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共方麵是如何洗地長春之圍的(全部轉載)1

從其掌握的史料之全麵細致來看,作者為資深黨史研究者。 其中的空格代表當時最高領導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07796-22.shtml

第九十三章 長春之圍
  長春雖無城牆,守敵卻設置了一條寬約3米、深2米的外壕,壕底有縱射火力點,壕內緣有鐵絲網,不遠處每公裏前後交錯配置三到十個地堡,每個地堡可容重、輕機槍各一挺,步兵十餘人。外壕之外,守敵還利用高地或孤立高大建築,設置外圍據點,每個據點配置兵力約一個連。此外,守敵還建築了內壕陣地和市內核心陣地,這就使得長春防禦體係與石家莊相類似。石家莊被解放軍攻克,是因為守軍力量單薄,但麵對十萬敵軍駐守的長春,以東野當時實力,就比較難攻克了。
  林總麵對如此堅固的城防,確實還未做好攻克長春的思想準備。故東野試攻長春隻動用了不到三個縱隊的兵力,對城防主體部分進攻及阻援部隊,均無周密安排。而要林總轉變思想,特別是東野具備超強攻堅能力,需要爭取更多時間。這才是林羅劉1948年5月29日致電軍委的真實目的。無獨有偶,華北野2兵團楊羅耿也在這天致電中央,對掃清承德外圍後作戰行動提出兩個方案:一是與東野冀熱遼軍區部隊一起圍攻承德;二是讓冀熱遼軍區包圍承德,2兵團主力在冀東部隊配合下,去平古(古北口)、平津、津榆(山海關)各段作戰。
  就在三天前的5月26日, 從城南莊改駐西柏坡,與其他書記會合。至此,中央前委、工委和後委均完成曆史使命,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合並辦公。 本意是要在城南莊的華北軍區大院長期駐紮,形成他個人與整個中央機關分開辦公的局麵,以達到“個人淩駕於中央”的目的。但戰爭時期的鬥爭嚴酷性,很快破壞了 這一政治結構設計。5月18日晨,國民黨空軍在華北軍區內奸(解放後被揭露處決)指示下,較為準確地轟炸了 住處。 雖在聶帥、政治秘書陳伯達及警衛人員保護下沒有受傷,但已不適合繼續留駐城南莊,不得不於當日轉移到花山村,26日改駐西柏坡。
  剛剛安頓下來的 ,顯然對林羅劉緩攻長春缺乏思想準備,無法及時回複他們,而隻能先解決2兵團作戰方向問題。5月30日,他以個人名義複電楊羅耿並轉林羅劉,請林羅劉對2兵團作戰方向做選擇。而他的建議是,如無把握拿下承德,那就出冀東。31日,林總等致電軍委,反過來請軍委做選擇題。他們說,如軍委決定東野主力進軍熱河,則讓2兵團、熱河部隊停留在承德、古北口外,既防承德之敵逃跑,又阻敵增援承德,但東野主力要用一個月至四十天,才能趕到承德。如軍委同意東野主力繼續整訓,那2兵團就出冀東。
  該回電等於繼續要求軍委回複林羅劉29日電, 至此也不能再回避,隻能於6月1日以軍委名義回電林羅劉,請他們回答十個問題:(一)此次用幾個縱隊攻長春,是否已盡全力?(二)作戰傷亡多少?(三)是否已掃清長春外圍?(四)是否和60軍接觸,該軍戰鬥力如何?(五)攻堅戰術是否已由集團衝擊改為小組攻擊?(六)是否已采用坑道爆破法?(七)遇到困難時,是否由連隊指揮員火線開會商議對策?(八)現在是否還在攻城?(九)林總指揮所在何處?是否召集縱、師幹部開會總結經驗?有無派東總代表到最前線指導作戰?(十)沈陽之敵有無增援意圖?此外, 還介紹了徐帥用坑道爆破戰法攻克臨汾的經驗,並詢問東野如以相似方法,能否用兩個月時間拿下長春?
   此電中很多問題是在明知故問,對東野試攻長春之草率的不滿溢於言表,要求東野不惜工本拿下長春的意圖相當明顯。那麽, 對長春這座孤城為何如此在意呢?這是因為長春守敵是東北敵軍的一個重要戰略集團,隻要它還存在,東野主力南下作戰就有後顧之憂,就擔心其襲擾東野主力後路,甚至鋌而走險攻擊以哈爾濱中心的北滿解放區。
  然而,林總並不想強攻長春。6月1日當晚,林羅劉給軍委回電,在回答了十個問題以後,說明東野共有新老十二個縱隊,目前有一個縱隊(11縱)在熱河,其餘均在東北。如強攻長春,擬以八個縱隊攻城,以兩個縱隊阻援。這樣,攻守兵力對比不到3:1,而打援兵力則絕對懸殊,麵臨著攻城不能打援的局麵。即便沈陽之敵暫不出援,解放軍打逐屋爭奪戰,消耗必大。一旦一線連隊消耗極大,無力續攻時,沈陽之敵再增援,就可能攻城打援兩失。電報中還提出,對長春地形條件還未能具體了解,需要實地偵察。
  很明顯,林總對強攻長春采取了推諉態度。東野各縱隊兵力都在4萬人以上,八個縱隊總兵力超過30萬。而長春守敵號稱10萬人,但其實正規軍不到6萬人,警察、憲兵和逃入長春的地方武裝2.8萬人,總共隻有8.8萬人。故欲建立三倍於守敵優勢,根本不需要八個縱隊,隻要六個半縱隊即可。而除了十二個縱隊外,東野還有十多個獨立師。這樣,可用於打援兵力是四個半縱隊加十多個獨立師,至少也在30萬人以上,而不是林總所說的區區兩個縱隊。至於不了解長春地形就更顯無理了,林羅劉在4月22日電報中就已建議打長春,一個多月時間裏,都不組織對長春地形偵查,要麽是失職,要麽就不是實情。總之,以此為緩打長春的借口,是十分不嚴肅的。
  可無論 如何嚴厲督促,要林總立刻轉變思想,傾全力強攻長春,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華北野2兵團已無配合任務。 遂於6月2日複電楊羅耿,讓2兵團在古北口、密雲之線之間地區休息數日待命;然後,隻要不打承德及不去山海關以北,作戰目標聽任自定。楊羅耿拿到自主權,便決定以3縱及東野獨4、5師,由熱西進至平穀地區,牽製傅部主力,以4縱及2縱揮戈南下,向敵兵力空虛的冀東進軍。
  6月12日至15日,挺進冀東的4縱等部,連克豐潤、任各莊、榛子鎮、野雞坨等敵12處據點,殲守敵151師等部5000餘人,進逼唐山。老傅為確保唐山和北寧路的安全,從平穀地區急調七個師東援,18日抵豐潤附近;而敵8軍的兩個旅也從山東海運至秦皇島,隨即進入灤縣以西地區,企圖夾擊解放軍。這時,3縱等部卻乘虛由平穀地區北上,於19日攻克石匣、小營,包圍古北口,又將剛被牽到東麵的傅部主力牽了回來。而已先期轉移至盧龍、遷安地區的4縱等部,與東野11縱配合,於23日再次向東進攻,至25日,連克石門街至昌黎縣城一線敵據點,切斷其通向東北的咽喉要道。
  至此,曆時43天的冀熱察戰役勝利結束。華北野2兵團在熱西、冀東、保北(由楊成武率6、7縱和2縱主力,在保定地區配合作戰)三個方向,密切配合,切斷平綏、平承、北寧、平漢多條鐵路,共殲敵24390人(俘17350人,斃傷7040人),攻克城市7座,解放了廣大鄉村。他們還將傅部主力像隻猴子一樣,在平北、冀東之間被牽來牽去,也算略報4月中旬鄂友三騎12旅,乘晉察野出擊察南、綏東,襲擊冀中(隻破壞了冀中解放區的一些物資,但未造成解放軍重大人員傷亡,卻在網上被人吹噓為“冀中穿心戰”)的一箭之仇。

 

在此期間,軍委與東野之間繼續就攻打長春問題進行磋商。6月3日之前, 仍想著要用種種方法,讓林總像徐帥打臨汾那樣,花兩三個月時間,敲開長春這個硬核桃,解除外線作戰的後顧之憂,然後放心地率東野主力南下,發動北線戰略決戰。但在這一天,老總在從濮陽回西柏坡途中,給 發來了一份關於攻打長春意見的長電,從而改變了 的構想。
  老總電報是以看了東野1縱司令員李天佑和2縱司令員黃永勝電報後,有自己感想為由頭而發出的。核心意思是長春可以打下,具體講了九個要點:(1)守敵力量分析(前麵分析的史料就是來自於老總電報)。(2)可以打援。(3)守敵靠空運補給,不能持久。(4)攻克長春的物質條件是要有相當數量的“家務”,即20萬發山野炮以上的主炮彈,大量重、輕迫擊炮彈,30萬斤炸藥,200萬個手榴彈。還要付出3萬以上的傷亡。(5)強攻部隊隻需要兩個縱隊及幾個獨立師。(6)長春守敵士氣、戰鬥力均不如上年守四平的陳明仁部。(7)隻要有炮兵、工兵,可用兩三個月攻下無城牆的長春。(8)也可采取長圍法,待敵糧彈俱困、人心動搖時再攻。(9),為攻克長春而將“家務”耗盡,則不如打野戰。總之,打長春要根據“家務”大小而定。
  老總洋洋灑灑講了九點,看似積極支持 強攻長春,但其實是在給 進行“科普”:強攻大城市是要有“家務”的。戰士傷亡好補充,但“家務”未必容易補充。所以,若東北軍工係統不具備大量生產“家務”的能力,手頭這點“家務”最好不要用在長春,而應該用在北線決戰中某個敵重兵設防的大城市(日後事實表明是錦州)上。至於長春這個重兵集團肯定是北線決戰的隱患,既然除不掉,就必須最大限度癱瘓其戰鬥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長圍斷其糧彈供應。
  古田會議以後,老總作為 軍事高參發揮作用的途徑,一直就是一般情況緘口不言,一旦開口就是金點子。因此, 一收到老總電報就心領神會,隨即把老總電報轉發林羅劉,並著重要求他們回答三個問題:(1)能否以兩到三個縱隊外加幾個獨立師攻城,以七至八個縱隊打援?(2)能否采取下列兩種打法:甲、強攻;乙、不能強攻,攻占一半或三分之一,改以一部圍困餘敵,主力休整。(3)彈藥是否經得一次大消耗?
  目前公開史料中,未發現林羅劉回答問題的電報,但東北解放區軍工係統生產能力,卻是有案可查的。1947年10月到1948年3月六個月中,生產各種炮彈近120萬發(但主要是輕迫擊炮彈)、手榴彈163.5萬個、無煙火藥31噸(6.2萬斤),折算到每個月是各種炮彈20萬發,手榴彈27萬多個、炸藥1萬多斤。不難看出,沒有半年以上時間,東北軍工係統無法將強攻長春所消耗的“家務”補齊。而由於政治原因和武器製式的不同,也不可能指望蘇聯給東野額外提供等量的“家務”。這就意味著強攻下長春後,東野至少在四五個月裏,沒有強攻另一個敵重兵據守大城市所需的“家務”。 在6月3日之後的幾天裏,應該已經了解到了這一實情。
  6月5日,林總等在考慮了“家務”因素後,又以林羅劉名義,提出了三個方案:一是立刻強攻長春,但成功可能性較小。二是以少數兵力圍困長春,封鎖糧食,主力到北寧線、熱河、冀東一帶作戰。但可能因敵軍集中不好打而到處撲空,糧食也極為困難,長春之敵還可能乘機逃回沈陽,兩頭落空。三是用兩到四個月時間,對長春進行較長期的圍困,然後攻城。他們認為采取這個方案為好。
  林總兜了半天圈子,搞出的這三個方案,其實隻比5月29日電多出了一個立刻強攻長春選項,最終著眼點依然是就地整訓,實屬朝三暮四。若放在幾天前, 肯定要嚴厲申斥!但此時, 經老總“科普”,已決定不強攻長春,把不可多得的“家務”留到北線戰略決戰時用(確切地說,就是要用在錦州);而對於長春敵軍,則通過長期圍困,癱瘓其戰鬥力。這樣一來,林羅劉的第三個方案,就跟 此時設想有了共同點。當然,林總的想法是練好兵後再強攻長春,而 的設想是,練好兵後把東野主力拉到遼西走廊去決戰。至於雙方存在的認識差距,反正還有三個月的練兵期,有的是時間交流、碰撞、磨合。
  於是, 於6月7日給林羅劉回了一封長電,又談了九個問題:(一)基本同意他們5日來電的第三個方案,但攻克長春後,要在秋收後再攻承德或他處。(二)要抓緊三到四個月時間,好好練兵。(三)攻城必須采取地道作戰與地麵作戰相結合的方法。(四)應有不少於五個縱隊(最好是六個縱隊)在沈陽援敵必經道路上,構築強固陣地阻援。(五)用四或五個縱隊及七個獨立師攻城就夠了。(六)斷絕長春守敵從地麵取得糧食很必要,但敵可能空投糧食,城內糧食也許會超過三個月,能維持五六個月。但即便如此,也應在三四個月內攻克長春。(七)攻克長春將為爾後南下作戰逐一攻克各個大城市積累經驗。(八)攻長春的同時,東野必須為下一步在承德、張家口、大同區域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區域作戰,準備好糧食、彈藥、被服、新兵等項補給的道路運輸工作。(九)東野總部及各縱隊指揮所,必須構築鞏固可靠的防空洞。
  至此, 與林總等就東野近期作戰目標,基本達成一致,接下去的任務就是貫徹落實了。6月15日至20日,羅帥代表東北局到吉林前線,主持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決定對長春采取“長圍久困”方針,由1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指揮12縱隊和六個獨立師,並配屬野司直屬炮兵一部,負責圍城。其他縱隊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大練兵。
  6月22日,圍城部隊進入指定位置,完成了以長春為中心的方圓45公裏、縱深25公裏封鎖圈,禁止糧食和蔬菜、燃料、牛馬等運入長春市區(王洪文家恰好在封鎖圈外緣,故全家安然無恙,有機會在文革中顯赫一時)。此後幾個月,便發生了較大數量長春居民餓死的事件。由於正統黨史對此基本采取回避態度,反共分子如獲至寶,乘機大肆渲染,不顧事實無限炒高死亡人數(最高達60萬之多)。所以,隻有努力探究長春饑餓事件的真相,才是對中共最好的維護。
  綜合各種資料,這裏先對長春被圍後基本情況敘述如下:失去大房身機場後,鄭洞國向老蔣請求派空軍空投糧食。國民黨飛機最初使用傘投,且為躲避解放軍高射炮擊,采取了高空投放方式,結果不少糧食落到解放軍陣地上。之後,敵空軍幹脆直接投擲,所有糧食都落到城內,空投場附近居民也冒死(有被國民黨打死及被糧包砸死者)搶糧。但光滿足守軍糧食,就需要每日出動飛機40架次,國民黨駐沈陽空軍並無這等實力。而長春守敵在包圍圈尚未合攏時,用紙幣從周邊農村購(其實就是搶)得軍糧約300萬斤,但即使加上原有糧食,也隻夠部隊吃到7月底。所以,當圍城部隊到位後,長春高粱米價格便由6月2日的每斤4萬元,驟升至23日的每斤22萬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