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記憶|我與安徽樅陽浮山中學

來源: 日暮鄉關 2019-07-16 07:25: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76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日暮鄉關 ] 在 2019-07-16 09:10: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Original: 陶善才                          轉自文鄉樅陽微信公眾號

一.初踏浮中當老師

 我們是1982713日在安師大接受宣布畢業分配的。選擇這個日子,是讓學生盡快離開學校,避免去向不好的學生鬧事,因為若趕在15號之前到新單位報到,還能領到半個月工資。對比那些分配到省城機關和大專院校的同學,我被分配到家鄉縣城下麵的浮山中學,顯然是有很大落差的,但早一天離開還能拿到半個月的工資,對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寒門子弟來說,還是有很大的誘惑的。我趕忙收拾行李,當日下午就與一些順道的同學坐小輪離開了我生活四年的蕪湖。

終於趕在15日前在縣教育局人事股報了到,然後坐車回家。四年的大學生涯結束了,可以為家裏掙工資了,父母自然很高興,特別是父親,說浮山那裏拿工資都花不掉,能餘錢,非常好。在家裏幫助搞了一段時間的雙搶,九月初開學,我帶著外甥去池州二姐夫那裏搬運離校時寄托的行李,返程坐過江輪渡到白蕩閘,然後轉乘機帆船經白蕩湖到浮山,從此,我的身份變了,由師大學生變為浮中老師了。

 

二.浮山中學內外環境素描 

我的家鄉在浮山的東邊,距浮山大約30華裏,與浮山隔湖(白蕩湖)相望。分配到浮山中學之前,我還從來沒有來過這裏,但我聽說過浮山中學,很有名氣。是民主人士房秩伍先生創辦的,房秩伍的兒子房師亮又與朱德早年在法國同學,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黃鎮同誌早年在浮山中學當老師,從浮山中學走出去的學生後來不少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正因為這些原因,雖然它是地處偏僻山區的農村中學,卻被定為安慶地區的首批重點中學,我從安徽師範大學分配到浮山中學,沒有通過縣教育局,派遣證上直接定位“安慶地區浮山中學”。

前往浮山中學報到時我在想,浮山中學大概坐落在浮山旁邊的一個小鎮上,也就像我家鄉的白雲中學坐落在項鋪鎮街邊,雖不在縣城,生活大概還很方便。然而,當沿著一條土路下坡走近浮山中學時,眼前的情景不免讓我倒吸一口涼氣。

 

一道一米多高的土坯牆將浮山南邊的山凹圍成一圈,土坯牆內,就是浮山中學的校園。走進校園,左側一棟兩層破舊的小木樓,是學校領導的房間和辦公的地方;迎著土坯牆大門的正中間是一座青磚建蓋的兩層樓的歐式建築;穿過歐式建築,南北兩邊是男女學生宿舍,南邊是女生宿舍叫“二十四間”,北邊是男生宿舍叫“北五間”;再穿過男女宿舍而上,是兩排像破折號相連的平房,這就是學生上課的教室,每一排平房有四間教室,兩排共八間。除了這些建築,還有東幾間、西幾間不成規則的舊房,那便是教師宿舍和食堂。

我當年剛踏進浮山中學時,校園就是這樣的規模,連同後麵滿坡是樹的山腳,整個校園麵積大概也就五、六十畝。校園有幾條窄窄的水泥路,分別通往食堂和教室,大多地麵為沙土路;校園內綠化很好,樹木成行,特別是校門口的幾棵大樟樹,數十米高,樹冠如同撐開的雨傘,遮天蔽日,開學時間的九月份,還是“秋老虎”天氣,中午燥熱,許多師生坐在大門口的石墩上休息,樟樹底下涼風習習,令人心曠神怡。

 

 這年我帶高一兩個班的語文課。高一共有5個班(第三學期分文、理科合並為4個班),高二4個班,加上初中3個班(初一、初二、初三各1個),全校共有12個班級,學生總數不到600人,全校教職工連同合同工,也就六十人左右。

當年學校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學校過去晚自習點汽燈,我到浮中的時候,上麵配給浮中一部發電機,天黑的時候開始發電,晚上九點半停止發電,教師如果晚上備課或批改作業,就要點上備用的煤油燈,這對我們喜歡熬夜的“夜貓子”來說,十分不習慣。煤油不夠用,就到浮山小店去購買,當時煤油還是計劃供應,十分吃香,如果和小店營業員混得很熟,他可以賣給你一斤煤油,但還要搭配點其它滯銷的東西。

師生飲用的水主要是井水,學校大門前的北側有一口很深的老井,因為它在浮山腳下,水源豐富,水質甘甜,有時學生鍛煉回來,口舌幹燥,直接在井裏打水喝。

學校外牆的北邊有一口幾畝大小的水塘叫“清水塘”,產權為附近的曲湖村莊所有。清水塘離學校大門口約有300米,是師生經常洗衣的地方,聽老教師說,學校有時因請小工或招生沒有照顧到曲湖村莊的利益,村莊裏的人就放話不允許學校的師生去洗衣,理由是肥皂水壞了塘裏的魚,為了緩解與曲湖的關係,學校若維修或基建請小工,首先要滿足曲湖莊,招生同樣要傾斜。

 

開學幾天,弄清了學校的大致情況,有空的時候,便去爬山。爬山有兩個方向可走,一個是從南邊浮山小店旁,這裏隻需登兩、三百米直接上飛來峰,但沿途峭壁懸崖,坡度大,很不好走;另一個是走北邊的清水塘旁,上金穀岩,轉棋盤洞,然後上飛來峰,這個方向沿途比較平緩,但路途遠,上飛來峰需要近一個小時,外來遊客都走這個方向,但我們年輕人喜歡刺激,基本都走南邊登山。

飛來峰,浮山一塊標誌性的巨石,聳立在浮山南麓之巔,下麵是如同斧劈刀削的絕壁懸崖,垂直呈九十度,巨石立在絕壁之巔,有騰空飛去之勢,又有滾落下墜之危,所以人們稱巨石為“飛來石”,石上刻有清代人劉珩群“何處飛來”四個大字,因為巨石在這裏為最高點,所以又稱它為“飛來峰”。

 

站在飛來峰旁,向下看,浮山中學就在眼皮底下,仿佛伸手可觸,實際上則有幾百米距離。校園裏縱橫交錯的幾幢房屋,如同擺放在沙盆中的建築模型,一覽無餘。特別是中間的那棟歐式建築,在縱橫交錯的幾幢建築中十分顯眼,相傳房秩伍先生辦學時請德國人所造,當時是上課的教學樓,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飛機轟炸這棟教學樓,幸虧絕壁懸崖上的“飛來峰”,日本飛機不敢向下俯衝丟炸彈,在高空中胡亂丟下幾枚,僅炸掉了教學樓的一個角,此後為了師生的安全起見,上課地點轉移到山上的金穀岩。

由校園再往前方看,是曲湖村莊。曲湖村莊坐落在白蕩湖的尾梢,又稱“湖爪”。“湖爪”有一道渡口,過了渡便是一片圩田,在沒有圈圩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這片圩田自然屬於白蕩湖水域。可以想象,過去白蕩湖水,隻要上漲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漫到浮山腳下,坐落在浮山南麓山凹裏的浮山中學,就像安臥在一張巨大的太師椅中,三麵環山,一麵臨水,的確是一塊辦學的風水寶地,它寓含著這裏是“歸山為虎,出海為龍”。當年房秩伍先生辦學,希望走出浮山的學子是“虎”是“龍”,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先生把校址選在這裏,可見其良苦用心。

 

但是建國後,曆次的極左路線,浮山的自然生態環境幾乎破壞殆盡,過去曆代文人騷客來到浮山,他們曾經在摩岩石刻上描寫的那種美景,現在根本就找不到了,浮山曾被遮天蔽日的森林所覆蓋,1958年大煉鋼鐵幾乎砍了個盡光。文革中廣大農村缺吃缺燒,墳頭上的草皮都被刨個盡光,山上的一草一木自然也不能幸免。1982年的浮山,幾乎就是一個“禿山”,山上青石裸露,草木稀疏,一片荒涼。

兩年前(1980年)時任共和國文化部長的黃鎮同誌回樅陽,專程到浮山中學,在縣裏主要領導和浮中校長的陪同下,遊覽了校園,當來到校園的北邊,站在山崗上,凝望著清水塘方向,一片荒山禿嶺,他非常不滿,二、三十年代他在浮山任教時,腳下的山崗是遮天蔽日的森林,教課之餘他常在這裏或憑高遠眺,或繪畫寫生,而現在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麻枯石,他批評了陪同的縣主要領導怎麽把浮山弄成這樣,陪同的領導感到好冤枉,但也無法解釋。

 

我初到浮山中學,是所有老師中年齡最輕的一位,思想也很單純,幾天後,大家彼此熟悉了,無事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聊天,一些老教師向我介紹學校的一些情況,大概看我初出大學門檻,人也比較老實,怕我吃虧上當吧。

學校裏有一位家在曲湖的老工友,隻要是新來的老師,他都要開口借錢。幾位老教師都向我打招呼,這位向你借錢千萬不要借。我問為什麽,回答說這個人隻借錢,從來不還錢,大家都知道他的德性,誰也不借錢給他,他便專門向新來的教師開口。果然,幾天後這位工友和我熟悉了,真的向我開口了。借還是不借?讓我糾結了好半天,當看到他那副家裏仿佛揭不開鍋的神態,我實在沒有勇氣回絕,還是拿出了伍元錢,至於今後還不還,我也不考慮它了。

在與老師的閑聊中,也聽到浮山中學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講學校過去班子不怎麽團結,老師之間互為兩派,說我是新來的,千萬不要卷進去。還說學校後勤與教師矛盾多,後勤掌管著財與物,老師隻有粉筆頭,合同工都比一線教師實惠得多,老師在學校沒地位。為了證實沒地位,幾年後,他們談起這事還給我講了個小故事:學校有一輛雙排座小貨車,常到樅陽拖蔬菜,當時浮山交通十分不方便,學校職工若有事出門就想搭便車,貨車雖舊卻很吃香。學校一位老師的老婆半夜肚子痛,第二天上午想跟車到牛集醫院去看病,司機說沒有接到通知不一定出車,老師見指望不上就步走,走到半路時,貨車從身後呼嘯而過。這位老師氣憤不過,回來後搬起一塊大石頭將車燈砸了,學校最後也不了了之。這個故事我沒有核實它的真偽,不過就個人而言,我和後勤人員相處還和諧,和司機關係也不差,出門要想搭便車,司機也很熱情,那位看病的老師沒有搭上便車,大概卷進學校的派性所致吧。

 

初到浮山,感到外圍環境也很不好。學校沒有門衛,周邊村莊的閑雜人員隨意進出校園,還有社會上的一些小痞子混入其中。當時,就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而言也很混亂,文革結束後,法製不健全,不法之徒橫行無忌,社會犯罪率很高。浮山雖處偏遠,但也不是淨土,周圍的一些小痞子混進校園,恣意尋事,有的甚至躲在校園內,等到晚自習結束後,女生回到“二十四間”宿舍睡覺,校園內黑燈瞎火,這些小痞子便在窗外伸手騷擾女生,嚇得女生連大氣也不敢出。

為了維護校園內夜間的安全秩序,學校在每個班抽調一至兩名壯健的男同學組成治安巡邏隊,讓我當隊長,大概我的年齡與學生差別不是太大,容易溝通,另外也不知聽誰所說我的老家在東鄉習武之地陶家東,隻有我能對付這些小痞子,所以學校選上了我。巡邏隊夜間治安巡邏,對外麵的小痞子有一定的震懾力。但這些不法之徒不死心,時不時地仍變著花樣來搗亂。1983年秋季,公安部門集中力量開展了“嚴打”運動,學校周邊一下子就抓了十多個,他們對在浮中騷擾女生等犯罪行為供認不諱,最高的判了七年徒刑。

白天進出浮中的一些閑雜人員,他們雖然不做公開搗亂的暴力事件,但專門喜歡做“順手牽羊”的活兒,看到外麵晾曬的新衣或新鞋,趁人不注意時便順手偷走。老教師告訴我,上課時房間的門一定要鎖緊,窗戶要關好,辦公桌上不要放值錢的東西,防止小偷“釣魚”,所謂“釣魚”,就是用細竹棍子透過窗子將室內的物品勾走。

我對這些告誡不以為然,因為我是一個窮學生,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也無東西可偷。然而,就在我不以為然的時候,也讓我為“不以為然”付出了小小的代價。一次,我鍛煉回來,將渾身汗水的紅色球衫脫下清洗,然後晾在外麵的繩子上,上課回來,球衫不見了,有經驗的老師說肯定是被“順手牽羊”了,這件紅球衫是我的二姐夫作為我初次上班的禮物送給我的,買時10多元錢,在當時價格不菲,讓我心痛不已。

以後,寒假或暑假,老師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房間清個一空,被褥和箱子放到學校幾位雙職工老師家中,請他們代為看照。現在想起,我早已原諒當年周邊一些人在學校偷偷摸摸的行為了,那時農村很窮,他們以為學校的老師很有錢,學校老師們人人拿工資,拿他們的一點東西大概沒有關係吧。他們又豈知,有些老師比他們家裏還要窮,一家七、八口,一個人拿點死工資,平時在食堂連葷菜都舍不得吃。

 今天,周邊人再也不會到學校偷盜了,浮山中學已有幾千學生在就讀,大量的家長跟後陪讀,周邊村莊家家都蓋起了樓房,他們向外出租,坐在家裏收租金,多的一年兩十萬。(未完待續)

日暮鄉關2018年11月拍攝的安徽樅陽浮山和浮山中學

所有跟帖: 

我喜歡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文章。算是安徽農村和小城的調查報告吧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6/2019 postreply 09:56:25

世界是3維空間和1維時間,好的回憶是穿越時空的旅行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6/2019 postreply 09:59:16

那你是怎麽出國的呢? -danjuan- 給 danjuan 發送悄悄話 (86 bytes) () 07/17/2019 postreply 09:08:26

是轉載的文章。我是縣內另一所中學的學生,在工廠上了幾年班後,考出來的自費留學生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9 postreply 09:20:08

文學城裏寫回憶文章,盡量做到客觀一些,那是曆史嘛。愛美國。中國通還要說實話呢。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9 postreply 09:25:59

沒看清楚。以為是你自己,所以很奇怪您的經曆。 -danjuan- 給 danju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7/2019 postreply 09:54:11

別人的過去是我們小時候模糊的映像,探尋一下,豐富自己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9 postreply 09:59: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