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鏟除蝗蟲滋生地,改造蝗區生態環境

來源: 2019-08-11 19:32: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5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吾 ] 在 2019-08-11 20:06:5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www.hongqi.tv/gonggao/2019-08-11/16015.html

ZT

要真正有效控製蝗災,必須徹底改造蝗蟲滋生的生態環境。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捕滅蝗蟲的同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蝗區生態環境的改造。

通過興修水利和墾荒,人類能把飛蝗的滋生地改造成良田。治淮工程的完成、官廳水庫的興建、黃河的治理等對從根本上消減蝗區發揮了重要作用。[15](p.12)通過對蝗區生態環境進行改造,至1957 年江蘇省已有40 多萬畝過去飄蝗的地區變為無蝗區。[32]安徽省泗洪縣1952年即開始改造蝗區,並開挖安東河以解決安河窪蝗區的水患;1953 年建成國營洪澤湖農場以改造車路口蝗區,麵積達12.1 萬畝;同年建成三河閘,改造了龍集濱湖蝗區,麵積6 萬畝;1955 年完成城頭防洪圩堤25 公裏以改造城頭蝗區,將大堤內建成農田;同年興建防洪堤以改造大漁溝蝗區。A 周口地區是河南省曆史上典型的內澇型蝗區,為了徹底消滅這一地區的蝗災,該地區在大力開展藥劑防治的同時全民動員,對常年積水的窪地和雜草叢生的內澇飛蝗滋生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共開挖排水溝6000 多條,排澇麵積64.2 萬畝,疏浚河道4 條,修建堤壩13 座,建大閘146 個,到1967 年底,徹底改變了飛蝗滋生地的環境麵貌,到1970 年全部變成了糧棉油生產基地。[12](pp.885~886)

 

經過堅持不懈的改造、治理,危害我國數千年的飛蝗之害最終得到有效控製。1977 年,10 月24 日,《人民日報》報道稱:“危害我國數千年的東亞飛蝗之災,如今已被我國人民和科學工作者控製住了。我國已經連續十多年沒有發生過蝗害。有關部門準備把這項重要成果推薦給全國科學大會。

 

今天,人們來到昔日蝗災嚴重的黃淮流域一些著名的飛蝗孳生地,可以看到綠樹如帶,稻田如毯。過去的‘螞蚱窩’,已經變成了‘魚米鄉’。魯西南微山湖地區的幾十萬畝湖灘泛水地,曆來是孳生飛蝗的場所,解放前,蝗群遷飛,為害數省。如今,這裏已變成大片旱澇保收的稻田,‘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33]

A 姬慶文主編:《治蝗豐碑》,第107~116 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