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眼中的北京城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19-06-12 10:15: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820 bytes)

林徽因的《中國建築常識》,讓讀者領略她對建築的理解。其中也談到了她眼中的北京城。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

  林徽因

  人民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一個極年老的舊城,卻又是一個極年輕的新城。北京曾經是封建帝王威風的中心、軍閥和反動勢力的堡壘,今天它卻是初落成的,照耀全世界的民主燈塔。它曾經是沒落到隻能引起無限"思古幽情"的舊京,也曾經是忍受侵略者鐵蹄踐踏的淪陷城,現在它卻是生氣蓬勃地在迎接社會主義曙光中的新首都。它有豐富的政治曆史意義,更要發展無限文化上的光輝。

  構成整個北京的表麵現象的是它的許多不同的建築物,那顯著而美麗的曆史文物,藝術的表現:如北京雄勁的周圍城牆,城門上嶙峋高大的城樓,圍繞紫禁城的黃瓦紅牆,禦河的欄杆石橋,宮城上窈窕的角樓,宮廷內宏麗的宮殿,或是園苑中妖媚的廊廡亭榭,熱鬧的市心裏牌樓店麵,和那許多壇、廟、塔寺、第宅、民居。它們是個別的建築類型,也是個別的藝術傑作。

  每一類,每一座,都是過去勞動人民血汗創造的優美果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天這些都回到人民自己手裏,我們對它們寶貴萬分是理之當然。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這各種類型,各個或各組的建築物的全部配合:它們與北京的全盤計劃整個布局的關係;它們的位置和街道係統如何相輔相成;如何集中與分布;引直與對稱;前後左右,高下起落,所組織起來的北京的全部部署的莊嚴秩序,怎樣成為宏壯而又美麗的環境。

  北京是在全盤的處理上才完整的表現出偉大的中華民族建築的傳統手法和在都市計劃方麵的智慧與氣魄。這整個的體形環境增強了我們對於偉大的祖先的景仰,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對於祖國的熱愛。北京對我們證明了我們的民族在適應自然,控製自然,改變自然的實踐中有著多麽光輝的成就。這樣一個城市是一個舉世無匹的傑作。

  我們承繼了這份寶貴的遺產,的確要仔細的了解它——它的發展的曆史,過去的任務,同今天的價值。不但對於北京個別的文物,我們要加深認識,且要對這個部署的體係提高理解,在將來的建設發展中,我們才能保護固有的精華,才不至於使北京受到不可補償的損失。並且也隻有深入的認識和熱愛北京獨立的和諧的整體格調,才能掌握它原有的精神來作更輝煌的發展,為今天和明天服務。

  北京城的特點是熱愛北京的人們都大略知道的。我們就按著這些特點分述如下。


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這個地址

  北京在位置上是一個傑出的選擇。它在華北平原的最北頭;處於兩條約略平行的河流的中間,它的西麵和北麵是一弧線的山脈圍抱著,東麵南麵則展開向著大平原。它為什麽坐落在這個地點是有充足的地理條件的。選擇這地址的本身就是我們祖先同自然鬥爭的生活所得到的智慧。

  北京的高度約為海拔五十公尺,地質學家所研究的資料告訴我們,在它的東南麵比它低下的地區,四五千年前還都是低窪的湖沼地帶。所以曆史家可以推測,由中國古代的文化中心的"中原"向北發展,勢必沿著太行山麓這條五十公尺等高線的地帶走。因為這一條路要跨渡許多河流,每次便必須在每條河流的適當的渡口上來往。當我們的祖先到達永定河的右岸時,經驗使他們找到那一帶最好的渡口。這地點正是我們現在的盧溝橋所在。

  渡過了這個渡口之後,正北有一支西山山脈向東伸出,擋住去路,往東走了十餘公裏這支山脈才消失到一片平原裏。所以就在這裏,西倚山麓,東向平原,一個農業的民族建立了一個最有利於發展的聚落,當然是適當而合理的。北京的位置就這樣的產生了。並且也就在這裏,他們有了更重要的發展。同北麵的遊牧民族開始接觸,是可以由這北京的位置開始,分三條主要道路通到北麵的山嶽高原和東北麵的遼東平原的。那三個口子就是南口,古北口和山海關。北京可以說是向著這三條路出發的分岔點,這也成了今天北京城主要構成原因之一。

  北京是河北平原旱路北行的終點,又是通向"塞外"高原的起點。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這地方,不但建立一個聚落,並又發展成中國古代邊區的重點,完全是適應地理條件的活動。這地方經過世代的發展,在周朝為燕國的都邑,稱做薊;到了唐是幽州城,節度使的府衙所在。在五代和北宋是遼的南京,亦稱做燕京;在南宋是金的中部。到了元朝,城的位置東移,建設一新,成為全國政治的中心,就成了今天北京的基礎。最難得的是明清兩代易朝換代的時候都未經太大的破壞就又在舊基礎上修建展拓,隨著條件發展。到了今天,城中每段街、每一個區域都有著豐富的曆史和勞動人民血汗的成績。有紀念價值的文物實在是太多了。
  


北京城近千年來的四次改建

  一個城是不斷的隨著政治經濟的變動而發展著改變著的,北京當然也非例外。但是在過去一千年中間,北京曾經有過四次大規模的發展,不單是動了土木工程,並且是移動了地址的大修建。對這些變動有個簡單認識,對於北京城的布局形勢便更覺得親切。

  現在北京最早的基礎是唐朝的幽州城,它的中心在現在廣安門外迤南一帶。本為範陽節度使的駐地,安祿山和史思明向唐代政權進攻曾由此發動,所以當時是軍事上重要的邊城。後來劉仁恭父子割據稱帝,把城中的"子城"改建成宮城的規模,有了宮殿。九三七年,北方民族的遼勢力漸大,五代的石晉割了燕雲等十六州給遼,遼人並不曾改動唐的幽州城,隻加以修整,將它"升為南京"。這時的北京開始成為邊疆上一個相當區域的政治中心了。

  到了更北方的民族金人的侵入時,先滅遼,又攻敗北宋,將宋的勢力壓縮到江南地區,自己便承襲遼的"南京",以它為首都。起初金也沒有改建舊城,一一五一年才大規模的將遼城擴大,增建宮殿,意識地模仿北宋汴梁的形製,按圖興修。他把宋東京汴梁(開封)的宮殿苑囿和真定(正定)的潭園木料拆卸北運,在此大大建設起來,稱它做中都,這時的北京便成了半個中國的中心。

  當然,許多輝煌的建築仍然是中都的勞動人民和技術匠人,承繼著北宋工藝的寶貴傳統,又創造出來的。在金人進攻擄奪"中原"的時候,"匠戶"也是他們擄劫的對象,所以汴梁的許多匠人曾被迫隨著金軍到了北京,為金的統治階級服務。金朝在北京曾不斷的營建,規模宏大,最重要的還有當時的離宮,今天的中海北海。遼以後,金在舊城基礎上擴充建設,便是北京第一次的大改建,但它的東麵城牆還在現在的琉璃廠以西。

  一二一五年元人破中都,中都的宮城同宋的東京一樣遭到劇烈破壞,隻有郊外的離宮大略完好。一二六〇年以後,元世祖忽必烈數次到金故中都,都沒有進城而駐驛在離宮瓊華島上的宮殿裏。這地方便成了今天北京的胚胎,因為到了一二六七年元代開始建城的時候,就以這離宮為核心建造了新首都。元大都的皇宮是圍繞北海和中海而布置的,元代的北京城便圍繞著這皇宮成一正方形。

  這樣,北京的位置由原來的地址向東北遷移了很多。這新城的西南角同舊城的東北角差不多接壤,這就是今天的宣武門迤西一帶。雖然金城的北麵在現在的宣武門內,當時元的新城最南一麵卻隻到現在的東西長安街一線上,所以兩城還隔著一個小距離。主要原因是當元建新城時,金的城牆還沒有拆掉之故。元代這次新建設是非同小可的,城的全部是一個完整的布局。在製度上有許多仍是承襲中都的傳統,隻是規模更大了。如宮門樓觀,宮牆角樓,護城河,禦路,石橋,千步廊的製度,不但保留中都所有,且超過汴梁的規模。還有故意恢複一些古製的,如"左祖右社"的格式,以配合"前朝後市"的形勢。

  這一次新址發展的主要存在基礎不僅是有天然湖沼的離宮和它優良的水源,還有極好的糧運的水道。什刹海曾是航運的終點,成了重要的市中心。當時的城是近乎正方形的,北麵在今日北城牆外約二公裏,當時的鼓樓便位於全城的中心點上,在今什刹海北岸。因為船隻可以在這一帶停泊,鍾鼓樓自然是那時熱鬧的商市中心。


 

       元時建的尚是土城,沒有磚麵,東,西,南,每麵三門;惟有北麵隻有兩門,街道引直,部署井然。當時分全市為五十坊,鼓勵官吏人民從舊城遷來。這便是遼以後北京第二次的大改建。它的中心宮城基本上就是今天北京的故宮與北海中海。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滅了元朝,次年就"縮城北五裏",築了今天所見的北麵城牆。原因顯然是本來人口就稀疏的北城地區,到了這時,因航運滯塞,不能到達什刹海,因而更蕭條不堪,而商業則因金的舊城東壁原有的基礎漸在元城的南麵郊外繁榮起來。元的北城內地址自多曠廢無用,所以索性縮短五裏了。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因衙署不足,又沒有地址興修,一四一九年便將南麵城牆向南展拓,由長安街線上移到現在的位置。南北兩牆改建的工程使整個北京城約略向南移動四分之一,這完全是經濟和政治的直接影響。且為了元的故宮已故意被破壞過,重建時就又做了若幹修改。

  最重要的是因不滿城中南北中軸線為什刹海所切斷,將宮城中線向東移了約一百五十公尺,正陽門、鍾鼓樓也隨著東移,以取得由正陽門到鼓樓鍾樓中軸線的貫通,同時又以景山橫亙在皇宮北麵如一道屏風。這個變動使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成了全城南北的中心,替代了元朝的鼓樓的地位。這五十年間陸續完成的三次大工程便是北京在遼以後的第三次改建。這時的北京城就是今天北京的內城了。

  
  

       在明中葉以後,東北的軍事威脅逐漸強大,所以要在城的四麵再築一圈外城。原擬在北麵利用元舊城,所以就決定內外城的距離照著原來北麵所縮的五裏。這時正陽門外已非常繁榮,西邊宣武門外是金中都東門內外的熱鬧區域,東邊崇文門外這時受航運終點的影響,工商業也發展起來。所以工程由南麵開始,先築南城。

  開工之後,發現費用太大,尤其是城牆由明代起始改用磚,較過去土牆所費更大,所以就改變計劃,僅築南城一麵了。外城東西僅比內城寬出六七百公尺,便折而向北,止於內城西南東南兩角上,即今西便門,東便門之處。這是在唐幽州基礎上遼以後北京第四次的大改建。北京今天的凸字形狀的城牆就這樣在一五五三年完成的。假使這外城按原計劃完成,則東麵城牆將在二閘,西麵差不多到了公主墳,現在的東嶽廟,大鍾寺,五塔寺,西郊公園,天寧寺,白雲觀便都要在外城之內了。

  清朝承繼了明朝的北京,雖然個別的建築單位許多經過了重建,對整個布局體係則未改動,一直到了今天。民國以後,北京市內雖然有不少的局部改建,尤其是道路係統,為適合近代使用,有了很多變更,但對於北京的全部規模則尚保存原來秩序,沒有大的損害。

  由那四次的大改建,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城牆的存在也並不能阻礙城區某部分一定的發展,也不能防止某部分的衰落。全城各部分是隨著政治,軍事,經濟的需要而有所興廢。北京過去在體形的發展上,沒有被它的城牆限製過它必要的展拓和所展拓的方向,就是一個明證。

  
 

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區

  我們不敢說我們的祖先計劃北京城的時候,曾經計劃到它的土地使用或分區。但我們若加以分析,就可看出它大體上是分了區的,而且在位置上大致都適應當時生活的要求和社會條件。

  內城除紫禁城為皇宮外,皇城之內的地區是內府官員的住宅區。皇城以外,東西交民巷一帶是各衙署所在的行政區(其中東交民巷在辛醜條約之後被劃為"使館區")。而這些住宅的住戶,有很多就是各衙署的官員。北城是貴族區,和供應他們的商店區,這區內王府特別多。東西四牌樓是東西城的兩個主要市場;由它們附近街巷名稱,就可看出。如東四牌樓附近是豬市大街、小羊市、驢市(今改"禮士")胡同等;西四牌樓則有馬市大街、羊市大街、羊肉胡同、缸瓦市等。

  至於外城,大體的說,正陽門大街以東是工業區和比較簡陋的商業區,以西是最繁華的商業區。前門以東以商業命名的街道有鮮魚口、瓜子店、果子市等;工業的則有打磨廠、梯子胡同等等。以西主要的是珠寶市、錢市胡同、大柵欄等,是主要商店所聚集;但也有糧食店、煤市街。崇文門外則有巾帽胡同、木廠胡同、花市、草市、磁器口等等,都表示著這一帶的土地使用性質。

  宣武門外是京官住宅和各省府州縣會館區,會館是各省入京應試的舉人們的招待所,因此知識分子大量集中在這一帶。應景而生的是他們的"文化街",即供應讀書人的琉璃廠的書鋪集團,形成了一個"公共圖書館";其中摻雜著許多古玩鋪,又正是供給知識分子觀摩的"公共文物館"。其次要提到的就是文娛區;大多數的戲院都散布在前門外東西兩側的商業區中間。大眾化的雜耍場集中在天橋。至於騷人雅士們則常到先農壇迤西窪地中的陶然亭吟風詠月,飲酒賦詩。

  由上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往北京的土地使用,的確有分區的現象。但是除皇城及它迤南的行政區是多少有計劃的之外,其他各區都是在發展中自然集中而劃分的。這種分區情形,到民國初年還存在。

  到現在,除去北城的貴族已不貴了,東交民巷又由"使館區"收複為行政區而仍然兼是一個有許多已建立邦交的使館或尚未建立邦交的使館所在區,和西交民巷成了銀行集中的商務區之外,大致沒有大改變。近二三十年來的改變,則在外城建立了幾處工廠。王府井大街因為東安市場之開辟,再加上供應東交民巷帝國主義外交官僚的消費,變成了繁盛的零售商店街,部分奪取了民國初年軍閥時代前門外的繁榮。東西單牌樓之間則因長安街三座門之打通而繁榮起來,產生了沿街"洋式"店樓型製。全城的土地使用,比清末民初時期顯然增加了雜亂錯綜的現象。幸而因為北京以往並不是一個工商業中心,體形環境方麵尚未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搞建築的,一定要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形式必須服從功能需求以及充分運用材料技術能力。複古是創造力缺乏和頭腦狹隘的表現。。。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227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0:37:23

民國時期林設計的吉林西站被譽為我國建築學中的傑作,後八寶山公墓主體建築也是她設計的,清華大學建築係教授。說說你有何建築學背景?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77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1:32:52

哈哈哈哈,什麽皆可以被譽為。。比如腳巴可以為金蓮。。。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1:54:11

更顯出你對建築學的無知,曆史知識的貧乏。自己網上去查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2:04:33

吉林西站的設計,跟林徽因無關,國徽也不是她設計的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14400 bytes) () 06/13/2019 postreply 03:55:48

還說,”搞建築的,一定要。。。“ 你有啥資格來規定建築工程的發展和規劃?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1:43:01

人家再怎樣,死後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裏還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人民和國家的尊重和認可。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1:56:17

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驢兄高論! -南國鐵樹- 給 南國鐵樹 發送悄悄話 南國鐵樹 的博客首頁 (129 bytes) () 06/12/2019 postreply 14:44: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