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拿的兒子李堅,隨媽媽來北京住一陣子。..真是時過境遷友誼未斷啊!

來源: bebe2014 2019-08-17 22:00: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808 bytes)

每當聽到俞麗拿和她的兒子李堅的小提琴、鋼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使我想起在文革的動亂之後,初次見到俞麗拿和李堅的情景。

  我上初中學的是俄語,所以文革末期我從內蒙兵團回京後,在父親的提議下,開始和同院對門的俞秀靜伯母學英文。她是中國醫科大學早年留英歸國的謝少文教授的老伴。她曾對我說過,他們兩人在婚禮過程中通過倫敦橋時,英國的守橋衛兵們曾舉刀致敬並向她高呼:“你真美麗啊!”

 

  我們用的教材是薄薄的一本英國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林格風》。在一個嫩草微綠的春日,我們開始了“早上好!” “我說英語,”“你不是英國人”的第一課。一天下午,我正朗朗地給俞老師背誦《林格風》裏的第三課我們的房子:“很多倫敦人都住在城裏的公寓裏,但是我和太太在倫敦郊區擁有一棟獨立別墅…”, 這時她家進來一位身材曼妙、步態優雅、長相動人的身著國防綠軍裝的年輕阿姨。她看我們師生正在上課,就輕輕坐下,拿出手提包裏的紅毛線,織起了毛衣。俞伯母讀新課文時,我那從小上課不專心的毛病又犯了,不時地偷眼望望那位安靜地坐在沙發上快速地織著毛衣的秀美阿姨。

  下課後,俞伯母給我介紹說,這是她的拉小提琴的姪女俞麗拿。我才意識到這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拉《梁祝》的俞麗拿。她所在的《海港》劇組,來北京排練和演出,全班人馬就住在我們胡同裏的招待所,走路離我們協和大院不到三分鍾。我回家後,一邊聽《林格風》的錄音,一邊還想著那個端莊、高雅的阿姨。比起她和她的姑姑俞伯母,我們北京人就顯得土多了。

 

  過了一天去上課,俞伯母家又多了一個6歲的小男孩,也說上海話。俞老師說,這是俞麗拿的兒子李堅,隨媽媽來北京住一陣子。當時我沒有工作,院兒裏所有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愛找我玩。我一見這個聰明、漂亮的李堅,就把別的小孩都甩了,特別喜歡這個上海“小赤佬” 。每天我學完了英文,等他吱吱呀呀地拉完小提琴後,我們就在院兒裏打羽毛球或捉迷藏。

  春去夏至,陣雨之後,峋麗的天空浮現出一道彩虹,蜻蜓在夕陽中展開透明的翅膀,滿院子飛來飛去。我給李堅做了個帶有竹竿的蜻蜓網子,把著他的手教他捕捉蜻蜓,傍晚再把它們放了。常常等到他媽媽排練完回來或是夜幕降臨,我們才各自回家。

  《海港》在京排練、演出結束,俞麗拿和李堅都回到了上海。我出國前,在院兒裏又見到過李堅一次,是他讓他姑婆俞秀靜告訴我他來北京了。他雖然長高了,可還是小孩樣兒。俞伯母告訴我,說他改彈鋼琴了。這次見麵,雖然我們都很高興,但李堅顯得有點兒拘緊。我想,那天真無邪的童真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出國留學後,李堅居然還找到了我的電話,從美國東部的費城往我當時住的洛杉磯加州大學宿舍打過一次電話。我聽說他在著名的導師指導下彈鋼琴,心裏非常為他驕傲。可惜我在研究院的課程太重,我又帶著個孩子,所以後來聯係就中斷了。

  光蔭荏苒,二十多年後的2008年,我忽然聽說目前成名的小提琴家、鋼琴家、指揮家李堅帶著他的未婚妻到北京我們住過的老院兒、老樓去訪問過,並打聽過我兩次。真是時過境遷友誼未斷啊! 於是我立刻通過上海音樂學院找到俞麗拿,繼而找到當時正在北京搬家、目前在巴黎成家、定居,但是經常回國和母親一起演出的李堅。

  今天,當我聽著這母子兩人的配合默契、技巧嫻熟、感情豐富的小提琴鋼琴協奏曲《梁祝》,感到它仿佛是混合著柔和月光與斑斕卵石的孱孱流水,永無盡頭...


  2009.2.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