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優秀的銀行家陳光甫是如何發家、經營和收藏的

來源: bebe2014 2019-08-01 13:58: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960 bytes)

陳光甫(1881~1976),生於江蘇鎮江,原名輝祖,後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中國近現代著名銀行家。陳光甫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多個「第一」,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陳光甫還和張嘉璈、李銘、錢新之一起被稱為民國銀行家的「四大名旦」。

從窮學徒到銀行家

 

1881年,陳光甫出生在江蘇省丹徒縣一商人家庭,祖上幾代都在鎮江經營錢莊。陳家有子女八人,陳光甫排行第四,從小並沒有表現過人天賦,甚至說話也比平常人晚,據說七八歲才能說話。

1893年,因經營錢莊失敗,陳家移居漢口,陳光甫父親進入外商開辦的祥源報關行工作,這讓他認識到了英語的重要性。後來,陳光甫也進入報關行當學徒,不僅要熟悉人情業務,更要緊的是學習英文。陳光甫一邊學業務,一邊學語言,其間艱辛自不待言。他多年後曾經如此回憶,「鄙人年幼時,亦為學徒,凡添飯斟茶,以及早晚上卸排門之役,皆歸鄙人任之。為煤棧學徒時,且須任打包之事,夜間臥於地板之上,熱天則露宿曬台,飯時常不得飽,苟不與廚役聯絡,則枵腹之時,欲向廚役求一飯而不可得。」

1899年,憑藉語言優勢,陳光甫考入漢口郵政。郵政與海關是中國當時最為現代化的機構,郵政其實也屬於海關係統,這些經歷讓陳光甫開始接觸了現代企業,給予他最早的啟蒙和教育,他也曾經回憶,「這段郵政服務的經歷就像進入了一所學校,使我近距離地看到外國人和他們的做事方式,使我對新企業有了更大的興趣。因此,這段經歷為日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創立打下了基礎。」

1904年,陳光甫得到嶽父幫助引薦,以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身份,參加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是美國歷史的新紀元,一百年前美國剛剛從從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娜,使得美國土地擴大了一倍;一百年周年後,美國人決定舉行一場盛會來紀念這一歷史變化,這對於世界來說,也是20世紀的新開篇,更多新技術以及新機會的想像使得世博會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同在美國的孫中山也側身這一盛會,他評價為「此會為新球開闢以來的一大會」

如此盛會,對於歐美國家的人等來說尚且充滿驚喜,何況對於第一次從清國出來的少年陳光甫,震撼可想而知。他感嘆展品之豐富,「殊足炫耀遊人之耳目」,與此同時,中國的展品卻令人失望,「雜置於雜藝院偏厄陰暗之一隅,顛倒錯亂,不列細表」。兩相對比,猶如雲泥,他來了就不願意回去了,於是決定留下。

通過當時中國駐美大使的幫助,陳光甫以官派身份進入聖路易商業學校,1909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財政商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陳光甫畢業之後曾在美國銀行短暫實習,1910年回國。

回國不久,「海歸」陳光甫以留學生身份得到禮遇,進入南洋勸業會。時隔不久,剛好遇到江蘇省內部為一筆庫存白銀爭執不下,江北希望作為導淮經費,江南希望作為教育基金。雙方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刻,陳光甫看準時機,向江蘇都督程德全建議用這筆錢開設一家銀行,這既兩邊不得罪,又為陳本人謀求了一個職位。於是,江蘇銀行就此成立,程作為總辦,陳光甫成為幫辦。辛亥革命後,陳光甫受江蘇都督程德全委任擔任江蘇省銀行總經理

從「小小銀行」到中國最大民營銀行

 

北洋時代軍人主政,城頭旗幟變化,銀行也往往以結交軍閥為榮,而軍閥又把銀行當做軍費來源,這與陳光甫所受教育及其經營理念全然不符。因拒絕軍閥張勳要江蘇銀行提供存戶姓名款額的要求,陳光甫被迫辭職,離開江蘇銀行。

離開江蘇銀行後,陳光甫決心獨立創辦銀行。1915年,他聯合莊得之等人集資創辦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並被推舉為總經理。出身寒微的陳光甫自己並沒有多少錢,但金融業關鍵是信用,陳光甫最好的資產就是他本人。陳的合夥人中有不少人都大名鼎鼎,如董事長就是著名買辦莊得之。莊得之不僅出資較多(2.25萬元,最大股東),還幫助陳光甫出了他那部分錢(5000元),也拉來了自己的遠親盛宣懷家的存款。更為重要的是,從同業角度,陳光甫得到了當時江浙財閥代表張公權以及李銘的幫助。

起步之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資本僅僅為65000元時候就開門營業。對比各家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規模則堪稱迷你,額定資本10萬元,實收不到7萬元,員工隻有7名,得力搭檔也是漢口郵政局的老友楊敦甫等人。也正因此,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一開始被叫做「小小銀行」,陳光甫發家之後也多次表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苦出身。

回看當時中國銀行業格局,基本被外資銀行以及傳統錢莊把持,二者各有分工,中國新式銀行作為第三股勢力,起家之初多數地位不高。即使陳光甫本人,也曾飽受慢待,他曾回憶起剛剛起步時候的苦澀,這或許無意也讓他回想起在武漢遭受西人欺壓的少年記憶,「吾人至滙豐匯款,必從後門進內,欲見買辦固不能,即欲見帳房亦不可得。」然而,伴隨著張公權、李銘、陳光甫等新式銀行家崛起,中國金融業的格局開始變化,隨著他們推動中國廢兩改元以及法幣等金融改革,新式銀行也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陳光甫在經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時,規定了一條必須遵守的行動準則:「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製國際經濟侵略」,遵循「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煩瑣」的方針。陳光甫倡設了「一元開戶」的小額儲蓄以及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兩便、育兒儲蓄、養老儲蓄、儲金禮券等多種儲蓄形式,受到普通市民的歡迎。有人藉機刁難陳光甫,拿了100銀元,要求給其開100個存摺,上海銀行照開不誤。 陳光甫在銀行內部採取全員入股和實行儲金製度、帶薪休假製度、家屬醫藥費報銷製度等一係列措施,使銀行成為員工終身效力、依靠的地方。1918年,陳光甫撥款50萬元設立國外匯兌處,專營外匯業務,首開中國民營銀行問鼎國際外匯市場的先例。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憑藉「服務社會」的理念和「一元開戶」、「女性行員」等各類創新舉措,不僅在上海銀行業中站穩了腳跟,而且業務有後來居上之態勢。到1937年抗戰前夕,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獲得了巨大成就,存款總額近2億元,比創辦那年50餘萬元的存款額增長了400倍!國內外分支機構119家,員工2775人。到了1946年,該行資本額達到1000萬元,比創辦資本增長了150倍!民國時期,浙江實業銀行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再加上浙江興業銀行,被稱為中國的「南三行」。這三家銀行都立足上海,堪稱中國新式銀行現代化的先驅。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因而也被金融史學家認為可與同樣從小小銀行發展起來的英國滙豐銀行相媲美。

在日記中,陳光甫闡述了自己的經營理念。「世界大勢及中國歷史均證明,盲目牟利之機構將無永存之地步,必須將『理想』因素納入私人企業中,方可存在。」

據說,杜月笙的心腹蘇嘉善在臨終前,當著眾人的麵將大兒子託付給杜,懇請杜設法將他送到上海銀行去工作,因為上海銀行向來以對練習生管理嚴格而著稱。在上海灘不可一世的杜月笙此時躊躇了半天方才勉強答應。因為他知道上海銀行任用職員一律招考,不講人情,他與陳光甫素無來往,又不能隨便硬幹,此事實在沒有把握。這些都足以說明上海銀行當年的管理之嚴及在外界的名氣之響。

陳光甫與當時及現今一般民營企業家不同,恪守「敬遠官僚,親交商人」的處世哲學,對權力若即若離,也不服從亂命。

1927年北伐軍攻占武漢,曾命令武漢銀行界停兌現金,他為了維護銀行信用,拒不執行。陳痛感北洋軍閥腐敗,又反對共產革命,仍選擇了支持蔣介石,曾積極為之籌措軍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陳光甫被任命為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交通銀行董事、貿易調整委員會主任和國民政府委員等職。

1935年國民黨推行幣製改革,恰逢國際市場白銀價格猛跌,他應孔祥熙之請赴美,與美財長摩根談判,簽訂「中美白銀協定」,穩定了國內金融。

抗日戰爭時期,陳光甫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復興貿易公司董事長,中、美、英平準基金委員會主席。期間,受蔣介石指派赴美國談判借款事宜。當時的中國駐美國大使胡適先生曾贈詩與之共勉:「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隻能拚命向前。」最終他們促成了數額為2500萬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兩筆總額為4500萬美元的貸款,為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7年,國民政府在各方壓力之下表示結束訓政進入憲政,1948年也被定為行憲年。陳光甫擔任了國府委員,這大概是陳光甫側身政治最近的一次。對於當時行憲國大的實質,他也看得清楚,用銀行作形象比喻,「政府比如銀行,大股東一向是國民黨,而蔣主席是董事長,銀行鬧恐慌,大股東急了,去找些人來幫忙,一麵給他一個董事或監察人的名義,一麵送一二十股的股票給他,算是參加的代價」。他分析:「要繼續打內戰,國民黨本身已經沒有這能力,於是非向美國借款不可,於是才有今天的新政府」;但仍寄望於「既然有新股東參加,就少不得有新股東說話的權利」,「今天所成立的聯合政府將減少國民黨獨裁的程度」(《陳光甫日記》,1947年4月23日)。

陳光甫為人正派,對於政治他往往不肯明確加入官方職位,始終保持無黨派人士身份,多次成為不同政治勢力角力爭取的對象,無論是1947年的國民政府改組還是1949年的和平談判抑或1950年代在香港,陳光甫都是各方爭取的對象。當時,毛澤東曾託人送來親筆簽名《毛選》一套,陳則回贈以清人書法冊頁。周恩來也曾委託黃炎培請他回國,他也沒有從命。

1949年3月,陳光甫去了香港,他的老部下資耀華則留在內地,隨後組織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公私合營,甚至多次邀請他回來。陳光甫猶豫之下,最終選擇留在香港,以接近七旬的高齡重新創業,1950年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香港分行易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香港註冊。隨後陳光甫定居台灣,196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台北復業。

陳光甫於1976年卒於台北,享年96歲。得知陳光甫去世的消息,遠在海外的老友張公權無比哀傷,以輓聯表示哀思:「論交六十年前,往復籌謀,以裕國厚民相期,得君偉業垂範,堪償宿願;聞凶數千裏外,生死相隔,往異域殊鄉為客,假我餘年著述,以證心期。」陳光甫近百歲的人生,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三峽的波濤洶湧,也見證了中國金融業的劇烈變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pk9vl3z.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