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之一。

來源: bebe2014 2019-08-26 16:06:3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35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bebe2014 ] 在 2019-08-26 21:18: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4 條留言


OVL 留言 :

看到七公這篇詳述小羅斯福成就美國霸業的文章,趕緊把之前"美國的歐洲代理人板塊重整"跟"美國的歐洲戰略史"重新拿出來複習一下,赫然才發現七公之前有說要把CIA在1950年代末煽動的西藏叛亂,以及1962年的中印邊界衝突來龍去脈說明一下的文章還沒有出現...想說七公身為丐幫龍頭,底下的小丐們偶而還是要照顧一下的,期待其文章的誕生啊!! (敲碗~~) (2015-04-07)

王孟源 回複:

這個題目很大,其中關鍵的那分文件到現在還沒解密。我在服役時當情報官,讀了國軍拿到的共軍譯本,而共軍也是靠情報網拿到印度的英文原版。我雖然還記得要點,寫介紹文章的時候,像時間、地點和人名這類的細節也得搞對才行,而原本網絡上的英文簡潔版在三年前被印度政府想辦法弄掉了。。。

 


 

 


StarOcean 留言 :

再次拜讀大作,不禁擊節讚歎。

這麽看來,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直有一種說法美軍和政府高層實已知道,卻任其發生,以激起國內民憤,用以扭轉國會“孤立主義”當道的態勢確實有可能是羅斯福的又一謀略,代價又是幾千條人命。 (2017-08-30)

王孟源 回複:

日本人在幾十年前就提出六七個可疑的細節,都是美國高層可以事先警告珍珠港而不警告。當然美國人的藉口是官僚係統效率太低。一方麵這無法證偽,另一方麵我也不願意幫日本人洗脫他們偷襲的汙名,所以就沒有仔細討論。

但是以美國在1941年中開始對日本灼灼逼人,半年內就下了最後通牒的歷史背景,如果羅斯福還不預期日本會偷襲反擊,那麽他就真是無能、愚蠢至極。偏偏他的其他作為,證明他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最成功的政治人物,沒有之一。

 


Cobalt 留言 :

美方可能沒有預判到日本會打珍珠港。戰前的橙色計劃就是在菲律賓來一場日德蘭式的決戰。當時航母的戰力還沒經過充分驗證,各國海軍中都不缺迷信大艦巨炮的老頭子,猜不到山本的豪賭也正常。 (2017-08-31)

王孟源 回複:

這些是美國海軍將領的藉口;對羅斯福是不適用的。

-----------------

我在前文《美國的歐洲戰略史》裏提到,在1943年初英美聯軍憑著數量、補給和海空支援上的絕對優勢,完勝隆美爾的Afrika Korps(非洲軍團)之後,丘吉爾原本希望由意大利北上,經奧地利切入中歐,在1944年底前便可撃敗納粹德國,並趕在蘇軍之前就占領東歐。在1943年一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中,美方由馬歇爾出麵否決了這個方案,堅持要慢慢等蘇德兩軍互相殺傷,在1944年夏才在法國西北部開辟第二戰場。當時英方爭不過美方,但是現實總是會有些意外的:1943年七月初,聯軍登陸西西裏,德意兩軍隻做了象徵性的抵抗;原本意大利戰事應該依美國人的計劃,就此結束。但是七月底意大利居然發生了政變,墨索裏尼被軟禁到一個渡假山莊裏,新政府開始和英軍和談。這對丘吉爾來說,當然是天賜良機,可以藉此繞過美國人的阻撓,重拾“南方”戰略。於是他一麵和意大利新政府和談、一麵準備派軍進駐Rome。實際的作戰計劃是在九月初分兵兩路:助攻方向由西西裏向對岸的Calabria(這個省分喜歡吃辣,海鮮尤其有名,是少數風味濃厚辛辣的歐洲菜之一)和稍為向東的Taranto進軍;主攻則是在西西裏空軍基地的航程範圍內,選擇最北(亦即離Rome最近)又適合登陸的海灘進行大規模兩棲作戰。

美國人當然不願見到英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一舉拿下意大利,但是又找不到好藉口來阻撓這個計劃,於是隻能假裝合作,從內部進行戰術性的破壞。首先是慷慨地貢獻陸海空軍力量,藉此拿下了作戰的指揮權,由美軍第五兵團司令Mark Clark(克拉克)指揮代號為Operation Avalanche的這場兩棲登陸。克拉克的第一個決定就讓此後幾代的軍事歷史學家摸不著頭腦:明明Naples的北麵就是Volturno河的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寬敞,是兩棲登陸的理想地點,而且剛好在戰術空軍的航程之內。一旦在此登陸,Naples便可不戰而下,盟軍將擁有Rome以南的最大港口,補給極為便利。Naples以南,山脈直逼海岸,唯一可以勉強上岸的地方在Salerno以南。但是Salerno本身地勢狹窄,三麵環山,如果德軍占領了這些山地,不但血戰不能避免,而且還有被推下海的危險。可是克拉克就偏偏選中了後者。

這是Amalfi Coast(即西起Sorrento,東至Salerno,50多公裏的海岸線)較和緩路段的典型景觀。這裏群山直逼海岸,隻要有一小片沙灘就算是和緩的了。背景遠處是第一“大城”Amalfi。

這是來自Amalfi的巴士終於走出懸崖峭壁,向東南方俯視Salerno的景觀。Salerno三麵環山,隻有西南方臨海。這張照片裏遠處的東南方山丘是周邊最低矮平緩的。在那些山丘的南麵,才有較開闊的平原。

在1943年九月初,希特勒還覺得意大利是雞肋,不但防守的兵員不多,而且他依老習慣把前線的指揮權分給兩個元帥,由他自己在幕後遙控。如此一來,打了勝仗顯然是他的英明,打了敗仗也容易把責任賴到其中一個元帥的頭上;後來他在諾曼底也是這樣胡搞的。當時意大利北半交給隆美爾,南半則交給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而凱塞林隻有一個師(即16th Panzer Division)能部署到Salerno正麵;這還是因為克拉克一方麵以保障奇襲為藉口,嚴禁攻擊前準備的轟炸和炮擊,一方麵卻又讓德國人早就得到情報,知道登陸的確實時間地點,以致在搶灘時,德軍已經準備好英語的擴音廣播,叫盟軍上岸投降。盟軍方麵隻派了三個師來突擊56公裏的正麵,其中隻有一個美軍師,負責最安全也是最不重要的南端。另外兩個師都是英軍的,分別負責Salerno和Salerno東南山丘的另一邊。美軍和英軍之間相距20公裏,還隔了條河,完全無法互相支援。讀者應該可以想像的到,軍事歷史學家對克拉克的這個部署方案,同樣是百思不得其解。

1943年九月8日,意大利政府向盟軍投降。1943年九月9日,英美聯軍登陸上岸。克拉克下了嚴令,不能快速突進山區,必須步步為營,緩慢推進。盟軍的三個師本來就人手不足,接下來的四天又隻有南端的美軍得到一個師的增援,沒有多久英軍已經精疲力竭,無力前進。在此同時,凱塞林果斷忽略Calabria和Taranto之敵,把所有能機動增援的四個師集結到Salerno東麵,在九月13日發動了反擊,雙方血戰了三晝夜,英軍差點在Salerno被全殲,最後靠著海空轟炸勉力撃退了德軍,但是鋒銳已挫,凱塞林得以從容地依據山地部署下一道又一道的堅強防禦線,盟軍花了近兩年時間仍無法打出意大利,而且在絕對優勢的海空支援下,死傷人數居然還是達到了德軍的兩倍。這兩年的苦戰,盟軍都是由克拉克指揮的,而且奇事一樁又一樁地發生:首先在Operation Avalanche差一點就成為大災難之後,羅斯福馬上親自到意大利來頒給克拉克Distinguish Service Cross;這是美軍高級指揮官能獲得的最高獎章。1944年,為了從後方突破凱塞林的防線,盟軍又在Anzio做了一個兩棲登陸,克拉克一樣嚴令不能快速突進山區,必須緩慢推進,結果又是被德軍包圍,陷入拉鋸戰。後來盟軍終於有機會圍殲凱塞林手下的第十兵團,克拉克卻不顧英軍統帥部的建議,把美軍掉頭開進德國人已經撤離的Rome,事後羅斯福完全不理丘吉爾的抱怨,在1945年初臨死前還要升Clark的官,讓他做到四星上將。1946年,二戰結束後一年,美軍第36步兵師(就是在Salerno南端登陸的那個美軍師)的老兵還史無前例地向國會告狀,要求調查克拉克因“無能”而導致他們無謂的傷亡,結果也無疾而終,克拉克照樣當了兩年奧地利占領軍司令,1947年還升任馬歇爾在國務卿任上的副手。1952年,韓戰陷入僵局,美軍眼看著必須簽下史上第一個不是勝利的和約,結果又是克拉克忍辱負重,代替Ridgway(李奇威)來當這個窩囊的駐韓聯軍司令。

羅斯福雖然行動不便,在Salerno登陸戰的慘劇之後,卻立刻迫不及待地趕到意大利前線為克拉克頒發獎章。

上個月我到意大利南部遊覽,第一重點固然是古城Pompeii,但是也特別從Naples到Amalfi和Salerno走了一趟,親眼看看這個戰場的地理形勢。Operation Avalanche中,英美的特戰部隊走Amalfi Coast的山路,搶占隘口;我也就拉著不太情願的家人,跟著他們的舊路,爬了幾公裏。英美盟軍在意大利受挫,致使蘇軍得以占領歐洲的東半部,奠定了其後40多年冷戰的兩極世界和美國至今的霸權,這是震撼全球的關鍵大事。雖然知道背後真相的人必然極少,但是我既然有幸看穿真相,就在此和讀者共同緬懷這段歷史。

【後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為求思路流暢,有些細節沒有提到。事後覺得讀者若是知道了,有助於了解全盤真相,所以在此補述。馬歇爾一直是羅斯福的心腹,軍事外交方麵的總管;羅斯福死前,覺得馬歇爾不能搞內政,所以臨時選了杜魯門為副總統,外交政略由馬歇爾當國務卿繼續執行。艾森豪則是馬歇爾的副官出身,是他的心腹弟子,韓戰發生後,已因病退休的馬歇爾授命他選總統;後來他在內政外交上都有中上級的成就。克拉克又是艾森豪的副官出身,是他的心腹,忠心耿耿,但是命沒有艾森豪的好,不但沒當上總統,而且為了當白手套,留下萬世臭名;任何一本有關二戰的書都把他列為盟軍最爛的高級將領。後來連後輩李奇威(1943年他當意大利戰區司令時,李奇威隻是他手下的師長,比他低了三級)不願簽的和約,都得由他出麵來收拾善後,算是他對老板艾森豪賣命到底;說來他也是委屈了。

羅斯福為了建立美國的長久霸權,讓全球多死了1000萬人,其中美國人有40幾萬,所以克拉克還不算太倒黴的。這些玩大政略的“偉人”們,一彈指就是幾百萬條人命,非常人所能體會。毛澤東也是這個“偉人俱樂部”的成員,隻是大躍進和文革都是在和平時期搞的,所以和二戰時期的人命損失來比較,就更為驚人。

凱塞林當然是個不錯的將領,但是德軍英才輩出,他成大名其實運氣成分很大。1943年九月初,德軍在意大利最精銳的兩個裝甲師被分配給了隆美爾,而隆美爾當然還是本位主義,不願把主力部隊交給別的戰區。若不是克拉克有意放水,隻怕在Volturno登陸之後,凱塞林的戰線就會全麵崩潰,不到一個月整個Florence以南的戰區就被完全占領了。實際上在Salerno打出一個漂亮的反擊戰後,希特勒很高興,把隆美爾調到法國,整個意大利交給了凱塞林,並且增援了一些部隊,不但對後來的戰事有幫助,而且一個極其精銳的特戰部隊還馬上在九月底就把墨索裏尼救出來,讓他多當了兩年傀儡,到1945年才被共產黨遊擊隊捉住吊死。二戰後期德軍最了不起的元帥其實是Walter Model(莫德爾),他在東線屢次以1:5,甚至1:10,的兵力,打出奇蹟式的防守戰勝利,可惜世人常以成敗論英雄,而當時東線的大勢是德軍不斷地潰退。到1945年初,莫德爾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希特勒命令他不得投降,他不願讓手下的二十多萬殘兵作無謂的犧牲,下令全麵解散(技術上不算是投降),自己卻因為忠義不能兩全,自殺而死。這樣的人品,即使放到中國古代,也算是十分出色的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在東線殺的俄國人太多,怕史達林不會放過他;但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比Goring之輩高尚多了)。凱塞林則一直和克拉克耗到二戰結束才投降;英軍統帥部趕緊把他依戰犯罪起訴;其實在意大利戰區,美軍濫殺戰俘的事,比德軍幹的還多得多了,這個罪狀純屬出氣報復。還好已經選舉失敗、卸任首相的丘吉爾聽說之後,為凱塞林說情,他才被釋放出來。丘吉爾當然知道英軍在意大利失利,是被羅斯福和克拉克耍了;他到底還是有品的,不願遷怒無辜。

到了1946年,丘吉爾給了一個演說,強調東歐已經陷入“鐵幕”(“Iron Curtain”),此後這個詞匯在冷戰時期的反共集團裏流行了40多年。其實丘吉爾的用意是在羅斯福已死的背景下,挑撥美蘇矛盾,以求歐洲最終(從美蘇兩邊,而不是單從蘇聯)的解放。可惜在核彈時期,熱戰打不起來;冷戰一直拖了兩代才結束,而丘吉爾在1955年就死了。想來他回顧被羅斯福玩弄於股掌之上的那六年,必然是有些怨恨遺憾的。

發表日期 : 2015-04-05 22:44

所有跟帖: 

"馬歇爾一直是羅斯福的心腹,軍事外交方麵的總管。",嗬嗬,就這不是胡扯嗎 -Where_areYou- 給 Where_areYo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6/2019 postreply 17:11:34

"軍事外交"是指國家在軍事方麵的對外交往活動。是國家外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timgege2012- 給 timgege201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6/2019 postreply 18:41: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