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之前代表本土自主設計能力最高水平的戰鬥機——強-5

1980年之前代表本土自主設計能力最高水平的戰鬥機——強-5

 

強五,也被大家昵稱為小強。是我國第一款攻擊機。雖然它的重要性和資源傾斜度與殲-7,殲-8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妨礙它是殲轟-7出現之前,代表中國本土最高設計水平的戰機。

 

我們來看看強-5的研發和服役曆程。強-5是1959年在米格-19,也就是殲-6的基礎上進行研製的一款用於對地攻擊兼低空格鬥的戰機。當時中國空軍僅有殲-5,殲-6兩種噴氣式戰鬥機,雖然空戰水平不錯,但對地能力不強。比如殲-6隻有掛載副油箱的掛點上能攜帶1枚最大250kg的炸彈,全機隻能攜帶2枚,而且掛完後航程就沒發看了;而圖-4和轟-5都屬於轟炸機,隻適合高空投彈,而且數量稀少且出動成本高。因此我空軍當時迫切的需要一款靈活的前線對地攻擊機,能夠勝任前線地麵支援和空中遮斷的作戰任務。 *****

 

*****

 

當時少量的圖-4和轟-5並不適合前線對地支援的任務 *****

 

強-5在殲6基礎上小幅增加了機身尺寸,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都有可觀的增加;但強-5度機身和機翼的布局與殲-6幾乎完全一致,比如:都是全金屬半硬殼構造;機翼的後掠角都是55度,機翼上表麵裝有導流片,下表麵有擾流片,與副翼的操縱聯動。其最大的不同當屬強-5機頭兩側的進氣,是擺脫蘇式機頭進氣,朝西方先進戰機看齊的一種設計。陸孝彭總師的眼光非常長遠,考慮到了將來強-5的未來升級潛能,給機頭前麵的加上錐形整流罩,意味著強5有機會裝上雷達和航電設備,使其不致用上十來年就落伍。此外,考慮到跨音速和超音速下的阻力與麵積率相關,陸總師還采用了蜂腰形設計,這種做法至今在殲-10殲20和F-22身上還可以看到,可以說原創度和前瞻性是非常高的。 *****

 

蜂腰設計是為了截麵積無突變,減少跨音速和超音速阻力 *****

 

*****

 

強-5和殲-6的對比 *****

 

 


 

強-5基本型武器掛點增加到了6個,翼下4個,機腹2個;其中2個翼下掛點和2個機腹掛點都可以攜帶250kg炸彈(或者57mm/90mm火箭巢),此外還有一個機腹彈艙,內部可攜帶2枚500公斤的炸彈,這都是殲-6所不具備的能力。因此強-5度對地能力相比之前的戰機是大幅提高的。 *****

 

強-5和殲-6數據對比 *****

 

其中1970年研製強-5甲型,是為應對蘇聯入侵專門設計的能夠投擲核彈的型號,使用半埋式機腹彈艙,可以攜帶一枚氫彈,或者“狂飆一號”戰術核彈,這也是中國唯一一款能投擲戰術核武器的戰鬥機。 *****

 

攜帶氫彈的強-5甲 *****

 

攜帶“狂飆一號”的強-5甲 *****

 

在那個困難年代,強-5絕對算我們的一款“爭氣”機,從它如此多的變體就可以看出。強-5除了對地型之外,還開發出了一款對海型號——強-5乙魚雷攻擊機。強-5乙取消了機腹彈艙,加大了翼麵積以加裝魚雷掛架。這也是我國當時唯一一款能夠對海的戰鬥機型號。不過由於雷達落後,配套的火箭助飛魚雷研製緩慢,海軍方麵改變了思路。最終強-5乙未獲服役。 *****

 

強-5乙魚雷攻擊機 *****

 

1976年到了強-5I設計時,機腹彈艙也被取消,彈艙被改為油箱,機腹掛點改為4個,載彈量增加到2噸,航程也從1820公裏大幅增加到了2000公裏以上。自此以後,強五還有很多的改進型,包括加裝新型雷達航電,掛載新型空空格鬥彈,甚至最新型號的強-5還可以投擲激光製導炸彈。不過隨著殲轟-7,殲10,殲11B等戰鬥機的服役,強-5變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2012年,南昌飛機製造廠最後一架強-5下線交付空軍,自此,強-5在空軍中隻有退役,沒有服役了。 *****

 

強-5最終改型——強-5G,可以攜帶激光指示吊艙,激光製導炸彈,機腹有一個半埋的保形油箱 *****

 

 


 

這裏還要介紹一下強-5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孝彭總師。陸總師畢業於前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並且在美國的麥克唐納飛機公司和英國格羅斯特飛機設計公司工作過,因此眼光比較開闊。擔任強-5總師時,他幾乎是傾盡畢生所學,融入了諸多新式的設計,首次實現了機頭兩側進氣的設計。要知道在1950年代,這種設計在西方才剛剛流行,而蘇聯那裏甚至還沒有任何一款現役飛機可以參考。這對於當時航空工業剛剛起步,航空設計能力處於小白水平的中國來說,不啻為一種冒險。所以當時強-5立項的時候,軍方隻提出要設計一款高亞音速的對地攻擊機。然而作為乙方的陸總師對這個指標並不滿意,他認為,中國的空中力量過於薄弱,對地機必須本身擁有不弱於戰鬥機的格鬥能力。因此將強-5設計成一款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對地攻擊機,同時具備相當優秀的低空格鬥能力。在80年代與巴基斯坦空軍推銷強-5III的時候,強-5III在模擬曾經在低空擊敗了巴空軍的幻影-V,用戰績證明了實力。1985年,強5飛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是對陸老的最高肯定。

 

除了強-5,陸孝彭在南昌飛機製造廠期間還設計了另一種對地攻擊機——強-6,這是一款更大,載彈量更高,機動性更好的飛機。這款飛機居然有可變後掠翼的設計!這也算是我國航空曆史上獨一份了。不過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根本不足以製造出可變後掠翼的飛機出來,所以在80年時項目終止。盡管沒有製造出來,但是僅從設計上來看,強-6的邊條翼+可變後掠翼設計可以說拿到美國蘇聯也是毫不落伍的,假如真的做出來,在機動性上完全可以達到主流三代機的能力。 *****

 

強-6 對地攻擊機 *****

 

陸老不光實際設計能力拔群,他也的理論功底也十分了得,非常重視飛行器流體力學的理論研究。1980年,他發表了“用速度坐標法描述三度空間位流微分方程”論文,將查普雷金的二元流線函數微分方程引伸到三度空間。1982年,他發表了《後掠機翼的翼根效應》一文,提出了翼根旋渦區與非旋渦區之間有一條分界線,通過數學分析,求出了這條分界線的軌跡及翼根區的渦強分布。1983年,在廬山召開的全國跨音速學術討論會上,陸孝彭發表了《論激波和極限線的關係以及二元翼剖麵表麵激波生成的條件》一文,對學術界長期有爭議的二元跨音速流中極限線的性質,以及與激波的關係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數學分析,為應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複雜的氣動力問題開辟了道路。這些原創性的理論成果,對於理論研究能力最為薄弱的中國航空,也是貢獻頗豐。希望大家記住這位在中國航空起步階段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 *****

 

陸孝彭總師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