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國, 常任理事國,有權如同任何一會員國,必要時,災難時,得到聯合國的援助,

來源: 弓尒 2019-07-28 12:39: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3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7-28 13:26: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不要說 還是 大買單國之一。

拒絕的事實,就是證據之一。

-----------

 

唐山大地震 國際援助被擋在門外

1976年7月28日,裏氏7.8級的大地震瞬間將唐山夷為平地。7月29日,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致電中國政府總理華國鋒時說,聯合國將為減少這場災難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做出努力。同時,美、英、日等國也向中國政府公開表達了援助的意向。 

然而,時局所造成的對國外援助的過度謹慎,使國際社會的熱情未能在受災嚴重的中國激起任何漣漪。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明確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說明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製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散發了這篇社論。各國認識到,中國顧慮重重,可能不想接受國際援助,對此,世界輿論感到很惋惜。 

7月30日,當日本大使轉達日本對中國的援助願望時,中國以謝絕日本的方式告知世界,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國家的援助。 

1980年“南澇北旱” 謹慎接受外援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中國人的思想,中國政府對於國際援助的態度,也因此開始朝著更加理性、務實的方向轉變。 

1980年夏季,中國北方地區出現3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旱情,近2億畝農田因缺水幾乎絕產。長江流域則因連續暴雨浸於洪水之中。麵對嚴峻形勢,中國政府首次決定向國際援助敞開大門。當年10月,國務院批準了外交部與民政部聯合上報的《關於接受聯合國救災署援助的請示》,並指出,可以適當爭取聯合國救災署的援助。 

事實上,對於以什麽樣的態度、接受何種程度的國際援助,當時中國政府仍是偏向謹慎的。盡管中國已表示接受國際援助的意願,但卻並沒有更具體地提出進一步援助要求。比如,在向聯合國報告災情時,中方隻說明河北省因旱災需要援助,而對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同樣嚴重的旱情卻沒有進一步說明。在受援渠道方麵,中國的決定也有很多謹慎——要求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援助物資必須經由聯合國救災署發放給中國。 

然而,從拒絕到有限接受援助,中國畢竟還是向前邁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由於聯合國救災署努力,國際社會為我國共提供了價值超過2000萬美元的賑災物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