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朝鮮戰爭——曆史就應細細說-——2

來源: 月潛 2019-05-31 09:58: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867 bytes)

 二戰後日本丟掉朝鮮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如果日本一撤,朝鮮就算是勢力真空了,因為李氏王朝早就不複存在了。朝鮮人自己還沒動腦筋呢,那兩個大佬就開始撥算盤了,哪2個,還能有誰,美蘇唄。
  美蘇都不是省油的燈,二戰結局開始明朗的時候,兩國家就知道戰後就輪到他們兩家互相對掐了,所以對全世界每塊土地都要搶為己有,朝鮮盡管是個小國家,但美蘇並沒忘了他。先是在開羅會議的時候,就提到了戰後讓朝鮮獨立的事情,隨後在雅爾塔會議的時候這事就要具體化了,美國讓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蘇聯是巴不得,他打算吃掉東北後,正好乘勢把朝鮮半島也包了,反正美國人會做冤大頭先要打日本本土的。

  在這個問題上,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下,羅斯福大意了,羅斯福考慮了下,朝鮮這地方對美國的戰略意義不是很大,但可以派一個作用,通過朝鮮來延緩蘇聯插手日本本土的事情,羅斯福知道蘇聯人絕對不是好東西,但他願意犧牲朝鮮利益來換取美國在日本本土的利益最大化。
  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放在台麵上談的,需要私下會晤,正好在中國問題上,美蘇也要討價還價,於是羅斯福就抓住這個機會,順便將朝鮮問題一起談了。在談完中國問題後,羅斯福就跟斯大林提出要談談朝鮮的托管問題。
  羅斯福的觀點是,戰後,朝鮮短時間內無法組建政府行使權力,需要外界的幫忙,他提出由美蘇中三國各派代表一起托管朝鮮,至於托管時間,差不多要20到30年。
  本來認為斯大林肯定會討價還價的,結果斯大林居然同意了,當然斯大林也提醒了下羅斯福,就是說這麽托管挺好,但是時間最好越短越好。至於為什麽,斯大林沒說,羅斯福沒問,大家都清楚,戰後敵對雙方都擠在朝鮮半島不走,遲早要擦出火花開打,美蘇這種打起來規模就不好控製了。
  兩個人很愉快地達成了交易,但天有不測風雲,戰爭還沒結束,羅斯福去世了,杜魯門上台後就這個事情再次提問蘇聯方麵,斯大林保證協議不變。
  斯大林的保證有用那就出鬼了,果然波茨坦會議時斯大林就話中有話了,斯大林問馬歇爾,說我們要共同托管朝鮮,就要把朝鮮的日軍消滅掉,等我們蘇聯一開戰,我在解決東北後會立刻進攻朝鮮,希望你們美國配合進攻。
  斯大林這話是明顯裝傻,美國到那時候肯定沒空打朝鮮,按照美國的計劃美國這時候開始打日本本土了,所以馬歇爾知道斯大林的意思,但不好發作,隻得說抽不出兵力來。但美國人也不是好東西,馬歇爾知道阻攔不住蘇聯打朝鮮,於是就考慮一個計策,讓蘇聯去打下朝鮮,然後美國按照協議去平分朝鮮,這樣美軍也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來獲得朝鮮的利益。

  這就要協商了,協商的結果是,美蘇談妥了空中海上的分界線,陸地上的沒談攏,美國人一開始不急,按照美國人預想的時間表,等到原子丨彈丨一扔,日本一投降,蘇聯還在東北呢,到時候我美國全取朝鮮也是有可能的。誰知,美國的原子丨彈丨才扔完沒幾天,蘇聯就神速地搞定了東北,殺入了朝鮮。這下美國人傻了。更讓美國人傻的是,盡管預料到了日本不久會投降,但沒料到第二顆原子丨彈丨下去沒幾天日本就投降了,這下更是弄巧成拙,也就是說朝鮮的日軍也投降了,蘇聯連打都不用打了,直接接管,而美軍最近的部隊在衝繩,根本來不及運上朝鮮半島。

  美國人必須要做出相應的對策了。
   
  3、朝鮮分裂(2)
  什麽對策?還能是什麽對策,迅速派人去找蘇聯人談,談判的依據是以前美蘇之間就已經就海空劃了一條界線,那麽陸地也應該要劃出一條界線來。
  這個任務交給誰來去執行呢?因為這事麻煩,涉及多個部門,所以最後就決定讓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來幹。
  爛攤子砸過來了,委員會的一幫子大老爺們再鬱悶也得辦,因為此事事關重大,按照當時的東亞格局,美國打下日本,國民政府又是美國小弟,如果蘇聯獨吞朝鮮,就像一個楔子插入了美國的東亞布局。
  這幫子大老爺們開始開會研究,研究的主題是關於日本在朝鮮受降的問題,按照美蘇的協定,兩國都享有在朝鮮接受日本投降的權力,而且形勢非常明顯,誰在哪塊地方接受日本投降,那塊地方自然而然就能成為誰的勢力範圍,所以與會的軍官們紛紛提出要盡可能的把美國的受降地區往北擴張,恨不得讓蘇聯人滾回去,美國人包了。

  想法很傻很天真,一幫人還真的圍繞這個問題聊到了晚上11點,直到一個國務院的代表實在受不了了,提醒大家怎麽可能讓蘇聯人把吃下肚的東西吐出來呢。眾人才從幻想中拔出來,頓感興味索然。
  本來所有人都已經覺得沒希望了,再加上都晚上11點了,那些個將官級別的都是快爺爺輩的人了,都巴不得回家睡覺去了。這時,一個上校跳了出來,官其實不小,好歹也一上校呢,扔部隊裏也差不多團長級別的,但在這委員會裏實在不大,不過他的一句話卻讓眾人來了點精神,他說:“將投降區域往北推移是有限度的。”這話其實沒有完全推翻眾人的言論,但是他的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說如果說要在朝鮮半島上大吃特吃地盤那是完全做夢,但是如果可以從實際出發,劃一條比較務實的界線的話,說不定蘇聯人會同意。

  這個年輕上校叫迪安•臘斯克,話是說得相當小心翼翼,行了,反正動力總算又有了,一幫人就開始務實吧,但問題是臘斯克自己也不知道該在哪邊劃一條線出來,結果針對這個問題一下子又鬧到了半夜一點,爺爺輩的更撐不住了,嚷嚷著休會明天再說吧。
  休會建議一出,一幫人如接到大赦令,頓時風卷殘雲全部跑光,但有一個人非但不困,還精神振奮得很,他就是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羅伊,他意猶未盡呢,一幫糟老頭子就都跑完了,那行,你們回去躺死吧,我和年輕人談,他把臘斯克還有另外一個年輕參謀拉住了,告訴他們軍方很清楚對蘇聯方麵不能獅子大開口,那是找虐,但是現在時間是最寶貴的,蘇聯人在大片大片地占地,而美國人全在會議室裏瞎折騰。所以麥克羅伊也不廢話了,要求臘斯克他們如果有信心的話30分鍾呢搞一個詳細方案出來,現在開始,30分鍾。

臘斯克也算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了,立馬拉上另一個參謀,找了張朝鮮地圖就忙活起來,地圖一翻開,頓時有點犯傻,說實話,臘斯克一點不了解朝鮮,朝鮮地圖估計他也是第一次這麽認真的看,怎麽劃,最簡單的辦法,平分。這時,臘斯克注意到了38度緯線,這個不錯啊,差不多正好平分,而且漢城在南邊,可以劃進美國勢力範圍,他把想法告訴另一個參謀,另一個參謀本來就是稀裏糊塗被一齊留下來的,開著臘斯克和麥克羅伊兩人瞎起勁,這時候你臘斯克說什麽他都雙手讚同,於是臘斯克就用筆在地圖上畫下了三八線,這個小參謀做夢也沒想到,他這一筆真是改寫曆史啊。

  方案有了,第二天往桌子上一扔,眾人都忙不迭的同意,太煩了這會開的,然後就順利成章交給總統,杜魯門同樣忙不迭的答應了,不是要速度麽,那就別扯皮了。
  美國人作好了跟蘇聯人大扯皮的準備,誰知方案給斯大林一看,斯大林直接同意了,就三八線吧。美國人是撞牆啊,早知道說三九線了,說什麽三八線啊。你說美國人這不是犯賤是什麽,滿足點吧,你咋不想想萬一蘇聯連三八線都不同意呢。
  所有界線劃完,美國人心裏定了不少,很快定下計劃,部隊首先占領日本,第二就是朝鮮,然後再是中國,而蘇聯方麵倒也守約,有些已經越過線的部隊都撤了回來,把整個三八線北部算是占領得妥妥的,然後就是扶植他們的人上台了,誰呢?金大胖子,金日成來了。不過別急,還沒有上台呢,注意前麵的用詞,“托管”,也就是說跟日本那邊一樣,先是軍政府控製局勢,穩定局麵,然後再組織起當地政府來。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生於朝鮮平安南道大同郡,現在的平壤市萬景台區,出生的時候朝鮮已經被日本吞並了,還好這胖子長大後沒成順民,很多朝鮮的順民至今甚至因為從小被日本洗腦所以連朝鮮話都不會說,老金年輕時是個憤青,14歲就建了一個共產主義同盟,上半輩子算是致力於民族獨立了,1929年被捕,30年釋放後就跑中國來了,在中國組織抗日武裝積極複國,就跟之前的提到的金九他們一個性質,不過他運氣比金九好多了,金九算然被稱為“韓國國父”,但無論是北邊還是南邊,他都沒能當上一把手,最後還在49年被李承晚派人暗殺了。

  相比之下,老金腦子清楚多了,他1936年建立祖國光複會,他自然是頭嘍,並在當年率領抗聯第六師打出了“普天堡大捷”,算是多年來朝鮮第一個流亡海外但打回來並且打勝的一仗,所以一時名聲大振,然後蘇聯攻進朝鮮時,金日成是積極配合,這讓蘇聯很滿意,所以清楚了哇,現在蘇聯要在北部恢複自己控製的朝鮮政府,那金日成肯定就是頭了。

  那邊美國人的速度也不慢,時間一緩過來,美國的部隊就來了,9月8日,美國第24軍軍長霍奇率領所部第6、第7、第40三個師從仁川、釜山登陸,一路狂奔,先趕到三八線控製住再說,這樣日本算是徹底的離開了朝鮮。當然,南朝鮮這邊也是托管,政府沒組織呢。
  接下來日子不太平,美日雙方在線兩邊明裏暗裏的較勁,朝鮮老百姓也突然發現原本好好的國家被一切為二了,而且你切就切吧,也沒有這麽腦殘的切法吧,前麵說過了,朝鮮是個往海裏伸的長條,東西方向一切,完了,切斷了多少東西呢,75條小溪、12條河流、181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類似我們的國道),8條高級公路和6條鐵路,還有幾段山脈,其實南北方向切也一樣,反正這個半島你玩切割以後就肯定要出事,更何況是美蘇切的。

  兩邊都嚷嚷著要建政府,恢複和平,美國那邊特別忙,他一登陸就發現南部已經建了不少人民委員會了,GCD的東西,美國人考慮都不考慮,解散掉,建一個什麽模式的軍政府,霍奇將軍不太懂,那就按照日本人占領時的那個模式先暫時弄個軍政府吧。
  很難切斷的一個國家硬生生地一分為二,還準備搞兩個截然不同的政府,那麽各方麵的衝突很快就爆發了,1946年6月,美國總統特使埃德溫•寶萊巡視南朝鮮,回去後就跟杜魯門說,軍事上問題不大,但要防範共產主義思想的侵入,要在南朝鮮推廣我們的民主思想。結果杜魯門卻作起了大文章聲稱在朝鮮的鬥爭是意識形態的鬥爭,關係到亞洲的成敗。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加速了在南朝鮮建立親美政權,從而將李承晚推向了前台,決定不搞什麽國際托管了,本來美蘇在上一年12月份已經說好國際托管5年的,你美國要建政府那就不是國際托管了。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出生於平山郡陵內洞,現朝鮮黃海背道,注意啊,他姓李,所以他一直稱自己有皇室血統,反正人家也很難調查出來他出自朝鮮哪個國王之後了。他比金日成要大將近40歲,完全就不是一輩人,所以成長經曆大相徑庭,懂事的時候日本還沒把朝鮮怎麽地呢,於是他就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考到20歲科舉製度解散了,他都沒考上,沒法子,就去讀了美國人在漢城開辦的學校培才學堂讀書,學會了英語(朝鮮當時會英語的人很少),皈依了基督教,說難聽點就是美國化了。李承晚年輕時搞獨立活動不比金正日差,搞得也相當凶,還做了7年牢,後來受朝鮮高宗的秘密委托,跑美國去求援複國,當然美國人沒鳥他,但他的名聲也逐漸響亮起來,三•一起義失敗後,很多朝鮮人逃到中國,建了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誰來當總統?眾人就選上了李承晚。李承晚在美國四處奔波,還娶了紐約奧地利實業家的女兒,後台鈔票都有了,跟美國人關係又不錯,所以現在美國人要建政府了,就想起他來了。

  為啥選他,要知道當時南朝鮮境內有資格的也有好幾個,前麵說了金九被譽為國父也輪不到,因為當時很多朝鮮人都希望統一,而不要分裂,南朝鮮那邊鬧得更凶,美國人當然最好全取朝鮮,但是現在做不到,就希望朝鮮人別鬧,金九就是大力響應統一朝鮮啥的讓美國人很不爽。當時如果去當美國組建的政府的總統,那等於說是默認分裂,但李承晚不在乎,再加上他和美國方麵有相當的關係,所以一切順利成章。

  1948年5月10日(5月9日遇到日蝕,兆頭不好,推後一天),盡管就30%選民參與了投票,但李承晚還是在美國扶植下就任“大韓民國總統”,美國還操縱聯合國承認了這個政權。其實蘇聯人更早,因為他們那邊反對勢力、聲音都相當比較小,所以1947年2月就成立了北朝鮮人民委員會,金日成不負眾望成為主席。並且在1948年9月2日正式當選內閣首相,國家元首,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

所有跟帖: 

寫得不錯,是個懂行的 -二戰專家- 給 二戰專家 發送悄悄話 (939 bytes) () 05/31/2019 postreply 18:36: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