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混成旅團

來源: bebe2014 2019-05-16 08:33:0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53 bytes)

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的一種旅團編製,不隸屬於某個師團,遂行獨立的戰鬥戰役任務,多為守備部隊,配屬了騎兵、炮兵、工兵等各種單位,配備輕便步兵武器,為戰術單位,於山地作戰。

 

1931年九月十八日所謂的“柳條湖事變”爆發後,日本各常設師團派遣轄下的各旅團前往東北參戰。正常編製下的步兵旅團是由兩個步兵聯隊(步兵團)所構成的,但為了獨立作戰的需要,日軍派往東北的旅團配屬了騎兵、炮兵、工兵等各種單位後,以“混成旅團”的臨時性師團派遣單位的姿態出現在中國戰場上。
而在1935年長城戰役告一段落後,獨立混成第一旅團與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以正式編製的小型師團的麵貌派遣至中國戰場。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簡稱獨混第一旅團)擁有由一個戰車聯隊改編而成的兩個戰車大隊,是最早出現的日本陸軍機械化部隊;獨混第十一旅團則是擁有野炮、山炮各一個大隊,是火力強化的野戰旅團。
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為了因應大陸戰線的擴大長期化的陸續編成了多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因應占領地的治安與整備工作。當時編成的獨立混成旅團基本上是由旅團本部、5個獨立步兵大隊、旅團炮兵隊(野炮或山炮2~3個中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單位構成,總兵力約5,000人,但無論在火力、機動力還是兵站能力上都相當的低劣,純粹是以靜態守備任務為主。唯一的例外是1941年由中國派遣軍編成的獨混第廿一旅團,這個單位是純粹以從事野戰的目的編成,所在火力、機動力上都有大幅提升。總結自“九一八”事變開始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總共編成了23個混成旅團,而直到日本投降前總共編成了104個獨立混成旅團。
雖然新的獨立混成旅團不斷成立,但為了因應戰爭的人力需求,既存的獨立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例如獨混第十一旅團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被派遣至中國北方,隨後即被改編為第廿六師團(最早的三單位製師團)。
為了應對南方作戰,1942年時局兵備要綱將中國戰場的26個師團中的7個抽掉到南方,而為了應對戰力缺口同時將當時住屯軍中的7個獨立混成旅團改編為師團。這個類型的師團也就是所謂的「治安師團」(又稱為丙師團),擁有兩個旅團、8個獨立步兵大隊以及師團工兵、輜重、通信等單位,總兵力在12,000人上下。
而1942年之後各獨立混成旅團在基層幹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在大量補充動員兵力後改編為師團,其中1942年編成6個、1943年4個;其後由於動員的擴大,除了在日本本土與中國之外,在滿州、菲律賓、台灣等地的獨立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合計改編了24個師團。
獨立混成第8旅團,1939年1月在石家莊編成直屬華北方麵軍,駐防古北口,曆任旅團長瀬川四郎、水原義重、吉田峰太郎、竹內安守。日本戰敗投降後在石匣鎮繳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