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壩建成前的議憶(摘自擺渡三峽電站的“建設曆史”)

來源: 走石飛沙 2019-07-31 07:59: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091 bytes)

ZT.

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
1932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派出的一支長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查和測量,編寫了一份《揚子江上遊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這是我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
1944年,在當時的中國戰時生產局內任專家的美國人潘綏寫了一份《利用美貸款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的報告。
1944年,美國墾務局設計總工程師薩凡奇到三峽實地勘查後,提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即著名的"薩凡奇計劃"。
1945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成立了三峽水力發電計劃技術研究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及三峽勘測處。
三峽水電站
 
 
1946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美國墾務局正式簽訂合約,由該局代為進行三峽大壩的設計;中國派遣技術人員前往美國參加設計工作。有關部門初步進行了壩址及庫區測量、地質調查與鑽探、經濟調查、規劃及設計工作等。
1947年5月,麵臨崩潰的國民政府,中止了三峽水力發電計劃的實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術人員。
1949年,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荊江大堤險象環生。長江中下遊特別是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從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視。 [3] 
1950年初,國務院長江水利委員會正式在武漢成立。三年後興建了荊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庫規劃的介紹時,希望在三峽修建水庫,以“畢其功於一役”。他指著地圖上的三峽說:“費了那麽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製洪水的目的,為什麽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先修那個三峽大壩怎麽樣?!”
1953年10月,長江水利委員會上遊局黨組向西南局財委的報告中提出,將來三峽水庫的蓄水高度可能在190米左右,請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關單位打招呼,不要在190米高程以下設廠或建較重要的工程。西南局財委同意了這個意見。
1954年9月,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在《關於治江計劃基本方案的報告》中提出三峽壩址擬選在黃陵廟地區,蓄水位擬選為191·5米。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有關部門和各方麵人士通力合作,全麵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設計與論證工作。3月,在莫斯科簽訂了技術援助合同,第一批蘇聯專家6月到達武漢。長委所屬4台鑽機和第七地形測量隊先後進入三峽地區,開展測量工作。
1955年12月,周恩來在北京主持會議,在聽取長委和蘇聯專家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後,肯定了國內專家的意見,正式提出,三峽水利樞紐有著“對上可以調蓄、對下可以補償”的獨特作用,三峽工程是長江流域規劃的主體。
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後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著名詩句。
1957年12月3日,周恩來總理為全國電力會議題詞:“為充分利用中國五億四千萬千瓦的水力資源和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遠大目標而奮鬥。”
1958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中共中央成都會議上作了關於長江流域和三峽工程的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明確提出:“從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麵考慮,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應當采取積極準備、充分可靠的方針進行工作。”當月,周恩來總理登上三鬥坪中堡島,與隨行專家共同研究三峽工程壩址優選方案。
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主席視察葛洲壩壩址。 [4] 
1958年6月,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第一次科研會議在武漢召開,82個相關單位的268人參加,會後向中央報送了《關於三峽水利樞紐科學技術研究會議的報告》。
1958年8月,周恩來總理主持了北戴河的長江三峽會議,更具體地研究了進一步加快三峽設計及準備工作的有關問題,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峽初設要點報告。
1960年4月,水電部組織了水電係統的蘇聯專家18人及國內有關單位的專家100餘人在三峽查勘,研究選擇壩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廣州召開經濟協作會,討論了在“二五”期間投資4億元、準備1961年三峽工程開工的問題。由於暫時經濟困難和國際形勢影響,三峽建設步伐得到調整。8月蘇聯政府撤回了有關專家。
1970年,中央決定先建作為三峽總體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壩工程,一方麵解決華中用電供應問題,一方麵為三峽工程作準備。12月26日,毛澤東主席作了親筆批示:“讚成興建此壩。”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壩工程開工。
1979年,水利部向國務院報告關於三峽水利樞紐的建議,建議中央盡早決策。
1980年7月,鄧小平副總理從重慶乘船視察了三峽壩址、葛州壩工地和荊江大堤,聽取了三峽工程的匯報。
1981年1月4日,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1年12月,葛洲壩水利樞紐二江電站一二號機組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產。
1981年11月,鄧小平副總理在聽取興建三峽工程的匯報時果斷表態:“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5] 
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準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編製的《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確定三峽工程實施蓄水位為150米的低壩方案。
1984年底,重慶市對三峽工程實施低壩方案提出異議,認為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僅止於涪陵、忠縣間180公裏的河段內,重慶以下較長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萬噸級船隊仍然不能直抵重慶。
1986年3月,鄧小平接見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時表示:對興建三峽工程這樣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中國政府一定會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時,才會決定開工,是決不會草率從事的。
1986年6月,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擴大論證,責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以錢正英為組長的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成立了14個專家組,進行了長達兩年八個月的論證。
1989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重新編製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認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報告推薦的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三峽工程的實施方案確定壩高為185米,蓄水位為175米。
1989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來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鬥坪壩址。
1989年底,葛洲壩工程全麵竣工,通過國家驗收。
1990年7月,以鄒家華為主任的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成立;至1991年8月,委員會通過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報請國務院審批,並提請第七屆全國人大審議。
1991年9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視察三峽大壩壩址。
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視察三峽大壩壩址。 [6]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以1767票讚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決定將興建三峽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由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實施。三峽工程采取“一次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式,水庫淹沒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0個區縣、270多個鄉鎮、1500多家企業,以及3400多萬平方米的房屋。從開始實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萬人左右,累計有110多萬移民告別故土。
1993年1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李鵬總理兼任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會下設三個機構:辦公室、移民開發局和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1993年7月26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查批準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樞紐工程),標誌著三峽工程建設進入正式施工準備階段。
1993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規定: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使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並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1993年9月26日,江澤民主席為三峽工程題詞:“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建好宏偉三峽工程。”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研究三峽工程移民問題。
199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考察三峽工地時指出,“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上這個工程,就要萬眾一心,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務求必勝”。江澤民主席還為三峽工程題詞:“向參加三峽工程的廣大建設者致敬”。
1994年11月2日,朱鎔基副總理視察三峽工程。
1994年11月17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問題。
1994年12月,李鵬總理在乘船赴三峽工地參加工程開工典禮的途中,寫下歌頌三峽工程的《大江曲》。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鬥坪舉行的三峽工程開工典禮上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5年,三峽庫區一期水位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全麵啟動。
1996年6月1日,葛洲壩電廠正式移交中國三峽總公司。
1996年8月,中國目前跨度最大的懸索橋--西陵長江大橋正式通車;12月,宜昌三峽機場通航,這些為更好地服務三峽工程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1996年11月下旬,三峽工程大江截流係統工程啟動。
1996年12月22日,吳邦國副總理視察三峽工程工地。
1997年1月,國家計委正式批準10億元人民幣三峽債券發行計劃,這是三峽總公司第一次采取國內發行債券的形式用以籌措三峽工程建設資金。 [7] 
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這有利於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統一規劃、安排和管理。
1997年9月中旬,三峽水庫淹沒區一線水位移民搬遷基本結束。
1997年10月1日,亞洲載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橋--三峽工程覃家沱大橋建成通車,標誌著三峽工程對外交通建設全部完成。
1997年10月6日,人工開挖的3.5公裏長、可供大型船隊航行的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正式通航。
1997年10月1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批準《長江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前驗收報告》。
1997年10月14日,國務院第63次常務會議通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前驗收報告,決定三峽工程於11月8日實施大江截流。
1997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一行視察三峽工程。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工程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為期5年的一期工程勝利完成,三峽工程轉入二期工程建設。
1998年1月初,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根據國家有關工程質量的法令、法規,結合三峽工程建設實際,製定《三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試行),並於1998年1月正式執行。
1998年1月12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研究三峽二期工程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的有關問題。
1998年1月13日——17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重慶市及庫區移民工作,要求把移民放在大事之首,抓住機遇,埋頭苦幹。
1998年4月21日,三峽永久船閘一期開挖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82.6%,總體質量完全達到設計要求。
1998年5月1日,經過5年的建設,長江三峽臨時船閘正式通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線五級船閘。
1998年5月14日,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地球物理勘測研究院提交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一期主體工程建基麵彈性波檢測工程》通過專家評審驗收,其成果報告正式歸檔,載入了三峽工程建設史冊。
1998年6月1日,三峽工程二期圍堰下遊防滲牆宣告全線封閉,共完成防滲牆麵積25746平方米。
1998年7月,三峽壩區遭遇57700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壩址水域來水量達到1877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值,三峽工程經受住洪水考驗,工程主要項目正常施工。
1998年10月8日, 三峽永久船閘上遊引航道靠船墩澆下第一方混凝土,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船閘已由開挖階段轉入混凝土澆築階段。
1998年12月28日-30日,國務院總理、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主任朱鎔基對三峽工程庫、壩區進行了考察,並諄諄告誡全體三峽建設者,三峽工程是“千年大計,國運所係”,質量是三峽工程的生命,質量責任重於泰山。 [8] 
1999年2月6日,中共中央紀委書記尉健行參觀三峽工程展覽館。
1999年3月12日,由山西長治鍛壓機床廠製造的國內最大卷板機在三峽工地正式投入使用。該機的順利投入使用,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能生產特大卷板機的少數國家之一。
1999年10月3日,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南線五閘首保護層最後一方石碴被運往碴場,至此,由武警水電部隊第四支隊擔負的永久船閘南線開挖全線告捷,這標誌著永久船閘主體開挖工程圓滿結束。
1999年12月31日,三峽工程全年完成混凝土澆築458.52萬立方米,超額完成年澆築448萬立方米混凝土的計劃,遠遠超過巴西伊泰普創下的年澆築混凝土320萬立方米的記錄。
2000年1月24日,三峽工程左岸電站廠房首台機組基礎環在一號機安裝就位,標誌著三峽左岸電站廠房施工由土建施工為主轉入土建與機組埋件安裝並舉階段。
2000年7月17日,150戶639名重慶市雲陽縣農村移民外遷到上海市崇明縣落戶。這是由政府組織的首批外遷移民。
2001年1月5日,“長江三峽工程淹沒區及遷建區文物古跡保護規劃報告”正式通過審查。
2001年2月15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第35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修訂草案)》,這是對1993年的條例進行的修訂。《條例》結合一期移民工作實踐,對移民遷建和管理的一些政策和原則進行了必要的修改、補充和完善。《條例》自2001年3月1日起實施。
2001年5月31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三峽工程建設、外遷移民等有關問題。
2001年8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移民局承擔的《中國三峽移民人權保障實證研究》在北京正式啟動。
2001年11月7日,三峽工程永久性船閘首扇反弧門在閘首中南豎井內安裝成功。
2002年1月13日,經過9年建設,三峽工程大壩已經達到2003年蓄水發電所需的壩高,三峽大壩迎水麵高程已經全線達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壩高度已具備擋水要求。
2002年3月17日,三峽工程首台發電機組轉輪吊裝成功。轉輪的順利安裝為三峽工程在2003年實現首批機組發電創造了條件。
2002年5月1日,三峽工程成功地實施了對上遊圍堰的爆破。1997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遊圍堰完成了曆史使命。
2002年9月1日,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開始進行有水調試。永久船閘按年單向5000萬噸和通過萬噸級船隊要求設計。過往永久船閘的船舶包括萬噸級船隊,每次過閘的時間大約需要2小時35分鍾。根據三峽工程建設計劃,船閘將於2003年6月通航。
2002年9月1日,國務院下達的三峽庫區12萬二期外遷移民任務全麵完成,135米水位下的清庫工作接近尾聲。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裏的三峽二期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次日,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宣布了國務院三建委的決定。
2002年11月6日,長江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合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在截流合龍後發表講話。全長3.7公裏、渠寬350米的導流明渠,是為解決三峽二期工程期間通航和過流而開挖出來的一段“人造長江”。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誌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遊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9] 
2003年2月27日,三峽庫區三、四期移民搬遷工作全麵啟動。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複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麵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衝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誌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麵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至此,中國建成世界上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閘。
2003年5月30日,三峽工程依次開啟位於泄洪壩段的20、21、22、23號4個泄洪深孔,這是三峽工程泄洪孔建成後首次開啟。
2003年6月1日零時,三峽大壩中的閘門按計劃準時啟動,三峽工程正式下閘蓄水。三峽工程船閘全長6.4公裏,其中船閘主體部分1. 6公裏,引航道4.8公裏。三峽船閘係雙線5級梯級船閘,其工程規模居世界之最。
2003年6月16日,三峽船閘開始試通航。
2003年6月24日,三峽首批發電的2號機組成功進行並網發電試驗。
2003年7月1日上午9時58分,三峽工程第一台發電機組--2號機組開始進行72小時並網試運行。4日5時52分,2號機組發生運行故障,機組隨即跳閘停機。在故障原因查明後,2號機組於5日11時16分重新啟動,開始新一輪72小時並網試運行。
2003年7月10日1時31分,長江三峽工程第一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的2號機組提前20天實現並網發電。
2003年8月18日9時32分,三峽工程第3台投產的發電機組--3號機組正式並網發電。
2003年10月,國務院總理、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主任溫家寶赴三峽庫區和三峽樞紐工程建設工地考察。
2003年11月22日,長江三峽工程第1號機組正式並網發電並投入商業運行。至此,三峽工程首批發電的6台機組全部投產。三峽工程已經創造出一年內裝機420萬千瓦、連續投產6台70萬千瓦的水電安裝和投產世界紀錄。
2004年1月9日,三峽工程從2004年起進入三期工程。三峽三期工程至2009年曆時6年,期間將完成右岸大壩和右岸電站建設,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機,有20台單機70萬千瓦的機組投產。
2004年4月,三峽工程三期移民搬建工作已全麵展開。三峽工程竣工後,三峽庫區將搬遷移民113萬人,其中重慶103萬人。根據規劃,重慶市三期動遷移民32.44萬人,遷建工礦企業304戶,複建各類房屋942萬平方米。三期移民工作預計將於2006年上半年完成。
2004年4月30日,長江三峽工程左岸電站7號發電機組正式並網發電。至此,三峽工程已有8台70萬千瓦大型機組投產,日發電量達1.15億度。
2004年4月,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視察三峽工地。
2004年6月8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實施戰略轉移。今後對口支援工作重點將圍繞國家扶持庫區發展的四大產業進行,在支援上逐步實現從輸血型向造血型、從扶貧型向開發型、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行為型、從單方受益型向互惠互利型轉變。
2004年7月6日,新華社報道,投入40億元的三峽庫區二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此項工程已經發揮出三大效益:一是基本消除受135米水位影響的崩滑體災害;二是基本消除了受135米水位影響塌岸災害;三是消除了大量危及移民遷(複)建工程、城鎮、港口碼頭、公路等的地質災害。
2004年7月8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船閘通航驗收委員會在三峽工地宣布,三峽船閘已經通過正式通航驗收,由試通航轉為正式通航。
2004年7月26日,三峽工程第9台投產機組--三峽左岸電站11號發電機組正式並網發電。11號機組發電機轉子最大直徑為18.74米,高3.42米,重量為1779噸,加上發電機定子和水輪機的重量,機組總重量在4900噸左右,是當今世界已投產的水輪發電機組中重量最重的機組。
2004年8月24日,三峽工程左岸電站8號機組於正式並網發電。至此,三峽工程已有10台機組投產發電,投產總裝機容量達700萬千瓦,實際裝機容量已位居世界發電廠第3位,發電能力位居全國第一。
2004年8月26日,重慶奉節縣的882名移民踏上赴江西的外遷之路,標誌著三峽庫區出省市外遷移民工作全部結束。至此,三峽庫區已經外遷移民16.5萬人。 [10] 
2004年9月底,三峽樞紐工程已累計完成靜態投資393億元,占投資概算的78.5%。輸變電工程累計完成靜態投資208億元,占總投資概算的64%。移民搬遷安置工程已經完成移民包幹補償資金靜態投資330億元,占投資概算400億元的82.5%。
2004年10月12日,《光明日報》報道,曆時5年、涉及16.6萬人的三峽移民外遷安置工作已正式結束。截至 2004年9月,庫區政府共組織外遷移民9.6萬人,加上重慶市內、湖北省內安置4.5萬人,以及自主外遷到20多個省市的2.5萬人,共從庫區外遷農村移民 16.6萬人。據統計,三峽農村移民安置在上海、江蘇等11個省市的249個縣、1062個鄉鎮、2000 多個安置點。外遷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落實,承包土地人均達到1畝左右,人均住房麵積達到20-25平方米。
2004年12月8日,長江三峽工程地下電站主體工程首次進行公開招標,拉開了三峽地下電站建設的序幕。三峽地下電站是置發電機組於大壩右側山體內的隱蔽式電廠,將安裝6台7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地下電站於2009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將使三峽工程的總裝機將由原來設計的26台增加到32台,裝機容量由1820萬千瓦增加到2240萬千瓦。
2004年12月28日,三峽電力外送的第三條通道--三峽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在湖北宜都市正式開工。工程將穿過湖北、安徽、江蘇、浙江4省,跨越長江、漢江,從三峽電廠直抵上海市青浦區,線路全長1075公裏,工程總投資70億元,計劃於2007年建成完工。 [11] 
2005年1月,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布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項目名單,其中包括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地下電站。三峽總公司一開始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形成頂牛之勢。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停工,繳納罰款。直到2005年4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重新開工。 [12] 
2005年4月5日,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外遷工作總結表彰會在重慶萬州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曾培炎出席會議並講話。曾培炎指出,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出省市外遷安置任務如期完成,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精神,在新中國移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005年5月12日,新華社報道,三峽工程四項攻關課題榮獲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四項課題分別是:《特大型施工機械運行安全、診斷與優化研究》《三峽1200/125t橋式起重機研究》《長江三峽工程二期上遊圍堰防滲牆施工技術與研究》和《三峽工程明渠導流及通航研究與運行實踐》。
2005年9月16日,三峽工程左岸14台70萬千瓦機組全部並網運行,提前一年實現了投產發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投產發電儀式並致辭。
2005年10月12日,三峽大壩啟動導流底孔封堵工程。該工程計劃於2006年5月15日前完工。
2005年12月1日,三峽重慶庫區三期蓄水庫底清理工作全麵啟動,清庫工作將為2006年汛後三峽工程蓄水至156米做準備。
2005年12月16日,曆經55天的三峽船閘下引航道、口門區及連接段清淤施工順利結束,完成疏浚工程量44萬立方米,是三峽船閘引航道自2003年通航以來清淤量最大的一次。
2006年2月10日,新華社報道,到2005年底,三峽工程已累計完成靜態投資近430億元(超過概算90%)。左岸大壩已全線達到185米高程,左岸電站14台機組(980萬千瓦)比設計提前1年全部投入運行;右岸大壩澆築高程已達到160米(超過計劃2米),未發現裂紋和質量問題,右岸電站機組埋件安裝全麵展開,地下電站主廠房、尾水洞等工程正在抓緊實施,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
2006年2月10日,截至當日10時,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到1000億度,為緩解我國電力緊張局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6年2月10日,三峽工程三期庫底清理工作進入全麵實施階段。
2006年3月29日,三峽大壩進入最後的施工建設階段,離大壩全部建成隻剩下約7.8萬立方米混凝土。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混凝土總方量為1610萬立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壩,設計壩頂海拔高程185米。
2006年4月10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第15次到三峽工地現場檢查。專家組認為,三峽三期工程施工質量完全處於受控狀態,左岸機組安裝和地下廠房開挖質量很好,右岸大壩沒有裂縫創造了世界奇跡。
2006年4月13日,由中宣部、國務院三峽辦、中共重慶市委聯合主辦的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三峽移民精神集中體現了“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萬眾一心的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的拚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06年4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重慶考察工作,就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及三峽庫區移民工作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2006年5月11日,由葛洲壩集團機 電建設公司承建的三峽右岸電站首台機組定子開始組裝,這標誌著三峽右岸電站12台發電機組進入機電安裝階段。首台組裝的是26號機組定子,這台機組預計於2007年8月安裝完成。
三峽水電站
 
 
2006年5月12日,國務院總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溫家寶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聽取三峽辦等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審議批準三峽水庫今年汛後蓄水至156米的工作方案。 [11] 
2007年2月28日,三峽右岸下遊圍堰成功爆破。 [13] 
2012年5月4日,三峽地下電站27號機組首次啟動成功,此舉標誌著三峽工程最後一台70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進入倒計時階段。 [14] 
2013年6月7日,國家審計署公布對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審計結果。審計署從2011年6月到2012年2月,對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進行了審計。這也是審計署第20次對三峽工程進行審計。審計結果顯示,三峽工程財務決算總金額為2078.73億元,在審計過程中,三峽工程涉及多方麵嚴重問題,其中挪用移民資金2.79億元,還發現涉嫌違法違紀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35件,涉及金額1.13億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3年10月20日三峽集團,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突破7000億千瓦時。據測算,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7514萬噸、二氧化硫90萬噸。十年發電量相當於減少使用約3億噸標準煤。 [15] 
2014年9月15日淩晨起,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正式啟動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由於新一輪洪水正在過境三峽,本輪蓄水工作屬近年來首次與防洪調度同步開展。預計10月底或11月份,三峽工程將蓄至175米水位。 [16] 

所有跟帖: 

不管怎樣三峽大壩總發了不少電,可惜的隻是本來屬於四川人民的發電收入都被中央掠奪走了,害處是四川人民承擔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164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08:37:37

泥馬吠日不正常,蠅蛆為伍屎殼螂 -走石飛沙- 給 走石飛沙 發送悄悄話 走石飛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09:25:17

哈哈哈。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0:20:35

怎麽成了四川人民的發電收入? -一塌不糊塗- 給 一塌不糊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2:49:31

三峽在重慶,重慶是被中央強行從四川人民奪走成立直轄市的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224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3:21:01

三峽屬中國。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3:46:16

你先看看,三峽是在湖北境內。中國不是聯邦製,全國一盤棋的計劃經濟,三峽水利樞紐屬於國企。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8:11:01

從玉門什麽就知道中央把什麽資源都霸占走了最後留下爛攤子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92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8:20:58

李上馬三峽肯定有個人私心,搞高大上的項目為自己樹碑立傳家人順便揩油。當時軍方反對聲音最大,反對票有史以來最多。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281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8:17: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