾年來黨群關係不好,而且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急需調整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據我看來,關鍵在”黨天下“的這個思想問題上。我認為黨領導國家並不等於這個國家即為黨所有;大家擁護黨,但並沒忘了自己也還是國家的主人。政黨取得政權的目的是實現它的理想,推行它的政策。為了保證政策的貫徹,鞏固已得的政權,黨需要使自己經常保持強大,需要掌握國家機關中的某些樞紐,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國範圍內,不論大小單位,甚至一個科一個組,都要安排一個黨員做頭兒,事無巨細,都要看黨員的顏色行事,都要黨員點了頭才算數,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在國家大政上,黨外人士都心心願願跟著黨走,但跟著黨走,是因為黨的理想偉大,政策正確,並不表示黨外人士就沒有自己的見解,就沒有自尊心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解放以前,我們聽到毛主席倡議和黨外人士組織聯合政府。一九四九年開國以後,那時中央人民政府六個副主席中有三個黨外人士,四個副總理中有二個黨外人士,也還象個聯合政府的樣子。可是後來政府改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副主席隻有一位,原來中央人民政府的幾個非黨副主席,他們的椅子都搬到人大常委會去了。這且不說,現在國務院的副總理有十二位之多,其中沒有一個非黨人士,是不是非黨人士沒有一人可以坐此交椅,或者沒有一個人可以被培植來擔任這樣的職務?從團結黨外人士、團結全國的願望出發,考慮到國內和國際上的觀感,這樣的安排是不是還可以研究?……”

——摘自葉永烈:《沉重的一九五七》

http://archives.cnd.org/HXWK/column/History/cm9204b-5.gb.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